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因出己蟲,納比籠中。成視之,籠然修偉,自增愧怍,不敢與較。少年固強之。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納斗盆。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少年又大笑。試以豬鬣毛撩撥蟲須,仍不動。少年又笑。屢撩之,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
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雞瞥來,徑進以啄。成駭立愕呼,幸啄不中,蟲躍去尺有咫。雞健進,逐逼之,蟲已在爪下矣。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賞讀
選段是《促織》中對村中好事少年與成名斗蟋蟀的一段描寫,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情節(jié)參差起伏,曲折有致。蒲松齡集中筆墨描寫了兩只蟋蟀激烈搏斗的過程,寫得緩急交替,曲徑通幽。
成名的蟋蟀斗勝后,緊跟著卻又出現(xiàn)了一個意外情況:一只大公雞竄過來,對準盆里的小蟋蟀猛地一啄,嚇得成名驚叫起來。轉(zhuǎn)眼間,卻見那公雞伸頸擺頭,撲打著翅膀直叫喚。成名一看,原來是小蟋蟀跳到了大公雞的雞冠上,使勁兒咬住不放,大公雞也因此而敗北。
這些描寫,真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可謂極盡委曲婉轉(zhuǎn)之能事。
【伍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