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知味集

      2025-01-01 00:00:00錢紅莉
      山西文學(xué) 2025年1期

      世家子弟江湖老

      晚秋時,同事幫忙買回十斤東北新米。第一頓煮了粥,米香恣意,飛竄家中角角落落。谷物香氣如此治愈,大抵會刺激人的大腦分泌多巴胺吧,好生愉悅,像跑了五公里。

      多年不曾吃到新米。熬好后的粥,牛奶一般白皙,香糯潤喉,筷子挑起,還拉絲。秋燥的天氣,大米最是滋潤腸胃。差不多每天吃一餐粥,無須佐菜,滔滔迭迭順喉而去了。

      同事好心來問,又到一小批新貨,可還要了。我糾結(jié)一番,到底拒絕了??鄲赖氖牵@新米太可口,懼怕長久吃下去,又得胖三斤,好不容易減下來的。

      新米,煮粥好,煮飯更佳。新米不太吃水,稍微煮干點,粒粒分明,泛著油光,一忽兒,將半盞飯吞下去,不解饞,情不自禁又去電飯煲挖一勺……剛吃進去,又后悔。這么大個人了,可都是碳水啊,怎么不知節(jié)制呢?

      吃到好東西,頗為自責(zé),心頭惴惴的。做人真難。

      十斤新米,很快被吃掉一半。頗舍不得,袋口扎緊,留待以后慢慢煮粥。重新買回另一種所謂的新米,產(chǎn)自江蘇??诟懈呦铝⑴小?赡苁菤夂虻脑颍@種產(chǎn)自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稻米,一無筋骨,嚼在嘴里,綿軟松散,像一個人缺了心氣,總歸懶洋洋的,黯淡無光。

      同樣是新米,吃得人苦不堪言。明珠在前,再吃河蚌,當(dāng)然差點意思。

      二十世紀(jì)九十年代末期,在一北方小城,吃到過一種粳米,煮出的粥,綠意茵茵,香糯掛喉。煮飯呢,香軟而有筋道。吃剩下的飯,略微炒一炒,簡直賽螃蟹。故,多年不忘。據(jù)說產(chǎn)自旱田。彼時,碾米技術(shù)不甚發(fā)達,更不存在拋光。這米留有大量角質(zhì)層,甚至胚芽還保留著的。既有營養(yǎng),口感亦好。如今,確乎享用不到了。

      天一冷,便想去內(nèi)蒙,無論包頭、呼和浩特,還是巴彥淖爾。為什么呢?想吃當(dāng)?shù)匮蛉鉄?,必須現(xiàn)包現(xiàn)蒸現(xiàn)食。冷風(fēng)一起,走在路上的我將領(lǐng)口豎起,無比深刻想念著內(nèi)蒙,唾液被得不到的美食刺激得翻涌不息。一次,一位呼和浩特讀者朋友說要寄點燒麥皮來。

      萍水相逢,哪好意思呢?

      內(nèi)蒙的燒麥皮,搟得薄如蟬翼,挖一坨羊肉餡置于其中,拇指食指輕輕一攥,瞬間出現(xiàn)一朵花兒?;ㄟ叾囫薨?,邊沿靜靜垂下,像蓬蓬裙蕾絲。上籠屜,十分鐘即成。羊肉餡,要切成小丁,配以一定比例京蔥粒,不能用機器絞。一邊吃燒麥,一邊喝磚茶解膩,窗外北風(fēng)呼嘯,屋內(nèi)溫暖如春。我至少可以吃下六只燒麥吧,然后在寒風(fēng)里呼呼走上十公里,將熱量全部消耗掉。

      內(nèi)蒙的山蒼黃蒼褐蒼青,遍布古意,這里的牛羊美味,沒話講。

      生活于遍布牛羊之地,人的幸福指數(shù)想必高得多?至今網(wǎng)購到的牛羊肉,一貫差點意思。好肉無須佐料,直接清水煮,撒點鹽,大口擁抱肉之本味。

      享用不到美味,退而求其次,就讀讀寫食書。

      最近讀著的,是王世襄公子王敦煌先生的《吃主兒》。一天讀幾頁,舍不得讀完。不愧為世家子弟,家底殷厚。王敦煌先生自小跟隨祖父生活,家里有個張奶奶和玉爺,一直跟著祖父的。據(jù)說是正黃旗,清代官員,有薪酬拿的。大清完了之后,迫不得已,來到他家。

