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黃連30克,吳茱萸20克,共研成細末,混勻貯瓶備用,每次使用時取藥末適量,用醋調成糊狀,于每晚臨睡前敷于雙側涌泉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天1次,一般連用3次為1個療程。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急性扁桃體炎好發(fā)于兒童及青少年,屬中醫(yī)學“喉痹”“喉蛾”范疇,多由于風熱外感、痰熱內蘊等所致。治宜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為主。
藥粉敷貼涌泉穴(即足心)治病早有記載。如《本草綱目》云:“咽喉口舌生瘡者,以吳茱萸末醋調貼兩足心,一夜便愈。”這種療法有穴、藥兩方面效能。涌泉穴為腎經要穴,它有滋養(yǎng)腎水,引火歸元的效果,刺激涌泉有開竅、瀉熱、降逆的作用。
黃連味苦性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長于清胃熱和心火,外用能清瀉熱毒、消腫止痛,主要能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吳茱萸性熱,味辛,可散寒止痛、疏肝下氣、降逆止嘔。按理講,吳茱萸性熱,服用不宜于咽喉類火炎之癥,但臨床證明,吳茱萸末醋調敷腳心治療諸多頭面急癥,如急性咽炎、扁桃體炎、口炎、腮腺炎等,都有不錯療效。其原因是吳茱萸有降逆之性,它既能治陰寒氣逆,外用可能降火炎之邪,具有“引熱下行”(釜底抽薪)的效果。醋清熱、散淤,調敷二味藥粉,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故本方用于急性扁桃體炎,應當有一定效果。
三七、西洋參各30克,雞內金60克。共研成細末,分成30包,每次服1包,每日2次,對血淤型慢性肝炎療效甚佳。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慢性肝炎(包括肝硬化)屬中醫(yī)黃疸、脅痛、積聚等范疇,因病久積“毒”深、正氣虧耗,容易造成肝臟氣血淤滯、氣陰兩虛。治療上以滋陰養(yǎng)血、散淤化聚為根本。
上方為福建名老中醫(yī)盛國榮治肝硬化的經驗方,名“金參七散”。方中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補氣兼能清熱,涼補不燥,用之無壅閉之弊。三七味甘微苦,能散淤淤止血、消腫定痛。研究證明,三七有擴張血管、抗炎、鎮(zhèn)痛、調脂等功效。雞內金是健脾消積、通淋化石之要藥?!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云:雞內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積,無論臟腑何處有積,雞內金皆能消之”。說它適用于各臟腑因氣血不足出現(xiàn)的淤滯證。三七、西洋參、雞內金三味相配,能起益氣活血、化淤消積的作用。慢性肝炎、肝硬化證屬氣虛血淤者,服之有助改善肝臟血流、促進肝細胞功能恢復。本方對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也有一定輔助治療效果。
注:氣虛血淤表現(xiàn)為面色淡白或晦滯,體倦乏力,氣少懶言,兼有胸脅等部疼痛如刺(痛處不移),舌淡暗或有紫斑,脈沉澀。
三七粉5克,生雞蛋1枚,鮮藕汁1小杯。先在藕汁中加水適量煮沸,再將三七粉和生雞蛋攪勻,汆沸湯中,最后加少量食鹽和食用油調味,佐餐食用,每日2次。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胃出血通常指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等),以嘔血和黑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本病中醫(yī)稱為吐血、嘔血、便血(遠血)。發(fā)病多因胃經有熱,迫血妄行,或是肝火過旺灼傷胃絡等所致。
三七性溫味辛,主要有散淤止血、消腫定痛功效,可治療衄血、咯血、吐血、便血,以及外傷出血、胸腹刺痛等病癥。研究表明,三七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黏膜愈合等作用。雞蛋性味甘平,營養(yǎng)豐富,可補肺養(yǎng)血、滋陰潤燥,雞蛋蛋白還能清熱、解毒、消炎,且有助于潰瘍黏膜愈合。鮮藕汁味甘、澀,可以清熱生津、涼血止血,藕汁單獨飲服治療肺胃熱甚的咯血,肺結核陰虛咯血等均有良效。如體質過虛不宜服生藕汁,煮沸溫服既能止血,還可健脾養(yǎng)胃、益血補心。三味合用,可起到止血養(yǎng)血、和胃補虛、修復黏膜損傷的效果。故本方用于消化性潰瘍、肺結核咳嗽、慢支炎久咳等引起的咯血、吐血、便血等,能起到較好的止血作用。胃出血時,本方可單獨服用,也可使用其作為用藥時輔助食療。
金櫻子150克,黃芪30克,升麻6克。煎藥時,將金櫻子搗碎,與黃芪、升麻一同加水濃煎,去渣取汁約200毫升左右,早晚分服,連用3天為1個療程,間隔3天,再服3天,為第2個療程。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子宮從正常位置向下移位或完全脫出于陰道口外,稱為子宮脫垂。本病中醫(yī)稱“陰挺”“陰脫”,主要是由于脾、腎二臟氣虛引起沖任不固、提攝無力所致。治宜補氣升提、固腎防脫為主。
金櫻子味甘微澀,可固精縮尿、澀腸止瀉,主治遺精、滑精、小便頻數(shù)、脫肛、子宮脫垂、崩漏等。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腎氣虛引起的子宮脫垂,單用金櫻子煎服能斂氣固脫,有助于子宮恢復原位。黃芪甘溫,補益中氣、升提清氣,除能治療氣虛引起的體倦乏力、懶言氣短、食欲不振等,對氣虛下陷導致的內臟下垂、腰腹墜脹、久瀉脫肛、崩漏等也有明顯的效果。升麻能發(fā)表透疹、升舉陽氣,當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時,用升麻可以提舉陽氣。黃芪配升麻,可以使升舉之力倍增,防陽氣下陷功效更強。三味為伍,可共奏益腎固脫、補脾益氣、升舉陽氣之功。本方無論對腎虛還是中氣下陷引起的子宮下垂、胃下垂、脫肛等,都有一定治療效果,對子宮脫垂較輕患者療效較好。高齡或脫垂嚴重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