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粟特人的貿(mào)易活動與香料流通

      2024-12-24 00:00:00荒川正晴/著王蕾/譯
      敦煌研究 2024年6期
      關(guān)鍵詞:麝香

      內(nèi)容摘要:活動在國際上的粟特商人交易著各種高價商品,其中伴隨佛教傳播到歐亞東方世界并廣泛流通的香料、香木,是其重要的貿(mào)易商品。特別是對于長途奔走的粟特商人來說,西藏、四川生產(chǎn)的麝香,因其輕便易攜,即使少量的麝香也能以高價售出。麝香還作為暢銷品,經(jīng)由涼州和廣州等中轉(zhuǎn)運至西亞以西的地區(qū)。繼麝香之后,沉香和白檀吸引粟特商人高價交易。這兩種香木均產(chǎn)于熱帶地區(qū),運往中國不僅有海路,還有陸路。這些昂貴的香料、香木經(jīng)由揚州等長江下游的都市,橫渡東海后傳至日本,7、8世紀之后以佛教寺院為中心而流通。

      關(guān)鍵詞:粟特商人;香料貿(mào)易;麝香;白檀;法隆寺

      中圖分類號: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4)06-0114-13

      Sogdian Trading Activities and the Circulation of Spice

      ARAKAWA Masaharu1, Trans., WANG Lei2

      (1. Osaka University, Toyonaka 5608532, Osaka, Japan;

      2. Institute of Silk Road Studie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Shaanxi)

      Abstract:Sogdian merchants who were active in historical international trade were engaged in the transport and sale of various precious commodities over the centuries. They were particularly well known for transporting spices and fragrant woods, as well as for spreading Buddhism, and traveled widely throughout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other East Asian countries. For Sogdian merchants who traveled long distances, the musk produced in Tibet and Sichuan was a particularly valuable commodity because it was not only light and easy to carry, but also could be sold at a high price even in small quantities. This musk passed through key cities like Liangzhou and Guangzhou before being transported to Western Asia and even further regions, and thus became a fairly common item on the market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Following musk, agarwood and sandalwood were the most sought-after fragrant woods sold by Sogdian merchants, which were transported to China by both sea and land routes. By traveling along the maritime and land trade routes taken by Sogdian merchants, these high-priced spices and fragrant woods passed through cities like Yangzhou, located at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efore crossing the East Sea to reach Japan. This final point can be inferred from records in Buddhist temples in Japan following the 7th and 8th centuries.

      Keywords:Sogdian merchants; spice trade; musk; sandalwood; Horyu-ji Temple

      前 言

      約在公元1世紀,粟特人離開他們的發(fā)源地索格底亞那,正式進入東方開展貿(mào)易活動。之后約一千年間,他們作為國際商人主要活躍在索格底亞那以東的歐亞世界(下文稱為歐亞東部世界){1}。特別是在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興起之前,粟特人幾乎獨自引領(lǐng)著這一區(qū)域的國際貿(mào)易。他們貿(mào)易的商品均是所謂的奢侈品之類,新疆及中亞出土文書中所見的主要商品名稱如下:

      {1}貴金屬(金、銀、銅等)、寶石類(青金石、綠松石、玉等)

      {2}絹織品(絹絲、絹織物)

      {3}香藥類(麝香、沉香{2}、檀香{3}、郁金根、硇砂、樟腦、胡椒等)

      {4}人(奴婢)、牲畜(馬、駱駝、牛等)

      這些商品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就是{3}香藥類中的麝香和熱帶產(chǎn)的沉香、白檀等高級香料、香木。這些香料和香木在公元后傳入歐亞東部{4},感覺正是與粟特人進入東方世界而同時流通的。特別是粟特人剛進入東方世界的公元1世紀,佛教也在此傳播開來。若考慮到進行佛教儀禮時,或是制作佛具等時,熱帶生產(chǎn)的香料和香木都是不可欠缺的,那么在歐亞東部世界,伴隨著佛教的傳播與普及,香料和香木也逐漸流通起來了。另外,把初期的佛教經(jīng)典翻譯為漢文的粟特人不在少數(shù){5},很可能佛教的傳播也與粟特商人有關(guān)。這種觀點如果不誤,那么歐亞東部世界的佛教和香料、香木的普及,與粟特人的貿(mào)易活動密切相關(guān)。

      至今為止,關(guān)于歐亞東部世界香料貿(mào)易的研究成果,時間主要集中在海上貿(mào)易逐漸成熟的9世紀以后[1-2],而在此之前可以討論的史料較少,幾乎沒有深入探討。因此,本文針對這一空白,以歐亞東部世界活躍的國際商人粟特人如何在這一時期進行香料貿(mào)易為焦點展開討論。

      一 粟特商人的貿(mào)易范圍

      粟特商人作為國際商人在東方的活動,從陸路交通上來看,可大致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1. 第Ⅰ期(1—4世紀);

      2. 第Ⅱ期[5世紀(或4世紀后期)—7世紀前期]:游牧勢力的興起和粟特人進入草原地區(qū)。移民聚落的擴展和定居;

      3. 第Ⅲ期(7世紀前期—8世紀中葉):唐帝國統(tǒng)治中亞和伊斯蘭勢力的興起;

      4. 第Ⅳ期(8世紀后期— ):唐帝國范圍的縮小和阿拉伯帝國進入東方。

      這些分期的含義,此不贅述。至今對粟特人活動于海上交通的討論范圍比較寬泛,關(guān)于這一時期的分期就需要更加細致。大致說來,粟特人真正進入海上世界的時間約從第Ⅲ期后半期到最后的第Ⅳ期。

      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是歐亞東部世界,其背景是與當時中國貿(mào)易干線延伸至何處的問題相關(guān)聯(lián)。通過公元1世紀粟特人前往東方正式開始活動的史料可知,從中國運輸?shù)慕伩椘罚诎涂颂乩舷?,運輸至印度半島的西岸。正如1世紀后半期住在埃及的希臘商人所寫的見聞錄《愛利脫利亞海周航記》(第64節(jié))記載:

      過了此地后,到達了北方,海的盡頭,有一個被稱為秦尼的內(nèi)陸大都市,從這里將賽里斯的羊毛、絲、織物通過陸路交通經(jīng)巴克特拉運至巴利加薩。另外,又由恒河水道而運至李米里斯。到達秦是不容易的。這也意味著從那里來的人也非常稀少。[3]

