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
春秋末年越國的國君。
劍首有11圈同心圓,線條間隔只有1~2毫米。
劍身寫有“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
國寶檔案卡
名" " " "稱:越王勾踐劍
所屬年代:春秋晚期
出土?xí)r間:1965年12月
出土地點(diǎn):湖北省江陵縣望山一號楚墓
現(xiàn)收藏地:湖北省博物館
規(guī)" " " "格: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
劍寬4.6厘米,重875克
材" " " "質(zhì):青銅
青銅是在純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硬度高,可塑性強(qiáng)。
越王勾踐劍為什么千年不銹?
越王勾踐劍出土?xí)r光滑明亮、鋒利無比,2000多年過去了,劍的表面卻沒有生銹,這是為什么呢?
一是因?yàn)橛昧虾?、工藝出色。良好的青銅材料本身就不容易生銹,再加上經(jīng)過了防銹處理,就更不容易生銹了。
二是因?yàn)槟乖嵘盥竦叵?。越王勾踐劍被放在棺中,隔絕了外界環(huán)境,所以能千年不銹。
越王勾踐劍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楚國墓里?
說法一:
越王勾踐將女兒嫁給了楚昭王,這把寶劍就作為嫁妝被帶到了楚國。不久,楚昭王又把劍賞賜給了大臣邵滑,邵滑死后它被當(dāng)作了隨葬品。
說法二:
越王勾踐劍是楚國打敗越國后繳獲的戰(zhàn)利品。
臥薪嘗膽的故事
春秋時(shí)期,吳國攻打越國,越國慘敗,越國的國君勾踐成了人質(zhì),在吳國侍奉吳王夫差。
吳王夫差時(shí)常羞辱越王勾踐,勾踐都忍了下來。夫差認(rèn)為勾踐已經(jīng)真心歸順,就放他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