      張奶奶可太會做菜了,簡直御膳房大廚水準(zhǔn)。老太太有耐心,不厭其煩,做出的每道菜,均被王敦煌祖父點贊。清蒸白鱔、清蒸甲魚之類,皆屬簡易之菜了。

      王敦煌先生自小耳濡目染,張奶奶也樂意教,事無巨細記錄下來,一次次令人驚嘆。

      比如一道紅燒肉,到過王府上的客人,無人不愛。隔三差五來做客,屢屢提起。

      張奶奶這個人呢,也是奇人,為廚為得精致講究,是得了神道的了。每日買菜,遇見好食材,便買下。常常呢,又買得超支了。最神奇的是,她在家門口銀行,還能借到款。月終,超支部分,但凡講得出,王敦煌祖父如數(shù)增加。

      做紅燒肉要用到一種柴火。彼時北京沒得售賣了。玉爺便幫張奶奶,自己動手。將炭砸碎,佐以米湯攪拌,攤一個個炭餅,曬干。備用。

      張奶奶去菜市碰見上好五花肉,買回,切小塊,佐以各種香料煸香,盛起,備用。大蔥多剝幾層皮,切段。另起一口砂鍋,一層蔥段,一層肉,碼放好,蓋子邊沿封上紙,蓋上有一小孔,出氣即可。將米湯炭置于一特殊灶中,引燃,上覆一層灰,令其緩慢燃燒。砂鍋坐于其上,慢煨,一日一夜,紅燒肉成。

      還有一道炒芙蓉雞片,更是震碎我樸素的三觀。

      一只老母雞,買回,殺好,褪毛,剪刀自雞胸剪開,順著紋理扯下雞胸肉,再去尋找貼近脊梁骨邊沿的一種叫“雞牙子”的兩小塊肉。這肉據(jù)說最嫩。取出后洗凈,以刀背輕剁,成雞茸。坐一口鍋,倒油,將雞茸一勺一勺溜進去?;鸷蛞瓶睾?,油溫不可太高——高了,雞茸黃了。油溫也不可太低——低了,雞茸散了不成型。要恰當(dāng)?shù)幕鸷颍u茸溜進油里成片狀。油瀝干,鍋底少許油,煸炒筍干、香菇等物,差不多熟時,匯入雞茸,略炒幾下,出鍋,裝盤。這道菜,每次均被王敦煌祖父吃得交口稱贊。

      張奶奶當(dāng)真?zhèn)髌嫒宋?。原來,雞肉中還有一種叫作“雞牙子”的組織,真是百年未聞。以后燉老母雞時,我一定要找到,開開眼界。

      據(jù)傳,王世襄先生舊年里冬日深夜,帶著王敦煌偷偷溜出家門,去打獵。當(dāng)帶著獵物歸來時,大雪紛紛,家人尚未醒來。

      世家子弟江湖老。

      一啄一飲也是尊嚴(yán)

      有一個早晨,在樓道里,忽聞一陣香氣……嗅覺迅速在記憶庫中搜尋,嗯,不錯,誰家正在熗炒扁豆。如此,激發(fā)起強烈食欲,速往菜市,買回扁豆半斤。

      將七八片五花肉中火煸出油后,改小火慢慢焗至焦黃,匯入扁豆爆炒,中途略激點涼水。扁豆遇水汽,秒熟。起鍋前,撒一撮蒜末。

      露天蔬菜,被寒霜殺了幾夜,口感甚好。當(dāng)然,也得益于動物油脂的激發(fā)。

      五花肉是個好東西,可用來熗炒任何蔬菜,平包菜、花菜、四季豆、豇豆、大白菜等。

      前幾日,凄風(fēng)苦雨的,人在精神層面愈發(fā)頹喪,枯意百出。那次,也是站在廚房,小火慢煎五花肉,動物凝脂在被高溫轉(zhuǎn)化為液體的過程中,散發(fā)出這股奪人心魄的香氣,真是安慰人,聞著聞著,心情漸漸好轉(zhuǎn),無比慰藉。