      由此可知,1世紀從“秦尼”將“賽里斯”的羊毛、絲、織物{1}通過巴克特拉運至巴利加薩的陸路交通,已為當時在海上活動的商人們所知曉。

      此處的“秦尼”“秦”,與今China的語源為同一系統(tǒng),一種有力的說法是來源于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的“秦”。另外,賽里斯的絲和織物,即是中國產(chǎn)的絹絲和絹織物{2}。從這條記載看來,當時中國的主要交通路線,經(jīng)巴克特里亞的首都“巴克特拉”(今阿富汗巴爾赫),到達印度西海岸的港口巴利加薩(今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東南部的港口城市布羅奇)。這一時期貴霜帝國剛好在巴克特拉一帶崛起并向印度發(fā)展,在羅馬帝國和漢帝國之間從事中轉(zhuǎn)貿(mào)易而繁榮[4-5],上引記載與此時的情況剛好符合。另外,從印度西海岸經(jīng)印度洋和羅馬帝國間的海上貿(mào)易,這條交易路線在公元前3000年“四大文明”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事實上,8世紀后半期經(jīng)由伊朗本土貫穿歐亞東西的陸路貿(mào)易路線真正形成,公元后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和索格底亞那之間的公用交通路線(呼羅珊道路)相連接。因此,粟特人很自然地沿著當時連接印度西海岸的陸上絲綢之路的干線進入東方。

      與此相關(guān),即使粟特人的母語屬于伊朗語的一個派系,但他們并不使用源自伊朗語的kārvān,而是把商隊稱為sart,還將其首領(lǐng)稱為sārtpāw。實際上這個詞語不是粟特語原有的單詞,而是將印度語的sārtha和sārthabāha經(jīng)由巴克特里亞語傳入粟特語的借用詞。這表明當時粟特人和巴克特里亞人等由印度人帶領(lǐng),或是和他們一同來到東方世界[6]。

      綜上可見,在公元后至8世紀以前這一時期的陸上絲綢之路,從東方延伸的干線與通過咸海、里海北部沿著草原的路線不同,不是單純直接連接伊朗本土地區(qū)的。當然,絕不能說沒有通往伊朗本土的交通路線,或者說沒有商人的往來。粟特人在索格底亞那以西的貿(mào)易活動與草原之路不同,很難進入伊朗本土地區(qū)。突厥和薩珊波斯王朝夾擊并攻破■噠后,突厥為了開展貿(mào)易向薩珊朝派遣粟特商人,此舉立即遭到了拒絕,可知這些粟特商人很難進入伊朗本土地區(qū){3}。對于粟特商人而言,相對于沿著草原活動于索格底亞那以西地區(qū),索格底亞那以東的區(qū)域才是其主要的活動場所。

      這也意味著,在陸路交通方面,8世紀以前索格底亞那以西的商人很難進入東方世界,大概從1世紀到6世紀,歐亞東部的國際貿(mào)易幾乎由粟特人獨自包攬。

      然而,直至唐帝國以及阿拉伯帝國控制這一區(qū)域后,這種狀況得以瓦解。特別是7世紀薩珊波斯王朝的滅亡與接下來阿拉伯帝國的成立后,歐亞東部世界不僅有大量的粟特商人,同時還有波斯商人、猶太商人進入這一區(qū)域。

      另外,據(jù)近年引人注目的粟特人在海路貿(mào)易的研究,可知他們很早就來到印度以東的海域。有研究指出,其真正活動于此的時間是在8世紀以后,這種貿(mào)易進一步活躍化的前提是粟特人需要依靠波斯人并與其一同活動[7-8]。

      二 作為貿(mào)易商品的香藥

      開頭所列的貿(mào)易商品中,交易價格格外高的是麝香。有名的動物類香料麝香,作為貴重的生藥,其交易價格恐怕比黃金還昂貴。其他的香藥種類繁多,除了麝香以外,其中交易價格較高的有沉香、郁金花、白檀、丁香。

      8世紀在吐魯番貿(mào)易的主要香料,有8類:麝香、沉香{1}、郁金花、白檀、丁香、青木香、甘松香、硇砂(見表1)。這些都是吐魯番出土文書《唐天寶二載(743)交河郡市估案》所列舉的香藥,據(jù)其所載數(shù)據(jù)可見,與其他商品相比,1—5種類的香料均使用極小的單位(1分=0.4g)來交易。關(guān)于該史料中香料差價高低的順序,參見表1[9-10]。

      由表1可見,香藥類明確采用“分(約9.3g)”和“兩(約40g)”的單位進行交易{2}。也就是說,以“分”為單位交易的麝香至丁香,與以“兩”為單位交易的香藥之間差價很大,但麝香至丁香的價格格外昂貴。如表1所見,沉香的價格約等于麝香的一半,而白檀的價格約等于麝香的三分之一。

      接下來所列舉的熏陸香,經(jīng)常與當時歐亞東部世界的乳香視為同一物,且大量流通{3}。例如日本8世紀《法隆寺伽藍緣起并流記資財帳》{4}記載寺院資產(chǎn)中有如下香藥(節(jié)選):

      合香壹拾陸種

      丈六分肆種 熏陸香一百六十八兩,寺買

      沉水香十兩、淺香三百八十五兩

      熏陸香卌六兩、青木香卌八兩

      右天平八年歲次丙子二月廿二日,納賜

      平城宮 皇后宮者

      佛分壹拾種" 白檀香四百七兩

      沉水香八十六兩

      淺香四百三兩二分 丁子香八十四兩 安息香七十兩

      二分 熏陸香五百十一兩 甘松香九十六兩

      楓香九十六兩

      蘇合香十二兩 青木香二百八十一兩

      圣僧分,白檀香肆伯玖拾陸兩

      塔分,白檀香壹伯陸拾兩

      合藥壹拾肆種

      丈六分,麝香壹兩

      右天平六年歲次甲戌二月,納賜平城宮

      皇后宮者

      法分貳種 郁金香九兩

      甲香十四兩

      圣僧分捌種 香附子八十兩

      □唐香 卌六兩

      金石綾州六兩 五色龍骨八十七兩 紫云十六兩

      桂心卌四兩" 鬼臼十四兩 甘草一百廿八兩二分

      通分叁種" "冶葛八兩二分,芒消(硝)三百

      八十二兩三分

      無食子卌四兩

      該資財帳所列舉的香,以熏陸香為首共計10種[沉水香、淺香(棧香)、青木香、白檀香、丁字香、安息香、甘松香、楓香、蘇合香],而將麝香作為“藥”。當時僅1兩的麝香,主要作為貴重的生藥而使用。

      另外,從數(shù)量上來看,當時法隆寺所藏諸種香藥中的熏陸香(724兩)以及白檀(1063兩)、淺香(788兩2分){1}比其他香料的數(shù)量多很多。

      同期制作的《大安寺伽藍緣起并流記資財帳》,將麝香(2兩2分)、白檀(2斤8兩3分)、沉香(59斤15兩)、淺香(29斤6兩3分)、丁子香(1斤8兩)與熏陸香(171斤9兩2分)作為“佛物”“法物”“通物”一同記載。大安寺所藏熏陸香的數(shù)量也非常多。

      如此可知,熏陸香和沉香、白檀等一同廣泛流通。雖然此熏陸香經(jīng)常被視為乳香,但大部分不是阿拉伯等生產(chǎn)的乳香,而是印度加工的各種樹脂類香料。阿拉伯生產(chǎn)的乳香廣泛地流通于歐亞東部世界,很可能是在穆斯林商人積極活動的8世紀以后[11-12]。

