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道具”,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戰(zhàn)爭,是一個宏大的主題,在這個主題之下寫兒童文學(xué)是有難度的,因為要兼顧兒童的審美趣味和對戰(zhàn)爭殘酷的真實反映。
《滿山打鬼子》這部小說做到了兼顧兒童的審美和戰(zhàn)爭的特定背景,塑造的每個人物都富有個性,彰顯了作者強大的寫作功力。
有些歷史不應(yīng)該被遺忘,作家有責(zé)任和使命讓那些歷史從知識點里跳出來,讓那段歲月在文學(xué)中成為滋養(yǎng)少年讀者不斷成長的土壤。
原文/薛 濤
品讀/李作媛
品讀:
當(dāng)日本人占領(lǐng)了滿山的家鄉(xiāng)時,他一開始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國仇家恨”對于一個孩子而言是一個遙遠(yuǎn)的詞,他不知道被占領(lǐng)、被侵略意味著什么。選文描述的是試圖去偷回蟈蟈的滿山被抓住之后還不知道事情的嚴(yán)重性,卻誤打誤撞地獲得了一線生機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片段中,滿山還是個天真的孩子,蟈蟈是他的玩具,他愿意為了玩具去冒險。后來,當(dāng)侵略者奪走了他親人的生命時,滿山才逐漸意識到他面對的到底是誰,是兇手、劊子手!滿山逐漸成長起來,最后滿山放棄了他的蟈蟈,放棄了他的彈弓,投靠抗聯(lián)隊伍,為親人報仇。滿山從一個孩子成長為戰(zhàn)士。
一部優(yōu)秀的戰(zhàn)爭兒童文學(xué)不只能讓人讀到戰(zhàn)爭的殘酷,而且能讓人思考。我讀《滿山打鬼子》時就品味到了孩子的天真爛漫,以及戰(zhàn)爭之下天真爛漫的無處容身,最后戰(zhàn)爭迫使孩子們成長,也迫使讀者去反思和平的可貴、先烈的可敬。
面對宏大主題,例如戰(zhàn)爭主題、愛國主題等,同學(xué)們也許學(xué)會了以小見大的手法,但如何從小處突顯人物的性格,同學(xué)們也許還不得其法。不如試試作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巧用“道具”來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故事發(fā)展,最后成就人物的品質(zhì),突顯愛國、愛家鄉(xiāng)的主題。
所謂“道具”就是作品貫徹始終的一些意象,例如莫泊?!俄楁湣防锏摹绊楁湣保弧抖攀锱涟賹毾洹防锏摹鞍賹毾洹?;選文里滿山最喜歡的“蟈蟈”等。
“道具”有時起到象征的作用,例如選文中,蟈蟈是滿山最喜歡的玩具,它也象征著從前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侵略者奪走蟈蟈,其實也象征對美好的破壞。
原文:
滿山像老虎一樣趴在草叢里,觀察著車站上的“獵物”,一陣噼里啪啦的腳步聲從身后傳來。滿山還沒反應(yīng)過來,一個涼絲絲的東西壓在了他脖子上面。
滿山心里一翻騰,扭過頭一看,傻了:幾只大手朝他伸過來。那一刻,滿山不再覺得自己是老虎,分明是一只小雞,剛長毛的小公雞。
滿山使勁掙扎著,嘴里罵著。兩個日本兵沒幾下就把他綁了個結(jié)實。滿山氣得都要哭了。要是有一把槍就好了,沒有像樣的武器真不行?。]有力氣也不行??!遺憾的是滿山什么都沒有。他沒有像樣的武器,只有一把能打家雀兒的彈弓;也沒有力氣,在兩個日本兵手里,這個小家伙實在是又瘦又小。趁日本兵不注意,滿山使勁踩了身后的日本兵一腳,日本兵疼得嗷嗷直叫,滿山這才心理平衡一些。誰料,緊接著一個嘴巴打過來,有無數(shù)顆星星在滿山眼前閃耀,站臺一下子翻轉(zhuǎn)過來,整個灌水鎮(zhèn)在滿山的知覺里混沌而去……
滿山再睜開眼睛時,席篾兒做的蟈籠在眼前晃來晃去,滿山揉揉眼睛,然后伸手去抓,是空的,再抓,抓到了一只袖子。袖子是河野站長的。河野站長高高舉起蟈籠,坐在他面前,嚴(yán)肅地問:“小孩,你趴在那里想干什么?”
