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意義]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可以發(fā)揮文化引領、文化傳承等重要作用,在培育文化自信中肩負重要使命。[方法/過程]以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建設為例,在中國知網中檢索有關“黨校圖書館”和“文化”相關的研究論文開展文獻計量分析,分析總體研究趨勢、核心研究者、核心研究機構及重點期刊情況,并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工具對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結論]從論文數量來看,黨校圖書館和文化相關研究的論文數量較少,但年度發(fā)文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說明相關研究逐漸受到關注。從研究熱點和趨勢來看,一是聚焦在黨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發(fā)揮;二是聚焦在如何更好發(fā)揮黨校圖書館的文化傳承、文化教育、文化研究和文化展覽職能。
關鍵詞:圖書館;文化功能建設;文化服務;校園文化;文化傳承;文獻分析
中圖分類號:G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10(c)-0076-06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 Analysis of Library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Research
XU Jinglong
[Library of Party School of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53, 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e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librar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guidance, cultural inheritance, etc., and shoulder an important mission in cultiva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Method/Process]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s in party school libraries as an exampl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searching for research papers related to "party school libraries" and "culture" on CNKI. The overall research trends, core researchers, cor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key journals were analyzed, and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tools were used to visualiz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Results/Conclusion]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papers on 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Party School Library, but the overall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shows an upward trend, indicating that related research is gradually receiving at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firstly, focusing on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and role of party school libraries in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secondly focusing on how to better utilize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cultural education, cultural research, and cultural exhibition functions of the Party School Library.
Key words: Library; Cultural function construction; Cultural services; Campus culture; Cultural inheritance; Document analysis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強調要“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當前文化新業(yè)態(tài)正在迅速興起,黨校圖書館作為干部教育事業(yè)中的重要文化機構,具有文化引領、文化傳承的責任,在培育文化自信中肩負重要的使命[1],做好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的相關研究能夠促進工作高質量發(fā)展[2]?,F如今黨校圖書館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已經逐漸不能滿足干部教育對多樣化、深層次、高質量文化信息的需求,開展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研究逐漸受到重視[3]。本文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的相關研究論文開展文獻計量分析,目的在于全面掌握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相關研究的現狀和趨勢,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相關研究的研究主體、研究機構、研究熱點和趨勢等進行梳理,為開展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提供思路。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通過主題檢索有關“黨校圖書館”和“文化”有關的中文文獻,檢索數據庫為中文文獻總庫,共獲取184篇文章,去除噪聲數據后,保留有效數據182篇作為分析樣本,并使用文獻計量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共現分析法及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法開展研究。