      敦煌出土文書中,記載有乳香的時期約在9世紀之后,敦煌文書《吐蕃時期敦煌乾元寺料香帖》(P.3047)記載乾元寺藏有“郁金、乳頭香、檀香”三種香料[13-14]。其中所見“乳頭香”的本名可能就是乳香{2}。

      該敦煌文書明確記載的是“乳頭香”,而非熏陸香,很有可能是從阿拉伯半島傳來的,很遺憾陸路交通的情況及其交易價格至今尚不清楚。另外,此文書中還有郁金、郁金花(洎夫藍)和郁金根(姜黃)之類的商品[15],郁金花和沉香是同等級別的高級香料,關(guān)于此物交易的細節(jié)不詳。

      因此,本文以中國高價且盛行流通的消費品香料如麝香、沉香、白檀為例,圍繞粟特商人如何貿(mào)易這些香料作進一步討論。

      三 最高級的香料麝香和粟特人的貿(mào)易活動

      如前所示,香藥類中價值最高的就是麝香。麝香為雄鹿腹部小香囊(麝香腺)的干燥分泌物,產(chǎn)于尼泊爾、不丹和中國的西藏、青海、甘肅、陜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關(guān)于粟特人貿(mào)易活動的文書史料,最早的就是《粟特人信札》(五件),其中《粟特人信札Ⅱ》可見麝香的記載{3},此處引用的是信札的末尾部分。Nanai-vandak寫信給住在撒馬爾罕的Varzakk(實際上是給Nanai-thvār·Varzakk父子),在請求管理和妥當運用其留在撒馬爾罕的資金以及保護其子之后,有如下記載{4}:

      我派敦煌的Wan-razmak將Takut的32個麝香(的小囊){1}交給您。收到后,請您將其劃為五等分,其中三分給Takhsīch-vandak,一分給Pēsakk,一分歸您。

      從這封信的末尾可知,Nanai-vandak大概是在河西、青海等地獲得麝香,經(jīng)由敦煌運至撒馬爾罕。關(guān)于此批麝香,信中所指定三人Takhsīch-va-

      ndak(Nanai-vandak的兒子)、Pēsakk以及Varza-

      kk,可以分配送來的32個麝香。如前所論,麝香是以“分”這種數(shù)量較小的單位進行交易的,在高級香料中的級別最高,1個麝香(的小囊)可能也是相當有價值的{2}。

      家島彥一已經(jīng)討論了產(chǎn)生麝香的麝香鹿的棲息地和麝香的流通路線[16],大概如家島氏所指,從河西運往索格底亞那的麝香稱為“粟特產(chǎn)麝香”[16]539。收購于中國西藏、云南、四川、青海地區(qū)麝香鹿的麝香,將其經(jīng)由河西送至粟特本土諸國,從此再進一步向西亞流通。

      關(guān)于麝香和粟特商人,阿克巴爾·辛·瓦勒-辛杜《中國印度見聞錄》卷2中也有非常有趣的記載:

      我們曾見過一位游歷中國(經(jīng)陸路)的人。他告訴我們,(旅途中)他遇到一個背著裝有麝香皮袋子的男子。該男人從撒馬爾罕出發(fā),徒步橫穿中國沿途的每個城鎮(zhèn),最終到達廣州。這里是(海上)商人的聚集地,他們?nèi)縼碜允_夫。(關(guān)于麝香,要更詳細地說明)中國西藏麝香鹿和其他地區(qū)的麝香鹿生活的土地一樣的話,兩者沒有不同。因為中國西藏和其他地區(qū)都是就近采集麝香的,但中國西藏所產(chǎn)麝香比其他地方的質(zhì)量要好,原因有如下兩條:其一,棲息于西藏的麝香鹿吃的是優(yōu)質(zhì)的甘松香,而棲息于中原地區(qū)的麝香鹿吃的都是各種野草;其二,西藏的人們將麝香囊保持(采集時的)原狀,而中原地區(qū)的人們則向所獲麝香囊里添加混合物。另外,他們(中國人)經(jīng)由海路運輸麝香時,(海運途中)沾染濕氣這一(惡劣)條件也是(其品質(zhì)降低的)原因。[17]

      該史料記載麝香是從中國西藏和中原地區(qū){3}獲得的,值得注意的是,特別記載了麝香并非從西藏,而是從中國其他地方獲得并通過海路來運輸。另外,還列舉幾個理由特別說明中國西藏麝香鹿所產(chǎn)的麝香,比其他地方所產(chǎn)麝香的質(zhì)量高。

      前舉《粟特人信札》中的麝香,不能斷定其產(chǎn)于中國西藏還是中原地區(qū),但可以確定的是,經(jīng)由索格底亞那運往西亞的麝香流通路線早已形成。

      綜上,西藏及其周邊地區(qū)的麝香經(jīng)由中亞(索格底亞那,稱為粟特產(chǎn)麝香)運往西亞,而在中國其他地方采買的麝香,主要從廣州經(jīng)海路運往西亞。對于粟特商人而言,雖然歐亞東部世界麝香是暢銷品,但更多的麝香作為商品通過陸路、海路被運往了西亞。

      四 香木(沉香、白檀)和粟特人的貿(mào)易活動

      (一)沉香、白檀的主要流通路線

      沉香和白檀是僅次于麝香的高價交易香料。

      正如歐亞東部世界“言香即是沉香”。沉香代表這一地區(qū)的香木,其產(chǎn)地有印度以及中國海南島、越南、柬埔寨、馬來、蘇門答臘、婆羅洲、菲律賓、摩鹿加等地{1}。

      白檀是次于沉香的高價交易香木,原產(chǎn)于馬來西亞、爪哇東部諸島,后移植到印度等地[12]264[16]520-521。

      沉香、白檀和麝香都是粟特人高價交易的香木,與麝香不同的是香木的重量很大,原本是海上運輸?shù)纳唐穥2}。但據(jù)后文討論的吐魯番文書可以確認,8世紀以前香木是沿著內(nèi)陸亞洲的路線從西向東運輸?shù)?。東野治之和家島彥一推測這些香木運往中國的流通路線,即在原產(chǎn)地采購、交易后,經(jīng)由內(nèi)陸亞洲或印度洋的交易路線運往中國[18][16]507。通往中國的交通路線可以推測為兩條,一條是從印度經(jīng)由內(nèi)陸亞洲的路線,另一條是從印度以及東南亞島嶼、中國南部經(jīng)由海路運輸?shù)穆肪€。因此,本文亦推測向中國運輸沉香、檀香(以白檀為首的各種檀香)等熱帶香木的流通路線有兩條,即經(jīng)由內(nèi)陸亞洲的路線和經(jīng)由印度洋的海上路線。