      咖啡的香氣,面包剛出爐的香氣,東北大米的香氣,熱巧克力的香氣……無一不治愈人。神奇的氣體物質(zhì)直沖大腦皮層,掀開天靈蓋,刺激大腦大肆分泌多巴胺,原本頹廢的人瞬間脫胎換骨,又變得正常起來了。

      著魔一般,近日,采購回的均是五花肉,分別配以扁豆、四季豆熗炒,配一盞米飯,吃得頗為滿足。

      一日,逛商超,見青梗花菜比較新鮮,買回佐以五花肉熗炒,醬油上色,一點鹽而已,其味不輸鮑翅龍涎。甚至,碗底一點菜渣渣,也用筷尖撈起吃下去了,五花肉同樣一片不剩。

      平包菜到了初冬,被霜氣殺過,口感尤佳。五花肉干煸至焦香,丟幾顆小米辣,姜片、蒜片若干,匯入平包菜大火熗炒,起鍋前,一點鹽,少許白醋調(diào)味。另,平包菜手撕才好,不要動刀切。

      黃昏下班,逢天氣晴好,總愛拐去菜市轉(zhuǎn)一圈,說不定可以遇見什么新奇食材?一日,菜市轉(zhuǎn)著轉(zhuǎn)著,靈感忽現(xiàn),打算翌日午餐做一道簡易版徽州一品鍋。需提前采購食材若干。

      豆腐果半斤,黑豬前胛六七兩。不要用機器絞出的肉泥,回家自己動手剁。豬肉溫水洗凈,切薄片,剁至肉粒黃米大小即可,打一只雞蛋,拌以醬油、鹽、香蔥、姜粒,順時針攪拌、上勁,再塞入豆腐果中。這樣的肉餡,吃起來既有顆粒感,又有層次感。

      翌日,拎回兩只圓白蘿卜,滾刀切,焯水祛除辣腥氣,備用。五花肉切一寸厚度,小火慢煸出油,加八角、姜片、京蔥段炸香,豆腐果逐一鋪在五花肉片上,小火慢熏,肉糜定型后,香醋去腥,醬油上色,翻炒片刻,加水燜煮,中途匯入蘿卜塊,先中火十分鐘,后改文火咕嘟咕嘟半小時。

      正宗徽州一品鍋,食材多樣,有筍干、豆角干、蛋餃、黃花菜等。最靈魂的,則是豬骨吊湯。我刪繁就簡,做了一鍋簡潔不蕪版。蘿卜燉得出神入化,入嘴,輕輕一抿,唯余一攤汁水。豆腐果,咬一口,汁水飛濺,內(nèi)嵌的肉餡同樣鮮美多汁,有筋道。

      一直尋找過去年代那種原始小爐,紅泥陶土燒制,可燒炭那種,上面坐一口小鐵鍋。炭火臥于爐膛紅妍妍,小鐵鍋咕嘟咕嘟,白汽升騰,將鍋蓋頂開一毫毫縫隙,肉香、菜香攜手溜出,一股腦鉆入鼻腔肺腑……坐家里久聞,好像要升仙,一顆心頓時安寧,何懼窗外風(fēng)雪交加?

      吃牛羊肉、魚蝦,一向上火。平素多以豬肉為主。

      蘇軾突遭大劫貶謫黃州時期,那一點微薄俸祿,不夠一大家子開銷。能吃得起什么呢,無非豬肉。到這落魄境地了,他仍興致不減,寫一首詼諧的《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十一假期回小城探望雙親,在飯館,也吃到一份紅燒肉,夾一筷,可拉絲,口感軟糯筋道??梢越o它打十分。

      大白菜燉粉絲,也是一道冬日常做的平凡菜。五花肉切得厚厚的,煸出油脂,倒入同樣切得粗樸的大白菜,熗炒出水,小火慢燉,末了,加一把粉絲。當(dāng)然,若隔夜燉了一只雞,澆一瓢雞湯進去,甚好。最平易的菜,最養(yǎng)人。