滿山發(fā)現(xiàn),他是在一間黑屋子里面。眨眨眼睛,舅舅的樣子漸漸清晰,河野的樣子漸漸清晰。舅舅討好地站在河野身邊,像個幫兇。
“誰打的我?誰?”滿山揉揉左腮,那里還疼著。滿山很想知道是哪個日本兵打了他,這個賬他要算算。他至少要給那個日本兵十個巴掌才能解恨。
舅舅過來,狠狠地說:“你還橫啥?河野站長問你話,你實話告訴他就沒事了?!?/p>
“是不是他打的我?”滿山看著舅舅,指著河野。
“小孩,你在我們車站附近做什么?誰派你來的?”河野的中國話硬邦邦的,聽起來比嚼凍豆包還費勁。河野的口氣也不耐煩了。
“我看就是你打的我!”滿山想站起來。一站,腿是麻的,沒能站直。
河野不耐煩,舅舅就更不耐煩了,他跟河野一個鼻孔出氣。舅舅不耐煩地說:“打也是哨兵打的,河野站長沒出過站臺。現(xiàn)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先回答河野站長的問話!”
“誰派我來的?我派我來的。哈哈,我就是司令,誰還能派我?。俊睗M山大聲回答道。
河野一愣,沒聽懂滿山的意思,看著他的翻譯海川。
海川就把滿山的意思告訴他。他大笑起來,八字須抖著。
“自己說了算?了不起的小孩!這里是皇軍的地盤,你的知道?你來這里想干什么?”河野又一次逼問道。
“誰的地盤我管不了。我想弄回我的蟈籠!蟈籠是我的!”滿山盯著蟈籠,狠狠地說?,F(xiàn)在,蟈蟈不叫了,緊緊抓住席篾兒一動不動。它大概也明白了,小主人來救它了。不過,情況不太妙。
這時,舅舅跟河野又是一頓呱啦,河野不斷地點頭。
舅舅肯定說不出什么好話,也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
果然不是好結(jié)果。河野不再審問滿山的來歷,蟈籠卻被高高掛在票房的大梁上。滿山蹦了幾次,夠不著。河野跟海川說了,讓滿山長高了再來取他的蟈籠。舅舅跟滿山傳達(dá)了河野的意思,還說他本人也是這個意思,等長高了有能耐了再來拿它。
舅舅的意思就是河野的意思,舅舅沒有自己的意思。
滿山憤憤離開票房,舅舅跟在后面送他出車站。兩個日本兵沒攔他。這肯定不是舅舅面子大,是舅舅向他們說明了河野的意思,所以他們才給了舅舅面子。
“告訴你媽,舅舅在這里混得不錯!以后別來了……長高了再來吧。這么小,拿不回蟈籠?!焙4ǜ跐M山后面喊著。
滿山跑開了。
滿山不甘心。
滿山跑下站臺的時候,身后傳來蟈蟈唧唧的叫聲。蟈蟈在鼓勵他快點兒長大。
很快,遠(yuǎn)方隱約傳來一陣又一陣噼啪噼啪的響聲,像春節(jié)的鞭炮,把蟈蟈的叫聲淹沒了。站臺上,幾個日本兵踮起腳、抻長脖子向深山的方向張望。
《滿山打鬼子》圍繞著“滿山抓蟈蟈—滿山珍惜蟈蟈—侵略者搶走蟈蟈—滿山去偷蟈蟈—燒車站”的線索鏈條展開,“道具”蟈蟈起到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讓小說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我們在寫作時,也不妨為人物設(shè)計一個“道具”,讓“道具”陪伴人物成長,我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道具”讓整個作品都更加緊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