      關(guān)于這兩條路線,家島氏引用伊斯蘭史料[伊本·貝塔爾(Ibn al-Baytar,1188—1248)采取9世紀侯奈因·伊本·伊斯哈格(Hunaun ibn Ishag)的觀點]指出,以白檀為首的各種檀香都是從中國運往西亞諸國的輸出品[16]520,需要注意的是,他推測中國是向西亞輸送檀香的集散地。沉香也是同樣的情況,至少在10世紀以前大量的熱帶香木經(jīng)由中國市場,向西亞轉(zhuǎn)運[16]508-532。換言之,經(jīng)由中國市場,是指東南亞、印度產(chǎn)地的香木通過船舶運輸至中國的港口(8世紀時的廣州),當然其背景是在8世紀之后,海上交易逐漸活躍時期的情況。這也意味著,與此同時,沉香、白檀等經(jīng)由內(nèi)陸亞洲的交通路線逐漸衰退{3}。

      (二)關(guān)于高級香木在陸路上的流通

      粟特人在運輸高級香木沉香、白檀經(jīng)由內(nèi)陸亞洲時,會在貿(mào)易路線上的主要都市建立移民聚落,構(gòu)筑他們自身的貿(mào)易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4},那么他們平常是如何進行貿(mào)易的呢?

      麹氏高昌國商人的貿(mào)易場所,有綠洲國家對外貿(mào)易窗口市場、綠洲國家地域內(nèi)貿(mào)易市場兩種。

      這種二重性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波蘭尼的局部(地域)交易和遠距離(對外)交易之間的隔絕性[19],另外還有亨利·皮雷納指出的日常交易的港口和定期聚集的市場之間的不同[20]。

      當然,作為國際商人的粟特商人,肯定會出現(xiàn)在對外貿(mào)易的市場,并將之分為管理買賣奴隸、家畜的市場,與通過重量來交易商品的市場。在買賣人、畜時都要制作買賣契約文書。實際上,通過已發(fā)現(xiàn)的粟特語的女奴買賣契約文書可知,“市場”上最終認可女奴買賣的是“高昌的書記官[原文為“cyn’ncknd’y(中國人的城)dp’yrptw”]。

      此處所見的dp’yrptw,如荒川正晴所論[21],是粟特諸國設(shè)置的官職名稱,這些國家的dp’yrptw,是作為國王使者派遣到各地的近侍官。根據(jù)利夫希欽(V. Liv?觢ic)的解讀,1965年在阿弗拉西阿卜遺址發(fā)現(xiàn)的粟特語壁畫銘文記載,派遣屬下“書記官dp’yrptw”作為赤鄂衍那(Chaghaniyan)的使團首領(lǐng),來到撒馬爾罕覲見’βrxwm’n(康居都督拂呼縵)。同一銘文中還記載Chach(石國)的“書記官dp’yrptw”也被派遣到’βrxwm’n那里[22]。如此,從阿弗拉西阿卜遺址的壁畫銘文可知,“書記官dp’yrptw”是作為綠洲國家的使節(jié)代表被派遣的。由此可見,“高昌的書記官dp’yrptw”也很有可能是國王的近侍官,并以此身份來承認契約的有效性。

      與此相對,在以重量交易時會被征收一種稱為“稱價錢”的稅,當然香藥也會被征收這種稅。關(guān)于“稱價錢”,已有很多研究成果,據(jù)此可知“稱價錢”是根據(jù)各種商品的交易重量向買賣雙方課稅,征收的是當時已在中亞流通的銀錢(薩珊銀幣)[13]176-179[23]。另外,關(guān)于引用下文所舉稱價錢文書進行研究的詳細信息參見王素《吐魯番出土高昌文獻編年》[24]。

      吐魯番出土有記錄征收“稱價錢”的賬簿類文書,由此可見粟特商人的貿(mào)易狀況。73TAM514:2/4《高昌內(nèi)藏奏得稱價錢帳》記載:

      (一)73TAM514:2/1,2/2,2/3,2/4,2/5,

      2/6,2/7,2/9

      1 起正月一日,曹迦缽買銀二斤,與何卑尸屈二人邊得錢二文。即日,曹易婆□

      2 買銀二斤五兩,與康炎毗二人邊得錢二文。次二日,翟阤頭買金九兩半,與

      3 □顯祐二人邊得■。次三日,何阿陵遮買銀五斤二兩,與安婆□

      4 □□□□錢五文。即日,翟薩畔買香五百七十二斤,■石叁拾■

      5 ■文。次五日,康夜虔買樂(藥)一百肆拾四斤,與寧祐憙二人邊

      6 ■ ■買糸(絲)五十斤、金二十兩,與康莫毗多二人邊得錢七文半。

      7 ■ 五斤,與

      ■ 得錢七十文。次八

      8 ■

      二人邊得錢肆拾二文。

      9" " 都合得錢一百肆拾柒文。

      10 ■ 歲正月十五日 內(nèi)藏 奏

      11 起 正 月□□日,安□□買鹵沙一百七十二斤,與康炎二人邊得 ■

      12 □□日,康不里昂買香二百五十二斤,與康婆何畔阤二人邊 ■

      13 □□□。次廿二日,曹破延買鹵沙五十斤,同(銅)四十一斤,與安那寧畔

      14" " " " "■ 何炎阤二人邊得

      15" " " " "■ 文。

      (前 缺)

      16 ]價錢。

      17" " "]到 廿九日,無稱價錢。

      18" " "]翟阤頭買銀八斤一兩,與何阿倫遮{1},二人邊

      19" " " ]倫遮買金八兩半,與供勤大官,二人邊得錢二

      20" " " "]斤,與安破毗多,二人邊得錢十四文。

      (都合)

      21 □□得 錢 貳 拾 肆文。

      (后 缺)

      22 ■七十一斤,與何炎蜜畔阤

      23 ■ 即日,康烏提畔阤買郁 金 根八十七斤,□□不呂多二人

      24 邊得錢一文。次廿四日,曹遮信買金九兩,與何刀二人邊得錢二文。即日,□

      25 射蜜畔阤買香三百六十二斤,鹵沙二百卌斤,與康炎■二人邊□

      26 錢十五文。次廿五日,白妹買鹵沙 十 一斤,與康阿攬牛延二人邊得□□□。

      27 都合得錢貳拾柒文。

      28 起四月五(日),康□□買銀二斤一兩,與何刀胡迦二人邊得錢

      29 □文。即日,康□希迦買糸十斤,與康顯■二人邊得錢一文。

      30" "■

      人邊得錢十七文。即

      31" " " " " " ■ 錢一文。

      32 都合得錢貳拾壹文。

      33 ■ 順買銀二斤,與何破延二人邊得錢二文。次

      34 ■ 買香八百斤,石蜜卅一斤

      35 □二人邊得錢廿二□?!跞眨蔚顿I糸八十斤,□□迦門■二人邊得錢八文。

      36 都合得錢叁拾貳文。

      37 起五月二日,車不呂多買糸六十斤,與白迦門■二人邊得錢三文。次十二日,車

      38 不□□□□□十斤,迦門■二人邊得錢一文半。[25]