      大白菜吃到末了,剩一顆橙黃透亮菜心,還可用來涼拌。切細絲,用鹽腌制五六分鐘,擠出多余汁水,佐以香醋、麻油、花生碎,最后撒一撮黑芝麻。這道小菜,是一位河南同行指導(dǎo)的。窗外冰天雪地,室內(nèi)人夾一箸涼拌白菜心,大嚼,咽下,透心涼,如若一劍穿喉,而你的肉身又為暖氣緊緊包裹著,冰火兩重天,心上涼涼潤潤,說不出的舒豁。

      同事前陣網(wǎng)購到稻花香2號,是剛碾出的新米。讓她幫忙代下一單。許多年不曾吃到新米了。用來煮了一頓粥,糯糯茸茸,撲鼻之香。過幾日,同事問,可還要了?

      到底推辭掉。這東北大地上被嚴(yán)霜寒霖鞭打過的新米,實在美味。但,太好的東西,也是害人的,不利于減重。用來煮飯更美味,每一頓,還不要多吃幾口?

      也不知,堅持這般沒苦硬吃的自律作風(fēng),意義何在?古人云:雞豬魚蒜,逢著則吃。生老病死,時至則行。該怎樣,還是怎樣吧。

      也可能潛意識里,嫌這新米價昂?平素吃的東北大米,差不多四五元一斤。況且它只給人類提供碳水,實無營養(yǎng)可言。還是吃肉補充蛋白的好。

      不知接下來的冬天,還要消耗掉多少五花肉。

      站在灶臺前,鐵鍋已熱,五花肉一片片入鍋,刺啦一聲微響,一霎時,香氣雜糅著鑊氣,久久縈繞,給予身心極大撫慰。

      五花肉煸得焦脆點,用生菜卷起,入嘴大嚼,想必齒頰留香?讀書寫作是尊嚴(yán),一啄一飲也是尊嚴(yán)。

      蒸雙臭

      有一年,訪小城紹興。從魯迅故居出來,乘烏篷船到沈園。走走停停間,天色向晚,宴席被安排在一家不起眼的老店。

      美味接二連三:清蒸帶魚、醉蟹、河蝦。作為一名內(nèi)地人,實在吃不慣醉蟹,一名當(dāng)?shù)赝袆t頻頻叫好,他孜孜不倦,啜了一匹又一匹,不時抿口黃酒,呷得津津有味……不為所動的我,枯坐靜等,總歸有那一道菜的。俄頃,果然來了,喚名“蒸雙臭”,臭莧菜稈與臭豆腐同蒸。陪同的當(dāng)?shù)嘏⒔虝摇扒{菜?!钡慕B興方言——漢菜光,“光”字不可拖音,如蜻蜓點水般迅速收起。

      這道蒸雙臭與皖地雪菜燉豆腐同質(zhì),食材、做法上略略不同。皖地用燉的方式,豆腐則是新鮮豆腐。紹興這道菜則是清蒸,用的是臭豆腐。臭莧菜稈被切得整齊,一節(jié)節(jié)隱身于臭豆腐中。這道菜于視覺上,便奪人眼目,水墨畫一樣洇開,莧菜稈尚有一點綠意,臭豆腐的白里點染了絲絲縷縷的墨黑。緊接著,一陣臭香時隱時現(xiàn),直接將嗅覺點燃,唾液橫生。夾一根莧菜稈,直接吮吸,果凍一樣的芯子飛一般入喉,容不得仔細體味,瞬間化為無形,不太咸,唇齒間裊繞淡淡香氣。吃到后來,忽然思念起白米飯,假若來上一盞,澆上蒸雙臭湯汁,嘩嘩刨下去的快感,勝卻人間無數(shù)……

      當(dāng)晚,我們吃的是面。宴席尾聲,不免傷感,真是一顆農(nóng)業(yè)文明培養(yǎng)起來的胃,縱然受過幾十年城市文明洗禮,也不改淳樸本質(zhì),無視一桌山珍海味,偏偏難舍臭汁淘飯。

      食物發(fā)酵后的淡淡臭味,何以吃到嘴里卻又那么香,惹人成癮?

