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沉默不語的,靠著車窗想念你的乘客,當107路再次經(jīng)過,時間是帶走青春的電車……”當這首民謠火遍大江南北時,鼓樓東大街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文藝打卡地。清晨,107路公交車從老槐樹濃密的綠蔭下穿行而過,金色的陽光灑落在站臺上,當乳白色的霧氣從胡同里的早餐鋪中緩緩溢出時,鼓樓東大街又開始了熱鬧的一天。
鼓樓東大街全長約1 098米,以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鐘鼓樓來命名。紅墻綠瓦的鼓樓原為明清時期京都的報時點,它將遙遠的時光都折疊在低鳴的鐘聲里。百年之后,這里已成為“萬賈云集,人文薈萃”的商業(yè)中心,眾多老字號店鋪比肩而立,游人川流不息,胡同內分布著棋盤式的傳統(tǒng)居民區(qū),尋常煙火氣結合著古都肌理,讓這里成為富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
總有人說,鼓樓東大街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這話不假,無論是四周分布著的各式文藝特色小店,還是隨便走幾步便能遇見的咖啡店,都以它的年輕和活力吸引著遠道而來的青年。白天的動漫店、樂器行和唱片店里擠滿了來往的游客,傍晚的酒館中傳出樂隊的彈唱聲,搖滾樂從街燈閃爍的紅墻邊生根發(fā)芽,民謠的鼓點讓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容光煥發(fā)。
這里是無須預約的景點,也是北京二環(huán)內生活的日??s影,它不僅承載著文藝青年向往的詩和遠方,還在飛速發(fā)展的國際化都市里透露出難得的松弛感。無論是特種兵旅行的打卡點,還是家門口的平常景象,鼓樓東大街通通都有,它以一種接地氣的方式,成功從北京的大小街巷中脫穎而出。
按照從東到西的順序,鼓樓東大街兩側依次分布著小經(jīng)廠胡同、南鑼鼓巷、寶鈔胡同等,這些如迷宮般的胡同里,收納著老北京人熟悉的生活日常。親切的小店里永遠有熱氣騰騰的餐食,青磚灰瓦的四合院中掛著悅耳的風鈴,懸在屋檐下的鳥籠偶爾還會響起鴿哨聲……居民具體而微的日子變得生動,讓這座龐大的城市流露出脈脈溫情。
在許多個尋常的日子里,北京人總愿意來這里轉轉,在老字號商鋪里尋找逝去的童年,外來游客也試圖從這里體驗地道的京味兒,但無論何種原因,當人們抵達這里時,無不被愜意的市井生活和濃郁的人間煙火所吸引。這便是鼓樓東大街的魅力吧,在北京無數(shù)個經(jīng)歷消失與迭代的文化地標里,它永遠是人們心中與城市共生共存的緊密存在。
很多年前的盛夏,我曾在傍晚時分抵達過鼓樓東大街附近,老槐樹瘋狂地探出枝丫,遮蓋住了青灰色鋪面的半角屋檐,從什剎海吹來的晚風帶著微醺的氣息,輕撫著鼓樓紅墻邊盛開的漫天云霞。許多剛下班的年輕人集聚于此,滿身疲憊都化解在燒烤的香氣和樂隊的歌聲里。鼓樓東大街的街燈永遠不會熄滅,那些年輕的心事和夢想,以及難以宣之于口的秘密,都將與晚風一同隱匿在朦朧的夜色里。
古人對時光的解讀實在浪漫,數(shù)百年光陰在鐘鼓樓的相守相望中得以具體化。如今,鼓樓的鐘聲早已不再每日敲響,但人們的生活依舊循著時間的軌跡靜靜流淌。一簞食,一瓢飲,一處院落,幾許閑情,鼓樓東大街呈現(xiàn)出的舊時生活氣息,讓這里成為中軸線兩端最迷人的風景。走在熙攘的鐘鼓樓下,當107路駛過的瞬間,鼓樓東大街的一天又將被凝成過往,任時光蹉跎,任風起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