      如第10行所見,該文書是管理國王或王室財政的“內(nèi)藏”{1}向國王上奏的報告,報告內(nèi)容是按照每筆交易整理的,何時向誰征收多少稱價錢。據(jù)王素研究,此文書的制作年代暫定為延壽十七年(640)前[24]317。這應是在某年正月十五日上奏的報告,每月的月中和月末是高昌國的上奏日[26]。

      該文書記載稱價錢的征稅內(nèi)容,是按照日期、買賣雙方名字、貿(mào)易商品、課稅金額等項整理,將其制成一覽表(表2){2}。

      由表2可明確一點:對外交易的“市場w’cn”中,交易商品的買賣雙方,除了部分例外,幾乎都是粟特人{3}。據(jù)此可以推測前文管理奴隸、家畜買賣的市場,也是以粟特商人為中心的。如此可見,“綠洲國家對外貿(mào)易窗口的市場”主要是外來粟特商人的活動場所。

      如前所示,該文書是“內(nèi)藏”的上奏文書,這表明每項交易內(nèi)容和稱價錢的征收都是由內(nèi)藏來管理的。麹氏高昌王身邊也有很多粟特人被委任為侍郎[21]50-57,此內(nèi)藏很有可能與國王的近侍粟特人密切相關(guān)。加上之前“高昌書記官”管理奴隸、家畜買賣的市場,故從整體來看,對外貿(mào)易市場很有可能是由國王或王室和身邊粟特人管理的。

      關(guān)于該文書貿(mào)易的香,有以下兩點結(jié)論:

      (1)從交易重量上可以判斷是香木(沉香、白檀等檀香{4});

      (2)從文書記載來看,3月24日362斤的香(木)和龜茲產(chǎn)的240斤硇砂{1}一同在吐魯番由□射蜜畔阤出售。另外,12月27日,650斤+α 大量的香(木)同樣和201斤硇砂在吐魯番被康牛何畔阤出售。無論是前者的買家康炎■還是后者的買家康莫至都是粟特人。如此,吐魯番市場中香(木)和硇砂(龜茲產(chǎn))是一同運入的。香木是粟特商人從西方帶到吐魯番出售,再通過買家粟特人運至東方(大概是河西地區(qū))繼續(xù)中轉(zhuǎn)交易的。換言之,此香木是從西向東運輸?shù)摹?/p>

      在此基礎(chǔ)上,7世紀初陸路交通中香木的流通路線,可推測為:印度→索格底亞那→新疆→河西→華北。

      沉香、白檀等除了通過海路運輸?shù)街袊€有一條經(jīng)由內(nèi)陸亞洲的路線與其并行。這條路線如前引《愛利脫利亞海周航記》所述,與從中國運輸絹制品的流通路線剛好重合,只是方向相反,均是沿著當時絲綢之路的主干線運輸?shù)摹?/p>

      綜上,沉香、白檀同麝香一樣在各地采買、集中后并不是直接運送到遙遠的索格底亞那和廣州,或者不是整體運入的,而是以粟特人聚落所在主要都市的市場等為據(jù)點,通過粟特人之間的交易,在積極的、反復的貿(mào)易過程中流通到歐亞東部世界的。另外,粟特商人在中國貿(mào)易高級香料、香木的活躍時期,是佛教在中國扎根、粟特人交易網(wǎng)絡(luò)得以充實的第Ⅱ期之后。

      (三)高級香木在海路的流通

      根據(jù)目前的研究成果,海路的貿(mào)易多為伊朗系商人將東南亞、印度所產(chǎn)的香木通過船舶運輸至中國的港口(8世紀時的廣州){1}。但關(guān)于粟特人在海路上的貿(mào)易,還有很多不明確的地方,中田美繪正在積極地推進研究。粟特商人巧妙地利用波斯商人沿途設(shè)置的港口為據(jù)點而從事海上貿(mào)易{2}。

      家島彥一指出波斯船渡海至廣州,此處聚集了大量的香料,波斯船再從這里運香料行駛至蘇州和揚州[16]530-532。

      船舶運輸?shù)纳唐?,自然包括此文所討論的沉香和白檀。正倉院的沉香和法隆寺的白檀,可以說明這些商品又進一步運至日本。特別是白檀,根據(jù)吉田豐、熊本裕的研究,白檀上有粟特語的烙印,刻有波斯人的人名{3}。

      有學者推測傳到日本的香木是通過內(nèi)陸亞洲的貿(mào)易路線[18]174-178[16]507,但也有學者認為是通過海路運輸而來的[16]525-528。特別是關(guān)于刻有波斯人名的白檀,不能確認7世紀以后波斯商人是否在內(nèi)陸亞洲路線上從事貿(mào)易活動,大致可以推測波斯商人很可能是在海路上進行貿(mào)易的。

      如果這些高級香木是通過海路傳到日本的,那么引人注意的是7世紀末—8世紀初印度洋海域世界已經(jīng)形成[16]46,并與同時的南亞貿(mào)易圈和東亞貿(mào)易圈之間互有重合[27]。另外,8世紀有新羅商人的中轉(zhuǎn)貿(mào)易活動{1}, 9世紀貿(mào)易活動基本成熟。也就是以中國南部的廣州至蘇州一帶為連接點,在連接“中國南海海域”的“中國東海海域”,新羅商人活躍于此進行中轉(zhuǎn)貿(mào)易,因而把香木運入日本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傳到法隆寺帶有8世紀中葉銘文的香木,是否由中國商人經(jīng)手運輸?shù)臅呵也徽摚?7]64,是否由新羅商人經(jīng)手將香木傳至日本,有必要再進一步論證{2}。

      運河終點站揚州,把從海路運輸來的南海品運至華北,同時也運往日本。7—8世紀長安和洛陽的市場(香行){3}交易經(jīng)由陸路和海路而來的香料和香木,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市場。

      結(jié) 語

      通過以上討論,關(guān)于粟特商人交易的香料、香木,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jié)論:

      1. 運至歐亞東部世界的香藥,其中麝香、沉香、白檀、丁香、郁金花,與其他香藥相比,交易價格格外高,對于粟特商人來說是理想的貿(mào)易商品。

      2. 7世紀歐亞東部世界的陸上交通線上,幾乎由粟特商人獨占并引領(lǐng)國際貿(mào)易,麝香是交易高價香料中最高級的香料。中國西藏以及周邊生產(chǎn)的麝香通過內(nèi)陸亞洲道路(經(jīng)由索格底亞那,稱為粟特產(chǎn)麝香)運往西亞。在中國其他各地采買的麝香,主要從廣州經(jīng)海路運往西亞。

      3. 熱帶產(chǎn)沉香、白檀,不僅有海上貿(mào)易路線,還有從印度經(jīng)由內(nèi)陸亞洲運往東方的貿(mào)易路線。這條路線直至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前,是絲綢之路貿(mào)易的主要干道。

