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識字教學活動要引導學生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方塊字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是幾千年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可以通過教師講述生字故事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講述傳統(tǒng)故事,立下書寫之志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生字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以此促進學生端正寫字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激發(fā)學生寫字的主觀意愿, 增強學生寫字的信心。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教師要先選擇一些富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故事作為素材,所選取的生字故事要情節(jié)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在教學中引入生字故事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故事中接觸到一些新的生字,教師可通過故事的情節(jié),引出這些生字的書寫方式,并講解生字的字形、字義等內容。在講解中,教師可以適當提及一些生字的書寫技巧和意義,激發(fā)學生對這些生字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另外,教師可以進行生字書寫的示范,展示生字的正確書寫方法和筆順,然后讓學生進行書寫練習,讓學生親自動手,體會生字的書寫過程,鞏固所學內容。教師還可以通過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體會到書寫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通過書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書寫之志,全面了解漢字文化。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中的生字“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百鳥朝鳳”這一傳統(tǒng)故事,通過生動的故事講解,讓學生深刻理解并記憶“雀”字的含義和書寫方式。首先,教師給學生講解“百鳥朝鳳”中的“朝鳳”指的就是小鳥們迎接鳳凰的意思。傳說中,鳳凰是祥瑞之鳥,而其他小鳥們則向鳳凰學習,希望獲得祥瑞與幸福。其中,有一只小鳥,名叫“雀”,雖然它不如鳳凰那樣美麗,卻勤勞、勇敢,最終也得到了鳳凰的青睞和賞識。然后,教師可以通過投影或板書展示“雀”字的結構,解釋“鳥”同“隹”,在“雀”字的下面,上面是“小”字,含義是小鳥在樹枝上歡快地跳躍。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解“百鳥朝鳳”傳說,引導學生跟隨故事情節(jié)進行想象,同時強調“雀”雖然在眾多小鳥之間不起眼,但因為勤奮和努力,也能獲得成功和認可。這樣的趣味生字故事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雀”字的含義和書寫方式。漢字故事的學習還能增加學生對漢字的情感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二、編講漢字故事,增添書寫之趣
(一)結合字理,變呆板為有趣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生字教學時,要結合生字字理,融入靈活有趣的漢字故事,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寫字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編講一些生字故事。生字故事還可以涉及多個生字,串聯(lián)起同一課中的部分生字,并且可以通過故事情節(jié)引出生字的字理知識,包括字的構造、部首、筆畫順序等內容,使學生能夠理解每個字的字形結構和含義,為后續(xù)的識字打下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書寫生字,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字理知識。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練習題目或任務,幫助學生鞏固識字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書寫時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嘗試用生字組成新的詞語或句子,提高學生對生字字理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和主動性。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二)聚焦構造,變零散為緊湊
漢字在結構上講究對稱、均衡。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生字教學時,可以聚焦字體構造,搭建生字故事。一是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選取適合的生字故事,這些生字故事要有足夠的故事性和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同時涉及多個生字的字體構造,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二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分析生字的字體結構,包括部首、筆畫順序、結構特點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字的構造。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字的構造過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在教師書寫示范后,學生可以進行書寫練習,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和相關提示,逐步掌握生字的構造和書寫方法。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和反思,讓學生分享他們的學習體會和收獲。教師也可以反饋學生的表現(xiàn),指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如何進一步加強識字訓練。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四課《古詩三首》中的生字“寒”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寓教于樂的環(huán)境,通過編講漢字故事,激發(fā)學生對書寫的興趣。教師先給學生講解生字故事:“在古代中國的一個小山村里,有一位年邁的老人。有一天,一場大雪覆蓋了整個村莊,老人看著窗外白茫茫的一片,便感慨道‘沒有房屋,這樣的天氣將如何過冬’。”“寒”中的“宀”形似“房屋”,下面兩個點是“仌”的變形,象征著寒冷的氣候。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老人過冬的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故事感受“寒”字所代表的意義。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造句的方式鞏固對“寒”字的記憶,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有趣的句子,并與同學分享。通過這樣的生字故事教學,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寒”的含義和書寫方法,還能通過故事感受寒冷的氛圍,加深對漢字的理解。
(三)厘清筆順,變凌亂為有序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通過生字故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厘清生字筆順,提高書寫準確性和筆順掌握能力。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教師需要仔細分析每個生字的筆順和結構,掌握每個漢字的書寫特點,為后續(xù)的講解和示范做好準備。在教學中,教師要對生字的筆順進行詳細的講解,解釋每一筆的書寫順序和技巧。同時,教師也可以總結生字筆順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記憶和掌握筆順。另外,教師可以通過板書或多媒體等方式展示生字的正確書寫方法和筆順規(guī)則,示范筆畫的書寫過程。然后,教師可讓學生跟隨示范進行模仿書寫,逐步掌握生字的筆順順序。學生在進行基礎的模仿書寫后,可以進行獨立練習。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練習題目或活動,讓學生反復練習生字的筆順,鞏固所學內容。
(四)評講現(xiàn)場故事,樹立書寫之觀
評講故事是一種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書寫的教學方法。在呈現(xiàn)故事的過程中,教師應重點突出生字的書寫部分,讓學生對生字的形狀和結構有深刻的印象。在展示生字現(xiàn)場故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書寫過程中來。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上臺進行現(xiàn)場書寫表演,讓全班同學觀摩學習,或者讓學生進行自主書寫練習。在學生完成書寫后,教師可以逐一評講學生的書寫情況,指出學生書寫中存在的錯誤、不規(guī)范之處,并給予及時的指導和糾正。教師還要表揚學生書寫正確和規(guī)范的地方,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這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書寫的觀念,幫助學生提高書寫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有效促進學生書寫能力的提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的實施使小學語文教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如何在減負的同時確保教學質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講述生字故事作為傳統(tǒng)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方式之一,在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鞏固語文基礎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在課堂上融入生字故事教學,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和吸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本文系泰州市規(guī)劃課題“生字故事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學習中的減負實踐研究”(課題編號:tjkzxyb202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