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懷慎,滑州靈昌(今屬河南滑縣西南部)人,祖籍范陽(今屬北京西南部),潭州參軍盧挺之子,唐玄宗開元初期知名宰相。
盧懷慎年少時傳承家風,儉而守禮,謹而聰穎,后進士及第,歷任監(jiān)察御史、吏部員外郎、侍御史、御史中丞、遷兵部侍郎、黃門侍郎,冊封漁陽縣伯等。唐開元元年(713年),盧懷慎官至宰相,任職期間心胸開闊,謹慎明知,不戀權位,不爭名利,薦賢舉能,正直敢言,與同為宰相的姚崇精誠合作,為開元盛世作出了貢獻。
盧懷慎為官30余年,歷經(jīng)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三朝,清白如一,廉苛自律,簡樸節(jié)儉,從不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搜刮錢財、貪圖私利,衣服、器物上沒有用金玉做的豪華裝飾。他認為居官發(fā)財是可恥的,自己甘守清貧,住宅和家里的陳設用具都非常簡陋。他雖然地位尊貴,但門無遮簾,飲食無肉,妻子兒女經(jīng)常挨凍受餓,生活貧困。他得到的俸祿賜物,毫不吝惜地資助親戚朋友,家無半點積蓄。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評價說:“崇,唐之賢相,懷慎與之同心戮力,以濟明皇太平之政……”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也贊曰:“唯開元之世,以清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勁,盧懷慎清而慎,張九齡清而和,遠聲色,絕貨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盧懷慎是唐代一位受人愛戴的廉相。
盧懷慎在東都洛陽負責選拔官吏的重要公務,可是他隨身的行李只有一只布口袋。唐開元二年(714年),盧懷慎代理黃門監(jiān)。當時,薛王李業(yè)的舅父王仙童侵凌百姓,遭到御史彈劾,李業(yè)為他向皇帝求情,唐玄宗便命中書門下進行復審。盧懷慎與中書令姚崇奏請不能對他放縱寬宥,唐玄宗遂命結案,從此皇親國戚都收斂了氣焰。
唐開元四年(716年),盧懷慎擔任黃門監(jiān)兼吏部尚書,其間病重,上表請求退休歸鄉(xiāng),得到唐玄宗的批準。宋璟和盧從愿去他家中探望,只見盧懷慎躺在一張薄薄的破竹席上,門上連門簾都沒有,遇到刮風下雨,只能用席子遮擋。盧懷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盧從愿,看到他倆來了,心里非常高興,叫家里人準備飯菜——兩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盧懷慎在病故前,寫了一份遺表,向皇帝推薦宋璟、盧從愿、李杰和李朝隱等賢能。
盧懷慎平時沒有積蓄,家貧如洗,他病逝時連安葬費用都沒有。最后是由一位在盧家服役多年的老仆人感念主人情誼,自賣身為奴換得銀兩,熬了一鍋粥給治喪事的人食用,才勉強料理了盧懷慎的喪事。不久,唐玄宗知道此事后駕臨東都,頒布詔書以盛贊:“盧懷慎是國家之寶,朝廷的濟世之才……節(jié)操與古人相傍,勤儉誠實可以作為榜樣?!弊焚洷R懷慎為荊州大都督,謚號文成。
唐開元六年(718年)的一天,玄宗到城南狩獵,遠望到有戶人家在簡陋的院子里舉行儀式活動。唐玄宗便派人騎馬去詢問,領命人回來告之,那里正在舉行盧懷慎逝世兩周年的吃齋祭禮。聞之,唐玄宗終止了狩獵活動,并賞賜細絹帛給那戶人家。唐玄宗經(jīng)過盧懷慎墓時,看到墓碑未立,停馬注視,泫然流淚,后下詔令中書侍郎蘇颋草擬墓碑悼文,并親自書寫,又命官府刻成碑文,為盧懷慎墓立碑。
盧懷慎的兒子盧奐,繼承父親清白家風,廉潔自律,勤政愛民,歷任御史中丞、陜州刺史、晉陵太守、南海太守。在仕途中,盧奐始終保持他父親清廉節(jié)操,世人給予高贊:“盧奐一至,污吏斂手,遠俗為安?!碧崎_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返程長安,在陜州停留時,親筆題寫贊詞稱頌盧奐的美好官品:“專城之重,分陜之雄,亦既利物,內(nèi)存匪躬,斯為國寶,不墜家風?!?/p>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父子同為朝中重臣的并不罕見,但是正史皆贊為清官,皇帝親自為其書寫墓碑悼文、題詞嘉美并贊為“國寶”的卻不多見,唐朝的盧懷慎、盧奐父子便是其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