      4. 沉香、白檀與麝香一樣在各地采買,集中后不是直接運送到遙遠的索格底亞那和廣州,而是以粟特人聚落所在主要都市的市場等為據(jù)點,通過粟特商人之間的貿(mào)易,在積極的、反復的交易中把商品流通至歐亞東部世界。粟特商人在中國貿(mào)易高級香料、香木的活躍時期,是佛教在中國扎根、交易網(wǎng)絡(luò)得以充實的第Ⅱ期之后。

      5. 海上的交通路線,如已有的研究成果所示,產(chǎn)于東南亞、印度的香料通過船舶直接運輸至中國港口(8世紀的廣州),與內(nèi)陸亞洲道路不同,主導者不是粟特商人,而是波斯商人。那么傳到法隆寺的香木(白檀),不是從幾乎沒有波斯商人的內(nèi)陸亞洲路線傳來的,很有可能是從海路運輸而來的。

      6. 運河終點的揚州站,是把從海路運來的南海商品運至華北的據(jù)點。7—8世紀長安和洛陽的市場(香行),正是交易來自陸路和海路的香料、香木的國際貿(mào)易市場。

      8世紀以后,海上貿(mào)易愈發(fā)活躍,從海上運來香料的數(shù)量自然也隨之增加。與此同時,經(jīng)由內(nèi)陸流通的香料,除了從西亞運來的乳香和西藏產(chǎn)的麝香等,還有熱帶生產(chǎn)的高級香木沉香、白檀等。在此基礎(chǔ)上,如前揭伊斯蘭史料所載,構(gòu)筑了香木多由中國(廣州)運往西亞的運輸路線。

      著者附記:唐代“分”這個重量單位至今尚不明確,吳洛通過唐朝蘇敬《新修本草》的注文進行推算,約6銖=1分(9.3g左右)(吳洛《中國度量衡史》,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70年,第110頁)。這一點,可訂正荒川正晴《ソグド人の交易活動と香料の流通》(載《専修大學古代東ユーラシア研究センター年報》第5號,2019年,第33頁)中關(guān)于“分”重量的推算。

      譯者附記:論文原題《ソグド人の交易活動と香料の流通》,載《専修大學古代東ユーラシア研究センター年報》,2019年第5號,第29—47頁。感謝荒川正晴教授授權(quán)同意翻譯發(fā)表,并對此文作了新的修訂!譯稿經(jīng)南京大學童嶺教授指導修改,在此敬致謝意!

      參考文獻:

      [1]林天蔚. 宋代香藥貿(mào)易史稿[M]. 香港:中國學舍,1960.

      [2]土肥祐子. 宋代南海貿(mào)易史の研究[G]//汲古叢書138. 東京:汲古書院,2017.

      [3]村川堅太郎,譯注. エリュトゥラー海案內(nèi)記[M]. 東京:中央公論社,1993:142.

      [4]小谷仲男. ガンダーラ美術(shù)とクシャン王朝[M]. 京都:同朋舍,1996:54-57.

      [5]小谷仲男. クシャン王朝の勃興(1)/(2)[M]//大月氏.東京:東方書店,1999:86-91.

      [6]吉田豐. ソグド語資料から見たソグド人の活動[M]//巖波講座世界歷史11. 東京:巖波書店,1997:229-230.

      [7]中田美繪. 天竺から唐に來たソグド人:米準那の例を中心に[M]//中央アジア學フォーラム,2015.

      [8]M. Nakata. A Sogdian from the Sea:Maritime Transport in the 8tn Century as Seen from The Pilgrimage Record of Vajrabodhi,Global History Workshop[C]//Globalizat-

      ion from East Asian Perspective,the Institute for Academic Initiatives,Osaka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Oxford Center for Global History,2016.

      [9]池田溫. 中國古代籍帳研究[M]. 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9:458-459.

      [10]池田溫. 唐史論攷:氏族制と均田制[M]. 東京:汲古書院,2014:733.

      [11]山田憲太郎. 東亜香料史研究[M]. 東京:中央公論美術(shù)出版,1976:84-96.

      [12]山田憲太郎. 香料博物事典[M]. 京都:同朋舍,1979:126-130.

      [13]姜伯勤. 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132.

      [14]鄭炳林. 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與消費——讀《吐蕃占領(lǐng)敦煌時期乾元寺科香帖》札記[J]. 敦煌學輯刊,2011(2):1-12.

      [15]E. H. Schafer.サマルカンドの金の桃:唐代の異國文物の研究[M].吉田真弓,譯.東京:勉誠出版,2007:212-214,315-316.

      [16]家島彥一. 海域から見た歴史[M]. 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6:533-537.

      [17]家島彥一,譯注. 中國とインドの諸情報2:第二の書[G]//東洋文庫769.東京:平凡社,2007:62-64.

      [18]東野治之. 香木の銘文と古代の香料貿(mào)易[M]//遣唐使と正倉院,東京:巖波書店,1992:174-178.

      [19]K. Polanyi著. 人間の経済Ⅱ:交易·貨幣および市場の出現(xiàn)[M]. 玉野井芳郎、中野忠,譯. 東京:巖波書店,1980:353.

      [20]H. Pirenne著、佐々木克巳譯. 中世都市:社會経済史的試論[M].創(chuàng)文社歷史學叢書,京都:創(chuàng)文社,1970:121.

      [21]荒川正晴. ユーラシアの交通·交易と唐帝國[M]. 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10:56-57.

      [22]V. Liv?觢ic,The Sogdian Wall Inscriptions on the Site of Afrasiab[C]//M. Compareti,E. de la Vaissière(ed.). Ro-

      yal Nauruz in Samarkand,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held in Venice on the pre-Islamic paintings at Afrasiab,Supplemento no 1 alla Rivistadegli Studi Orientali,nuova serie vol. 78. Pisa and Roma:Accademia Editoriale,2006:59-61.

      [23]朱雷.麹氏高昌王國的“稱價錢”:麹朝稅制零拾[G]//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4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1-22.

      [24]王素. 吐魯番出土高昌文獻編年[M].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317.

      [25]唐長孺,中國文物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 吐魯番出土文書:第1冊(圖文本)[G].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450-452.

      [26]白須凈真.麹氏高昌國における上奏文書試釈:民部·兵部·都官·屯田等諸官司上奏文書の検討[J]. 東洋史苑,1984(23):28-32.

      [28]榮原永遠男. 古代の難波をめぐる國際交易ネットワーク[J]. 都市文化研究,2006(8):62-63.