1.1 文獻計量分析法
文獻計量分析法是指運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以各種文獻為知識載體的交叉學科。它是集數學、統計學、文獻學為一體,注重量化的綜合性知識體系,其計量對象主要包括文獻量(各種出版物,尤其以期刊論文及其引文、專利文獻、標注文獻等居多)、作者數(個人作者、團體作者及作者間合作關系)、詞匯數(各種文獻內容標識,通常以文獻著錄信息為主,如敘詞、關鍵詞、主題詞等)等[4]。
1.2 統計分析法
統計分析法是對文獻數據的相關信息進行統計和頻次排序的分析,是定量分析中最為基礎的分析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在對論文、專利等科技文獻信息進行分析時,通過對文獻的各字段或特征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和分析,得到研究對象的規(guī)模、速度、范圍等數量關系并形成定量的結論,以此認識和揭示研究對象間的相關關系、變化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借以達到對研究對象的正確解釋和預測。
1.3 共現分析法
共現分析法是將各種信息載體中的共現信息定量化的方法,用來揭示信息的內容關聯和特征項所隱含的意義。共同出現的特征項之間存在某種關聯,關聯程度可以用共現頻次來度量。根據所研究共現特征項的不同,共現分析可以分為機構共現分析、作者共現分析、共類分析、主題詞共現分析等[5]。
1.4 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法
知識圖譜法是通過將應用數學、圖形學、信息可視化技術、信息科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與計量學中引文分析、共現分析等方法相結合,并利用可視化圖譜形象地展示學科的核心結構、發(fā)展歷史、前沿領域及整體知識架構,以達到多學科融合目的的現代理論。
本文從三個層面開展計量和可視化分析:(1)宏觀層面對中國知網下載的與“黨校圖書館”“文化”有關的研究文獻的數量進行統計,從年度發(fā)文量的角度整體把握研究歷程和趨勢;(2)中觀層面對文獻作者、研究機構及文章期刊來源進行統計和調查,分析該領域的重要研究主體、關鍵研究機構和重要期刊來源的情況;(3)微觀上利用CiteSpace、VOSviewer等文獻分析軟件對文獻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突現詞分析,并制作可視化分析圖表,重點梳理研究脈絡、研究熱點及研究趨勢,并提煉文章中的主要研究觀點,輔助掌握“黨校圖書館”和“文化”相關研究的重點和趨勢。
2 研究態(tài)勢分析
2.1 發(fā)文趨勢分析
圖1是“黨校圖書館”和“文化”有關論文的年度發(fā)文數量圖。從圖中可知有關論文最早發(fā)表于1988年,是由成都市圖書館電大班的劉平貴撰寫的論文《淺談黨校圖書館(圖書資料室)的特點及其地位》,論文提到“圖書館具有向全民普及文化知識的作用,黨校圖書館的正規(guī)化建設在兩個文明建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首次在論文中提及黨校圖書館在文化發(fā)展和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作用。
從整體發(fā)文趨勢來看,1988—2005年我國關于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建設的探索較少,每年僅有1—2篇論文發(fā)表,可見在近20年時間,我國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重視程度較低。2006年之后,有關論文的年度發(fā)表數量逐年上漲,從每年發(fā)表4篇上升到每年發(fā)表18篇,這期間相關研究的發(fā)展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2006—2015年,我國有關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的研究論文數量每年不超過10篇,相較于2006年以前,對該問題的研究雖然有進展但發(fā)展速度緩慢,可以認為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建設探索處于萌芽階段;(2)2016年至今,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的研究進一步增多,平均每年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數量在10篇以上,尤其2021年的論文數量達到最高值18篇,說明近十年來一些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注重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討論和探索,所以相關研究的年度發(fā)文數量出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2.2 研究機構分析
表1為有關“黨校圖書館”和“文化”主題的研究論文的發(fā)文機構排序,表中展示發(fā)文量在3篇以上(不含3篇)的機構名稱及其發(fā)文數量??芍?,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研究“黨校圖書館”和“文化”的論文最多,共9篇,其次是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委員會黨校,共發(fā)表論文7篇,之后的發(fā)文機構如中共安徽省委黨校、中共遼寧省委黨校、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發(fā)表論文的數量分別是6篇、5篇、5篇。
從發(fā)文機構的特征看,表中的機構全部都是黨校,并且絕大多數是黨校圖書館或者圖書資料信息中心等與圖書資料工作有關的部門。此外,從本文分析的全部論文來看,僅有16篇文章來自非黨校的機構,占比不足9%,這16篇文章也是與黨校合作發(fā)表的論文??梢?,黨校圖書館的問題僅是黨校的研究人員在關注,其他與黨校無關的研究人員關注較少。
2.3 研究者分析
