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構思
我國的航天事業(yè)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一撥撥宇航員飛上太空、中國空間站從無到有的建立、太空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和火星……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下一個成功實現(xiàn)的一定是“載人登月”這個里程碑式的目標。本作品所表現(xiàn)的就是這個激動人心的科技場景。
項目制作過程
1.設計
我們參照我國此前發(fā)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了設計。我們設計的草圖共分為底盤、登月艙、月球車和宇航員四部分(圖1)。
底盤模擬月球粗糙不平的表面,上面有環(huán)形山和被隕石撞擊出來的大小坑洞。登月艙為作品的核心,突出了一系列適合載人登月的特點:宇航員艙、圓形艙門、舷梯等。此外,載人登月最重要的是返航,所以設計了四個燃料艙,用于攜帶足夠的燃料;在登月艙底部加裝火箭助推器,用于從月面發(fā)射;在頂部設計信號發(fā)射/接收器,用于在降落、上升、與飛船對接過程中的精準導航。月球車底部是全地形傳動輪組,能夠適應月面各種復雜地形;頂部是直立的可視探測器和信號發(fā)射/接收器;伸在前方的機械臂既可拍攝照片視頻,又可用于抓取月壤巖石等標本;左右兩邊伸展開太陽能板,為月球車供能。中國宇航員穿著太空服,從登月艙的舷梯走下來,正在將一面五星紅旗插在月球表面。
2.材料
登月艙和月球車部分,主要用塑料瓶、茶葉罐、紙盒、塑料管、金屬絲等材料制作。底盤為泡沫塑料板。月球表面和宇航員則主要用彩泥雕塑而成。
3.制作
核心主體部分通過鉆孔、螺絲進行連接,小型零部件主要通過膠粘進行固定。外覆金屬色紙,并涂以金、銀等不同的金屬色。此外,登月艙、月球車及宇航員身上都有代表中國的五星紅旗。
創(chuàng)新點
“中國載人登月”航天科技場景模型所用材料幾乎全部用廢舊物品制作。
最近一次載人登月距今已經(jīng)超過半個世紀了。我們在登月艙的功能等設計上沒有完全參照那時的科技水平,而是在現(xiàn)有無人登月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對載人登月的理解而進行的推理、想象和創(chuàng)新。
我們的作品由多個元素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場景——登月艙降落在月球表面,釋放出月球車進行探測,宇航員出艙后,在月球上插下代表中國的五星紅旗。這也標志著中國正式成為第二個成功實現(xiàn)載人登月的國家。
功能展示
“中國載人登月”這個科技作品,表達了我們祝愿祖國航天事業(yè)更上高峰的心情。這也將激勵我們這些新時代中國少年立志好好學習,為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