      {1} 當然,索格底亞那以西沿著草原之路通往黑海和高加索等區(qū)域,也有粟特人活動的痕跡。參見吉田豐《ソグド人とソグドの歴史》,曾布川寬、吉田豐編《ソグドの美術(shù)と言語》,臨川書店,2011年,第60—61頁。

      {2} 中國的沉香,根據(jù)樹脂凝結(jié)(結(jié)皮)程度的不同而名稱各異,除了槧香、速香、桟香、沉香之外,根據(jù)品質(zhì)還可分為黃熟香、生香等,此處不作特別分辨,將其統(tǒng)稱為沉香。參見山田憲太郎《香料博物事典》,同朋舍,1979年,第20—21頁。

      {3} 是指以白檀為首的黃檀、紫檀等各種檀香,參見山田憲太郎《香料博物事典》,第257—272頁。

      {4} 公元前中國有以辛夷、川芎等為主的芳草類香物。

      {5} 以佛教傳播初期漢譯經(jīng)典之一《中本起經(jīng)》(東漢康孟祥譯)為首,還有很多粟特人也譯經(jīng)。

      {1} 正如村川氏所指出,見聞錄中的“羊毛、絲、絲織物”具體指的是“絲綿、生絲、絹織物”。村川堅太郎譯注《エリュトゥラー海案內(nèi)記》,第276頁。但關(guān)于絹織物,不僅有生絹,還有綿和綾等高級絹織物。

      {2} 絲(絹絲)在絹織物之前書寫,這表明錦這樣的高級絹織物姑且不論,在絹貿(mào)易中,比起一般的絹織物,絹絲是更好的商品。這與后代的情況幾乎相同。

      {3} 參照6世紀東羅馬歷史學家Menandros Protektor(彌南德)留存下來的希臘語史料。內(nèi)藤みどり《西突厥史の研究》,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88年,第376—378頁。

      {1} 從價格上來看,沉香中最高級的很可能是“迦羅”(迦藍木)。參見山田憲太郎《東亜香料史研究》,中央公論美術(shù)出版,1976年;山田憲太郎《香料博物事典》,第27—33頁。

      {2} 關(guān)于唐代的容量,大致如下: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10錢,1錢=10分(1斤=661g)。

      {3} 關(guān)于熏陸香和乳香之間的關(guān)系,長期以來爭論不休,參考山田憲太郎《東亜香料史研究》《香料博物事典》第113—131頁。

      {4} 開頭記載寺院緣起的寺院資產(chǎn)賬簿。天平十九年(747)制作,詳細記載了建筑物用地、佛像、經(jīng)典、佛具、雜具、稻谷、米錢、財物、寺領(lǐng)、住僧、奴婢等的數(shù)量。

      {1} 此處的淺香指的是棧香。一般說來,樹脂凝結(jié)變重沉入水中而為沉香,飄在水面半浮半沉應為棧香。也就是說,棧香是沉香中質(zhì)量略差的香木。參考山田憲太郎《東亜香料史研究》第185頁;《香料博物事典》第20頁。

      {2} 根據(jù)山田憲太郎的研究,可知“乳頭香”略稱為“乳香”。山田憲太郎《香料博物事典》,第132頁。

      {3} 1907年,敦煌西面的烽燧出土了紙質(zhì)文書(斯坦因第二次探險所獲文書),共有5件,內(nèi)容幾乎都是粟特人寫的書信,現(xiàn)藏于大英圖書館(Or.8212/95,99)。此處所舉即是其中之一(A. L·Ⅱ),書寫年代為4世紀初(312—313)。

      {4} 吉田豐、荒川正晴《ソグド人の商業(yè)(四世紀初)》,歷史學研究會編《世界史史料3 東アジア·內(nèi)陸アジア·東南アジアⅠ 》,巖波書店,2009年,第342—345頁。關(guān)于這封書信,至今有以下研究進行了解讀。J. Harmatta,Sogdian Sources for the History of Pre-Islamic Central Asia, Harmatta,J(ed.) Prolegomena to the Sources on the History

      of Pre-Islamic Central Asia,Budapest,1979,pp. 153-165;榎一雄《ソグド商人の手紙》,《講座敦煌》1,大東出版社,1980年,第263—275頁;N. Sims-Williams,The Sogdian Ancient Letter II,Philologica et Linguistica:Historia,Pluralitas,Universitas:Festschrift fur Helmut Humbach zum 80. Geburstag am 4. Wissenschaftlicher Verlag Trier,2001。關(guān)于全部書信的研究和解讀詳見Valerie Hansen,The Silk Road:A New Histor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p.268,note15(芮樂偉·韓森著、田口未知譯《図説シルクロード文化史》,原書房,2016年,第358頁)。

      {1} 通常采取麝香鹿的香囊后直接運輸。正倉院也殘存這種小囊。據(jù)此可以理解此處麝香有32個小囊(香囊)。根據(jù)比魯尼的研究,麝香從中國通過海路運輸時,會將麝香囊放入壺(中國陶瓷器)中用蓋密封起來,麝香囊的重量為20迪拉姆(約60g)或更多。家島彥一《海域から見た歴史》,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6年,第539頁。但Vaissière認為這32的單位,明確指的是vesicle,這部分應解釋為“32(vesicles of)musk”。另外,她認為1 vesicle約等于25g。?魪.de la Vaissière,Histoire des Marchands Sogdiens. Paris,Collège de France,2002,pp.52-53(trans. by James Ward,Sogdian Traders:A History,HdO. Section eight,Central Asia;vol. 10,Brill,2005)。

      {2} 品質(zhì)雖有差異,如前所見1兩麝香可以購買數(shù)名奴婢和數(shù)匹馬。

      {3} 大概是指中國青海、甘肅、陜西、四川、貴州、云南一帶。

      {1} 山田憲太郎《香料博物事典》第2頁。另外,家島彥一《海域から見た歴史》(第510—519頁)根據(jù)伊斯蘭史料對產(chǎn)地有詳細說明。瑞香科植物,多生存于熱帶多雨的高原地帶。在霉菌的影響下,部分木頭因黑色樹液聚集凝固而形成沉香。

      {2} 運輸?shù)某料銉?nèi)部多為空洞的,與此相對,白檀是將強烈香味木材的中心部分做成細長棒狀再進行運輸。著名的正倉院的“蘭奢待”(高級沉香的伽羅)就有11kg,傳到法隆寺的白檀,1根約為5—7kg。通常將10根以上的白檀等香木捆在一起運輸。與沉香不同,白檀整體都可以作為香木材來使用。另外,白檀常出現(xiàn)在壁畫和浮雕中。例如敦煌莫高窟第45窟南壁西側(cè)(盛唐時期)有名的粟特商人遇盜圖和最近中國國家博物館公布北朝時期的“石堂(石?。备〉袼谔厣倘松磉?,都有棒狀的東西,這并不是至今諸家所說的絹織物的布匹,應該是他們運送的白檀。特別是“石堂”上的浮雕,甚至可以看到木頭的斷面。另外,制作布匹的是普通的絹織物即練絹、生絹等,絕不是高價商品,粟特商人貿(mào)易的絹織品,首先肯定是需求量很大的絹絲,或者是以錦和綾等為主的高級絹織物。

      {3} 山田得出“印度本土的檀香自古以來不會向國外輸出。直至后代仍然按所有印度人的需要來分配”的結(jié)論(山田憲太郎《香料博物事典》,第266—267頁),如前文所舉《愛利脫利亞海周航記》(第36節(jié))所載,從印度西海岸的港口巴利加薩向波斯灣西岸的奧馬納運輸?shù)馁Q(mào)易商品就有白檀木(村川堅太郎譯注《エリュトゥラー海案內(nèi)記》第123頁)。