文獻計量學中洛特卡定律可根據發(fā)文量情況計算領域研究的重要作者。根據洛特卡定律,“在同一主題中,半數的論文為一群高生產能力的作者所撰寫,這一作者集合的數量約等于全部作者總數的平方根”。該定律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Mp表示重要作者的發(fā)文閾值,Npmax表示最高產作者的發(fā)文數。在本文中沒有出現針對“黨校圖書館”和“文化”相關主題發(fā)文量較高的作者,本文不適用文獻計量學中的洛特卡定律,因此本文的研究者分析直接按照作者發(fā)文數量進行排序。如表2所示為發(fā)文量在2篇以上(不含2篇)的作者情況,我們可以看到中共衡陽市委黨校的姚文、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圖書館的李益和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圖書館的魏秀玲發(fā)表的研究論文在全部作者中比較多,都發(fā)表了3篇,其他作者發(fā)表的論文數量均是2篇及以下。從作者的篇均被引頻次來看,姚文和魏秀玲的篇均被引頻次較高,說明其文章的影響力較高,文章質量也較好。另外,姚文共發(fā)表論文22篇,其中只有3篇文章涉及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相關主題,該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也不是與黨校圖書館和文化相關的主題,但是其撰寫的論文質量較高,篇均被引頻次較高。李益共發(fā)表3篇論文,且主題都與黨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和校園文化建設相關,但是其篇均被引頻次不高,論文傳播的影響力不如姚文。魏秀玲總發(fā)文量共有24篇,也僅有3篇文章與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主題相關,該作者的文章篇均被引頻次也較高,說明文章質量較高,也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
2.4 期刊來源分析
對“黨校圖書館”和“文化”有關主題的論文的期刊來源進行統計,本文數據共涉及128本期刊,根據信息計量學中布拉德福定律[6],取布拉德福常數為5,計算該領域核心區(qū)有128÷(1+5+26)≈4種。按照期刊發(fā)文量排序,核心區(qū)期刊列表(見表3)中前四種期刊,包括《內蒙古科技與經濟》《圖書館學刊》《河南圖書館學刊》和《蘭臺內外》,發(fā)文量分別為10篇、6篇、6篇和4篇。表中另外4本期刊發(fā)文量都是3篇,包括《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才智》和《科技資訊》。從業(yè)界對核心期刊評價的角度來看,上述8本期刊中,《圖書館學刊》進入了AMI(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JST數據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河南圖書館學刊》進入了AMI,《福建省委黨校學報》進入《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AMI,《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進入了AMI,《科技咨詢》進入了JST數據庫。因此從期刊總體水平來看,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相關的研究論文發(fā)表在社會科學領域一般以上水平的期刊。
3 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的研究熱點和趨勢
3.1 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研究熱點分析
圖2為使用VOSviewer文獻分析工具制作的關鍵詞聚類可視化分析圖,圖中節(jié)點表示關鍵詞,節(jié)點大小表示關鍵詞出現的頻次,節(jié)點越大表示該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節(jié)點間連線表示關鍵詞之間存在共現關系。從圖中可以,與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相關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主題:一是對黨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關鍵詞包括黨校、校園文化、文化功能、黨校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文化素養(yǎng)、建設等關鍵詞,是對黨校校園文化功能建設問題中圖書館功能定位和作用發(fā)揮問題的探索與討論;二是對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建設的探索,主要包括黨校圖書館、文化活動、文化服務、紅色文化、先進文化等關鍵詞,意在探索黨校圖書館在紅色文化等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fā)揚中的作用,促進黨校圖書館在文化服務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圖3為使用CiteSpace文獻分析工具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相關文獻的突現詞進行可視化分析的結果,參數選擇0.5,突現詞的數量為18個。圖中展示了TOP18的突現詞及其突現強度、突現時間。從圖中可知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有關研究的演化路徑基本符合以下規(guī)律。(1)1988—2019年,黨校圖書館開始提出文化建設相關的研究命題,注重探索黨校圖書館在先進文化建設中能夠發(fā)揮的文化建設作用,并且先進文化建設是緊跟時代政治方向倡導的命題。在這段時間,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研究一直不溫不火,對該研究方向的探索也較少。(2)2019年之后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探索逐漸增多,出現了“黨校文化”“紅色文化”“文化功能”“圖書館服務功能”“新型智庫”“高質量發(fā)展”等突現詞,并且在全部的突現詞中,“黨校文化”的突現強度最高,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開始被業(yè)界重視,逐漸朝著服務政治導向、符合時代精神的方向發(fā)展?,F如今,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功能的研究重點在于對紅色文化等文化精神的發(fā)揚與傳承,挖掘其時代價值,更好地服務于政治大局,推進高質量發(fā)展。
3.2 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研究的兩大趨勢
從上述研究熱點和突現詞分析可知,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研究主要有兩大趨勢:一是黨校圖書館在黨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定位、作用和功能研究;二是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研究,注重以文獻為載體的文化傳播、發(fā)揚和傳承,如紅色文化的保護、發(fā)揚和傳承。
