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散發(fā)著濃郁的香味,沁人心脾,它在我的老家被叫作“yinzi”。當問及是哪兩個字時,沒人能說得清。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原來是“蘇子”,古名荏,也叫荏苒。它就是“荏苒”啊,好奇之心頓生。
《說文解字》中記載:“荏,桂荏,蘇也?!蔽宕咸菩戾|在《系傳》中寫道:“荏,白蘇也。桂荏,紫蘇也?!笨梢姡败蟆笔翘K的古名,古人也把紫蘇和白蘇統(tǒng)稱為荏苒。
荏苒是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屬下的幾個變種,形態(tài)相似,植株顏色不同。莖方形,葉闊卵形或圓形,邊緣有鋸齒。一般把綠葉白花的稱“白蘇”;把紫葉紫花的,以及葉子正面為綠色、背面為紫色的稱為“紫蘇”。荏苒全草均可入藥,嫩葉可食。果實統(tǒng)稱為“蘇子”,可榨油,可入藥,可提取香料。紫蘇是南方多種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調(diào)味品和配菜。
為什么用“荏苒”來表示時光流逝呢?
原來荏苒這種植物在短短幾個月內(nèi),就能完成從柔弱(荏)到繁盛(苒),再到枯萎的一生。
古人之所以會用荏來代表時光的流逝,是因為荏一年一茬,變化極快。荏的生長四季分明,春天的時候瘋狂地生長,到了夏季繁茂旺盛,到了秋天結(jié)完種子后就迅速枯萎。它們結(jié)的種子多而小,極易脫落。所以適時收割,才能有所收獲。
古人給這種植物起名為“荏”,是很有道理的。你看它草字頭下面是一個“任”字,顧名思義,它是一種非常好養(yǎng)活的草本植物,任哪兒都能活,同時也代表它隨處可見。
傳說古代有個人外出一年后,回到家鄉(xiāng),看到院里去年種下的一株荏竟然蓬蓬勃勃長滿了院落,不禁感嘆:“時光如荏,一枯一榮,一眨眼而已?!焙髞恚藗兙陀脮r光荏苒來形容歲月匆匆,日月如梭,光陰似箭。
荏為何又稱作“蘇”呢?這里面也有典故。傳說神醫(yī)華佗在河邊采藥時,看到一只水獺吃了很多螃蟹,肚子撐得圓滾滾的,樣子很難受。但它爬到岸邊吃了一種紫色植物后,很快就好了。這種植物就是荏。
后來,華佗在酒家里看到幾個年輕人毫無節(jié)制地吃著螃蟹,勸阻無果。因螃蟹寒涼,不久他們肚子就難受了,哀號不斷。華佗想到水獺的行為,就為這些人熬了荏水。他們喝下荏水后,很快就緩解了癥狀。因此,后來人們把這種紫葉植物又稱為“紫舒”,逐漸演變?yōu)樽咸K。也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荏苒的果穗多而細小,像流蘇一樣而得名。無論哪種說法,都表達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的關(guān)注,以及對文字的想象力。
中華文字,源遠流長,一字一詞皆有淵源。讓我們在秋日里收獲“荏苒”的同時,也去感悟自然的神奇變化,感悟中華文字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