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畫的墨竹譽(yù)滿天下,但鮮為人知的是,他畫的梅花也精妙絕倫。
仕途不順時(shí),他曾在蘇州以開畫鋪為生。而離他的畫鋪不遠(yuǎn)處,一位叫呂子敬的畫家也開著一間畫鋪。
但呂子敬只擅長畫梅,總是標(biāo)榜自己畫的梅花是“遠(yuǎn)看花影動(dòng),近聞暗香來”。
得知呂子敬是落魄的秀才,且身體孱弱,家境困苦,鄭板橋心生憐憫。
他決意在蘇州專畫竹石,避開梅花,不與呂子敬爭鋒。
有人請他畫梅花時(shí),他便推薦呂子敬,并贊譽(yù)其畫技超群。
有一次,尚書大人造訪,請鄭板橋繪梅花圖。若他能與尚書交好,便仕途有望。然而,他依舊婉拒了,還請尚書去向呂子敬求梅。慢慢地,呂子敬畫鋪的生意越來越好,其生活也得到改善。
幾年后,鄭板橋離開蘇州時(shí),很多文人前來送別,并互贈(zèng)禮物。
呂子敬贈(zèng)了鄭板橋一幅梅花圖。
鄭板橋也畫了一幅梅花圖,作為給呂子敬的回禮。
呂子敬看到鄭板橋畫的梅花氣韻更加靈動(dòng),只見圖上數(shù)朵梅花清晰可見,余則隨意涂抹,給人一種“觸目橫斜千萬數(shù),賞心只有三五朵”的意境。
他驚嘆之余,恍然大悟道:“原來鄭兄之所以不畫梅花,是為了給我留口飯吃。”
古語有言:“善欲人知,不是真善?!?/p>
生活中,有些人可能出于特定的目的,刻意去做善行并廣而告之,這種行為有時(shí)可能被視為偽善。
其實(shí),真正的行善,無須讓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