      {4} 關(guān)于粟特人的移民聚落,參見榮新江《北朝隋唐粟特人之遷徙及其聚落》,《國學研究》第6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7—86頁(后收入榮新江《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第37—110頁);榮新江《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年。

      {1} 《吐魯番出土文書》(圖文本)(錄文本)均作“阿何倫遮”,此處錄為“何阿倫遮”。

      {1} “內(nèi)藏”是支撐國王或王室財政的“藏”,與支撐國家財政的“官藏”相對應。麹氏高昌國的國家財政和王室財政的設(shè)立,兩者截然不同,關(guān)尾史郎《トゥルファン出土高昌國稅制関係文書の基礎(chǔ)的研究(7)——條記文書の古文書學的分析を中心として》[載《人文科學研究》

      (新潟大學人文學部)86,1994年,第3—19頁]已指出這一點。

      {2} 關(guān)尾氏已將文書內(nèi)容制成了一覽表,另外還討論了文書所見粟特商人的貿(mào)易活動。關(guān)尾史郎《西域文書からみた中國史》(世界史リブレット10),山川出版社,1998年,第81—84頁。

      {3} 這一點已被關(guān)尾氏指出(關(guān)尾史郎《西域文書からみた中國史》,第81頁),他將“翟”姓判斷為“高車”人,“供勤大官”判斷為“突厥”人。筆者認為“翟”姓和“供勤大官”都是粟特人,參見荒川正晴《ユーラシアの交通·交易と唐帝國》,第98—99頁。另外,在契約文書的保人姓名上還可見到“車”姓帶有“安不六多”的粟特人名,“不呂多”的名字是粟特語的漢字音寫。根據(jù)吉田豐的研究,史君墓的雙語碑文記載史君的一個兒子叫“富鹵多”,粟特語墓志作“pr’wtbntk”,這個粟特人的人名要素(神格名稱)pr’wt,經(jīng)吉田豐的指教,pr’wt也作為單個人名的。據(jù)此可知,“車不呂多”的“不呂多”應該是神格名稱“pr’wt”的漢字音寫。雖然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可確定這是一個“車”姓的粟特人。

      {4} 如開頭所述,沉香有各種俗稱。另外還可以考慮有蘇合香等,或同樣是以木材形態(tài)運輸?shù)南懔希热荒馨徇\如此重量的香木,那就是非常值錢的高級香木。

      {1} 硇砂(salammoniac)是中國當作藥物的珍貴礦物,參見松田壽男《天山に産する硇砂について》,載于《古代天山の歴史地理學的研究》,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70年,第399—413頁。

      {1} 家島彥一《海域から見た歴史》,第525-532頁。關(guān)于波斯商人在海上貿(mào)易的高級香木,家島氏有詳細的研究,見家島彥一《海域から見た歴史》,第505—532頁。

      {2} 中田美繪《天竺から唐に來たソグド人——米準那の例を中心に》,《中央アジア學フォーラム》,2015.12.12;M.Nakata,A Sogdian from the Sea:Maritime Transport in the 8tn Century as Seen from The Pilgrimage Record of Vajrabodhi,Global History Workshop:“Globalization from East Asian Perspective”,2016.3.15,the Institute for Academic Initiatives,Osaka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Oxford Center for Global History。關(guān)于粟特人的海上貿(mào)易路線,還有Grenet和榮新江等的研究。F.Grenet,Les marchands sogdiens dans les mers du Sud a l’epoque pre-islamique,in Institut fran?觭ais d’études sur I’Asie centrale,Ca-

      hiers d’Asie Centrale,?魪ditions ?魪DISUD 1996,pp.65-84;榮新江《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流寓南方的粟特人》,《古代中國社會轉(zhuǎn)型與多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38—152頁。

      {3} 吉田豐《ソグド語の焼印について》,東野治之《遣唐使と正倉院》,巖波書店,1992年,第185—187頁;熊本?!禤ahlavi刻銘について》,《遣唐使と正倉院》,第184—185頁。傳到法隆寺的白檀(法112·113)上押有烙印和刻字。文字分別是粟特文字、巴列維文字,推測其書體的時代約為7—8世紀。所推定的年代,和同一香木上墨書銘文中最古老的紀年天平寶宇五年(761)幾乎一致。也有認為巴列維文字不是人名,而是表示“白檀”。矢島洋一《法隆寺香木パフラヴィー文字刻銘再考》,《奈良女子大學研究教育年報》10,2013年,第9—14頁。

      {1} 參見東野治之《鳥毛立女屏風下貼文書の研究——買新羅物解の基礎(chǔ)的考察》,東野治之《正倉院文書と木簡の研究》,塙書房,1977年;李成市《東アジアの王権と交易》(AOKI LIBRARY 日本の歴史),青木書店,1997年。

      {2} 山內(nèi)晉次認為,把新羅商人中轉(zhuǎn)貿(mào)易的時間推測為8世紀有些為時過早。山內(nèi)晉次《奈良平安期の日本とアジア》,吉川弘文館,2003年。

      {3} 從龍門石窟第1410龕“南市香行社社人等造像記”(689年)可見,粟特人在洛陽南市進行香料貿(mào)易。參見榮新江《北朝隋唐粟特人之遷徙及其聚落》,《國學研究》第6卷,1999年(后收入《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第87—90頁);畢波《龍門石窟南市香行社社人等造像記》,榮新江、張志清主編《從撒馬爾干到長安——粟特人在中國的文化遺跡》,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第129頁。

      收稿日期:2024-03-30

      作者簡介:荒川正晴(1955—" ),男,日本東京都港區(qū)人,大阪大學名譽教授、文學博士,東洋文庫客員研究員,放送大學島根學習中心兼任教授,主要從事中亞古代史、唐史、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

      譯者簡介:王蕾(1988—" ),女,黑龍江省同江市人,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西北史地、敦煌吐魯番學研究。

      猜你喜歡
      麝香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敵
      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
      圈養(yǎng)林麝產(chǎn)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測定分析△
      麝香牛的悲劇
      勐臘毛麝香化學成分研究
      麝香保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觀察
      麝香膏藥的味道
      中學生(2015年3期)2015-03-01 03:43:38
      人工麝香中五種重金屬的含量測定
      人工麝香研究進展
      平定县| 玉田县| 宝坻区| 定州市| 通山县| 顺平县| 江安县| 洛扎县| 南平市| 苍南县| 平江县| 河曲县| 斗六市| 礼泉县| 周宁县| 利川市| 鄱阳县| 阿城市| 阿拉善盟| 宁德市| 辉南县| 额敏县| 青州市| 新郑市| 太湖县| 合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老河口市| 府谷县| 剑川县| 崇阳县| 精河县| 宁化县| 德惠市| 新兴县| 丁青县| 读书| 灵台县| 夏邑县| 广南县|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