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有山,城東有水。在青山綠水的城外,李白和朋友依依惜別。一山一水,一靜一動,交相輝映,展現(xiàn)出一幅壯觀而飄逸、靜穆而活潑的圖景!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逐水而生 因水而興
今天,我們擰開水龍頭,水就能汩汩流出,方便至極。而在古代,人們臨水而居,擇水而憩。部落、民族、國家之間為了爭奪水資源,不惜發(fā)動戰(zhàn)爭。因為誰能夠控制水資源,誰就能獲得生存優(yōu)勢,甚至可以主宰其他部落、民族、國家的命運。
喜歡歷史、地理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四大文明古國都發(fā)祥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歷史名城也總是傍著江河湖海而建。
從分散零星的狩獵采集、游牧生活走向集中定居,人類社會隨著局部地區(qū)定居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逐步發(fā)展出了村莊、集鎮(zhèn)、城市,定居人口密度越來越大。
在人口密度不大時,人們以即用即取的方式從周邊環(huán)境中獲得水、食物等生活資料。而隨著人口密度的逐漸加大,周邊的環(huán)境已不能提供足夠的生活資料,人們不得不從更遠處采集生活資料。水也是如此,與其長途搬運水,不如傍水而居。我國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市,自古就有“八水繞長安”之譽。
穿越千年的水利工程
在古代,即使城市傍水而建,水資源也非家家戶戶唾手可得。從江河湖泊里打水,是一件繁重的體力活兒。同學們可以掂掂超市里各種規(guī)格的瓶裝水有多重,再計算一下自己每天的用水量,就知道每天打水有多么不容易。
隨著農業(yè)種植面積的擴大,遠離河流的田地需要引水灌溉。在古代,各地就紛紛修建規(guī)模龐大的水利工程。
在希臘文明的發(fā)源地克里特島上的克諾羅斯王宮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了人類最早的城市供水系統(tǒng),距今有5 000 年左右,包括從引水渠到城市供水的分水管網(wǎng)、儲存水、污水與雨水排水設施,甚至在很多房間里還有浴室和水沖廁所。
而在我國古代,則有都江堰、鄭國渠、靈渠和它山堰四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 年前后,由秦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寶瓶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組成,利用當?shù)匚鞅备?、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既能引水灌溉農田,又能泄洪排沙,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公元前246 年,戰(zhàn)國時期的韓國水利專家鄭國主持興建鄭國渠,利用富有肥力的涇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壓堿,把關中的沼澤鹽堿之地變?yōu)榉拭懒继?,使之一躍成為當時全國最為富庶的地區(qū)。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之間修建了古運河——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成功地將嶺南地區(qū)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唐朝修建的它山堰迄今仍保存完好,發(fā)揮著阻咸、蓄淡、引水、泄洪的作用。
(責任編輯:陸艷)
知識鏈接
四大文明古國的發(fā)源地
中國發(fā)源于黃河流域,古埃及發(fā)源于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發(fā)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流域,古印度發(fā)源于印度河流域。
“八水繞長安”中的“八水”,指的是黃河水系的八條河流——渭、涇、灃、澇、潏、滈、浐、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