要說“和衣而眠”的最佳聯(lián)句是什么,我覺得是“隨遇而安”,它們的意味也大抵相似。
春日讀書,書是好書,時為上午,濃茶已斟,卻依然困意如潮。遂拋書在椅,投身于床,正待要寬衣解帶脫鞋去襪之時,忽然想到前幾日鄭重其事去睡,后來卻被驚擾得睡意如警惕的蜻蜓,不敢落于晃動不定的蓮稈。就廢然興嘆,草草掀開被子,側身橫躺,拽被角搭住腹部,鞋襪不脫,雙腳著地。卻霎時睡意洶涌而來,漫過肢體,剎那入睡。
幾次都是如此。
覺得很妙。妙在不刻意,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和衣短睡就像一篇小品文,其韻在于隨性曠達,不需要提綱,也不需要構思良久,心之所至,筆便追隨而來,意盡而止。世上大千漫漫浩浩,于我有何哉?我只取一瓢飲。和衣短睡,就是小品睡。乘興而來,興盡而歸,干凈利落,但余韻悠悠。
一次酣暢淋漓的短睡,賽得上一次長眠。
人生也是如此。金庸說,人生最好是大鬧一場,然后離去。其義也在隨性瀟灑、不拘不羈,如同和衣而睡。甚合我心。
大鬧一場,又毫不拖泥帶水離去的人,背影很美:就像人去后,瓜皮果核滿桌,一鉤涼月如水;就像舟去后,波心蕩冷月無聲,一湖漣漪如琴。青山隱隱,綠水悠悠。和衣而眠,有的就是這種風神蕭朗的情味,不刻意,不強求,不循桃花而去,而忽逢桃花林。那尋桃花源的劉子驥雖是高人,但刻意去尋,當然找不到。
世上求證桃花源的人,都落了下乘。源在心間。你不去尋找,反倒悠然見南山,桃花源就是這么出現(xiàn)的。就像和衣而眠,睡眠躡足而來,羅襪如蓮。
喜歡抄寫太白詩?;蛴迫唬氨婙B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或深情,“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或豪縱,“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v使是對仗工整的“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也是渾然天成,都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那般隨意自然。詩貴真,貴率性,太白是天生的詩人。
詩性的人生,貴得適意??鄲罒o非“多少”而已,不必等那張鋪得錦繡香軟的床,也不必定要等來身心順遂的自己,縱不能“死便埋我”,當可以“和衣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