(1)黨校圖書館在黨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的發(fā)揮,通常是將黨校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載體輔助校園文化建設,所以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黨校而非圖書館[7]。黨校具有特殊的校園文化——黨校文化,黨校校園文化在提升學員政治素養(yǎng)方面一直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圖書館輔助建設黨校校園文化的實例包括黨校圖書館開展的校園文化的閱讀推廣、讀書會、論壇、講座沙龍、文化展演等。目前的研究比較側重探索黨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定位和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圖書館的優(yōu)勢[8],如依托圖書館的資源優(yōu)勢打造校園文化,通過圖書館干部教育“第二課堂”的定位有目的開展文化展覽、文化活動,著力將圖書館打造成為校園文化、文化閱讀等活動的中心等。
(2)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發(fā)揮的探索[9],尤其中央黨校和部分省級黨校將圖書館更名為圖書和文化館之后,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更加受到重視。開展這個方向的研究是將黨校圖書館的業(yè)務范圍進行了擴展,即在傳統的文獻服務保障、學科服務業(yè)務之外增加了文化服務,因此黨校圖書館的責任更大了,使命更重了,文化職能更突出了。多年來黨校圖書館的文化職能逐漸沉淀,梳理好、發(fā)揮好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在弘揚、發(fā)展、傳承中華文化中至關重要。黨校圖書館除了肩負黨的文獻保管等職能外,還要承擔文化傳承、文化教育、文化研究和文化展示等責任[10],例如整理好、利用好館藏古籍文獻,做好中華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利用好館藏紅色文獻做好紅色革命精神的宣傳與引導[11],結合鄉(xiāng)村振興時代任務目標開展文化宣傳推廣等文化活動。因此做好文化傳承工作、提高文化教育水平、開展好文化研究工作、舉辦好文化展示活動,也成為目前研究中建設好、發(fā)揮好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的重要抓手。
4 結束語
開展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的相關研究是符合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時代要求的新命題。本文從文獻計量的角度出發(fā),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檢索與“黨校圖書館”和“文化”有關的研究論文,通過對年度發(fā)文趨勢、重要作者、核心機構、發(fā)文期刊等進行統計分析,實現對黨校圖書館文化服務研究態(tài)勢的把握,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文獻分析軟件實現對“黨校圖書館”和“文化”的研究熱點主題和突現詞的分析,總結黨校圖書館文服務研究的兩個趨勢:一是黨校圖書館在黨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發(fā)揮;二是黨校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功能研究,主要包括文化傳承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文化研究功能和文化展覽功能。這兩個方面的研究不僅是對傳統黨校圖書館的文獻管理和參考咨詢服務功能的擴展,也是黨校圖書館在干部教育工作中承擔文化教育功能的新定位,因此,深化圖書館自身的文化存儲、文化傳播、文化教育功能,研究好、發(fā)展好、擴展好黨校圖書館在黨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文化服務功能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古揚.黨校圖書館培育文化自信研究[J].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2023(5):70-74.
[2] 吳子璇.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黨校圖書館建設路徑探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3(12):75-80.
[3] 廖玲玲.新時代地方黨校圖書館的轉型發(fā)展策略研究:以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圖書館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3(1):68-70.
[4] 朱亮,孟憲學.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比較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6)64-66.
[5] 周子番,邱均平,魏開洋.從文獻計量學到“五計學”:計量學方法的演化與發(fā)展[J].情報雜志,2021,40(10):171-178.
[6] 邱均平.信息計量學(一)[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23(1):75-80.
[7] 張晗.發(fā)揮黨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服務功能[J].時代報告(奔流),2021(12):104-105.
[8] 李益,謝蘭.論黨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圖書館的角色與強化措施:以中共北京市委黨校為例[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20(4):56-59.
[9] 閆芳.新時代背景下黨校圖書館文化功能的實現策略[J].時代報告(奔流),2023(10):107-109.
[10]武雪芹.新時代黨校圖書館文化功能的發(fā)揮問題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1):148-149,153.
[11]吳利.用好黨校圖書館紅色資源 助力黨性教育質效提升[J].黨政干部論壇,2023(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