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是膽囊結石和慢性膽囊炎。85%的膽囊癌患者都有膽囊結石,且結石愈大,癌變率愈高。膽囊息肉也是膽囊癌的常見危險因素,對于直徑<1cm并伴有其他危險因素的膽囊息肉,或雖無危險因素但直徑>1cm的息肉,建議行膽囊切除手術。膽囊癌的其他危險因素包括肥胖、代謝癥候群、吸煙、早孕、使用避孕藥、肝血吸蟲病、膽囊變異、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
膽囊癌早期癥狀包括右上腹疼痛、黃疸、發(fā)熱、腹部包塊,并伴有嘔吐、消化欠佳、厭食、腹脹等,與膽囊結石、膽囊炎相似,無明顯特異性,故早期診斷極為困難,且該病進展很快,因此在臨床上多數(shù)膽囊癌明確診斷時已是疾病晚期。
影像檢查:診斷膽囊癌首選腹部彩超,其具有診斷敏感性高、費用低廉、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若超聲提示膽囊壁增厚不均、囊腔內有固定位置的包塊,腺瘤樣病變>1cm時,應引起關注;若還伴有膽囊結石、膽囊炎等高危因素,則應高度懷疑癌變。CT檢查能顯示膽囊的形態(tài)變化和浸潤水平,有明顯優(yōu)勢用于診斷膽囊癌轉移。增強CT和核磁共振是診斷膽囊癌最重要也是最有價值的方法,可根據(jù)膽囊壁是否不規(guī)則增厚、僵硬和膽囊黏膜破壞情況,膽囊內腫塊與膽囊壁的關系,以及增強后的強化特點,從而幫助醫(yī)生做出正確診斷。
血液標記物:癌胚抗原(CEA)和CA19-9是目前最常用于膽囊癌診斷的血清腫瘤標記。其結果可與影像學檢查結果相結合,以輔助早期診斷。
膽道內鏡超聲和微創(chuàng)技術:內鏡超聲具備高空間分辨率,能對膽囊情況進行詳細評估,對早期膽囊病變的檢測有一定幫助。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日益成熟,腹腔鏡可直觀、準確檢查腹腔病變,特別是對膽囊區(qū)域的病變。
手術是早期膽囊癌治愈的唯一方法,但因診斷困難,可獲得根治的患者并不多。術式的選擇則需根據(jù)膽囊癌的TNM分期。有研究表明,膽囊癌的手術相對禁忌證為黃疸,為防止術后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術前醫(yī)生應認真評估。如果確診時已不能進行根治性手術,則可以考慮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局部放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的聯(lián)合運用,讓患者看到了治療的新希望。
綜上所述,膽囊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膽道惡性腫瘤,早期不易診斷,進展迅速,故存在危險因素的群體,建議定期檢查;如已經明確有膽囊結石、膽囊炎、膽囊息肉等疾病,應及時就醫(yī),聽從醫(yī)生的專業(yè)意見,以期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生活中也應改善生活習慣,戒酒戒煙,忌高熱量飲食以降低膽囊癌的發(fā)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