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精彩的展覽也會結束,但書架上的紙質書永遠不會消失。文物在展出時無法向觀眾放大每一寸的美,但一本精致的圖書能讓您看到更多的角度和細節(jié)。
前不久,廣州博物館編《廣州博物館藏廣彩瓷器》一書由嶺南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是廣州博物館對館藏清代廣彩瓷器系統(tǒng)整理、編寫的成果,通過精美的圖片、詳細的圖版說明以及相關概述和學術文章,將廣彩瓷器的歷史、工藝和文化內涵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為廣彩瓷器愛好者、歷史研究者以及文化愛好者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知識的盛宴。
據(jù)了解,該書從廣州博物館珍藏的1600余件(套)廣彩瓷器中精選351件(套)集結成冊。圖錄中的廣彩瓷器年代序列完整、品類豐富、時代風貌鮮明,從中可清晰了解廣彩創(chuàng)燒歷史、工藝發(fā)展軌跡和文化價值內涵。更難能可貴的是,每一件器物都配有細致的解析,由資深廣彩研究者執(zhí)筆,令讀者仿若置身博物館中,聽學者們將器物特點、歷史由來、紋飾內涵娓娓道來。
本書作者將廣彩瓷器的發(fā)展脈絡分為4個時期——康熙晚期至雍正時期、乾隆時期、嘉慶時期至道光中期、道光晚期至宣統(tǒng)時期。廣彩瓷各個時期的特點都被作者總結提煉,并且就每件器物進行逐一解析,就連目前國內收藏及公布實物數(shù)量較少的廣彩瓷初期階段藏品在此書中也有所展示、分析。所以,本書并不是一本單純的高清文物圖錄。
廣彩是清代以來廣州地區(qū)特有的在景德鎮(zhèn)瓷器釉上施彩,應海外市場需求而專門燒造的外銷瓷品種。隨著清康熙年間正式開放海禁,廣州港梯航萬國,外商紛然而至,廣彩開爐烘染,應需而生。廣彩特殊的定購服務讓外國人趨之若鶩——家族、公司、社團紋章,西方古典神話故事,反映人間故事的“滿大人”圖,充滿東方美學的花鳥魚蟲紋飾,皆銘刻在一方瓷器上,織起一段繁榮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往事,也成為當時享譽中外的“高級定制”。
廣彩的產生和發(fā)展,是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jié)點城市,與世界各地進行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的產物。它不僅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實物例證,也是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從本世紀初開始,在國內尚不了解什么是廣彩瓷的時候,作為城市綜合博物館的廣州博物館率先接觸、了解這種原產于廣州的外銷瓷類型,并開始了系統(tǒng)的海內外征集工作。
該書的出版不僅是對廣州博物館多年來對于廣彩瓷器收集、研究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對中西文化交流歷史的一次深刻探討。廣彩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成為中國清代外銷瓷中的一朵奇葩。它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陶瓷工藝的高超技藝和豐富文化內涵,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繁榮景象。
另外,2025年臨近之際,同樣由嶺南古籍出版社推出的首本文創(chuàng)周歷——文物里的中國色:廣州博物館2025周歷也與觀眾見面,它收錄了廣州博物館收藏的53件文物,封面選用酸枝框廣繡花鳥紋四條屏上的孔雀開屏紋飾。據(jù)介紹,該廣繡屏風由故宮博物院調撥,為清朝時期廣東上供給宮廷的廣繡精品,系廣州博物館藏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