      蕪湖臭干,徽州臭鱖魚,紹興臭莧菜稈……這些食物滋味上的無窮奧義,確乎博大精深,當(dāng)真值得為之寫一篇哲學(xué)論文——何以聞起來臭,吃起來卻又那么香?

      涼拌荊芥

      商城坐落于大別山中,隸屬河南信陽市管轄,這里的燉菜歷史悠久,且專門成立了一個燉菜協(xié)會。那幾日的餐桌上,一道道燉菜,樣樣滋潤可口,老鴨湯尤甚,爐火溫著,喝到末了,也是燙的。鴨湯涼了,腥氣重,縱然夏日,也要喝熱的。鴨湯里有鐵棍山藥、枸杞,也擱冬瓜、干香菇,或者海帶結(jié)。久燉致香,湯的鮮美無匹,自不待言。

      一次晚宴上,一道涼拌荊芥非常驚艷,滋味殊異,至今不忘。

      新鮮荊芥,焯水?dāng)嗌?,烈陽下曬干。吃它時,溫水泡發(fā),洗凈,碎切,拌之香醋、麻油、蒜粒,撒點兒熟芝麻。這道涼菜隨同白切牛肉、油炸花生米等小菜,一起做了頭道冷盤。不起眼的白碟里,墨一般烏黑,團成圓錐形。起先,不經(jīng)意夾一絲絲,入嘴,石破天驚,先是薄荷般的涼潤,繼而齒頰生香。滿桌珍饈,眾人紛紛饕餮大菜。圓桌上的轉(zhuǎn)盤來來回回?zé)o數(shù)次,獨我一人,鐘情那一碟涼拌荊芥。當(dāng)夜,所有的美食皆失色。

      小小一碟涼菜,簡直驚鴻照影。餐后,嘴里一股似淡若濃的香氣,久久不散。

      每臨夏日,我們這座城市的菜場,也能見到荊芥的身影,向來喜歡聞嗅它特有的藥香氣。我做西紅柿雞蛋面時,放幾株荊芥在面湯上作香頭。偶爾,也會買二三兩,涼拌,吃到嘴的,單純是一份粗樸的藥香,不及商城那次夜宴上吃到的底蘊深厚。

      幾年后,遇見河南作家馮杰老師。無意中說起商城之旅,當(dāng)我開始夸贊商城的面食以及燉菜的美味時,馮老師操一口濃重的河南腔,云淡風(fēng)輕道:商城有一道涼拌荊芥可美……我簡直要跳起來,終于遇見一位懂得食物之美的老饕。

      涼拌荊芥,何以如此美味?往后再也不曾遇見。

      歙縣味道

      到達歙縣,已是暮晚時分。饑腸轆轆,放下行李,直接坐至餐桌上。徽州特色菜品,一字排開。酒精爐里,一小朵藍妍妍微火,將胡適一品鍋溫著,熱氣自陶缽小孔里嘟嘟往外躥。一條臭鱖魚,紅燒了,被無數(shù)筍丁香菇丁包裹著,香氣奇崛。平素,最愛這兩道菜,可是,當(dāng)夜望著滿桌珍饈,胃里陣陣翻騰,長途顛簸導(dǎo)致的暈車尚未緩解。

      危難之際,服務(wù)員端上一只巨大陶罐,里面正燉了熱粥,由大米、薏米熬成,加了大量肚絲。這罐熱粥好比大慈大悲菩薩,真是救了我一條命。在眾人的推杯換盞中,我像個坐禪人置身事外,靜靜吃下四小盞熱粥。

      五六年往矣,歙縣的那罐肚片粥一直留存于味蕾記憶中。肚片粥,真是解人困厄——食鹽的咸,正是可以平息體內(nèi)穢濁之氣的獨一味,也最止吐。當(dāng)夜,我一邊吃粥,一邊瞅著別人自胡適一品鍋里頻繁搛出蛋餃、肉丸等什物,抑或大啖臭鱖魚,滿眼含恨。臨了,散席之際,上來一籠南瓜餃。嘗一只,驚為天人??上隽耍缛魺岢?,風(fēng)味更佳。

      這樣平凡的南瓜餃,最考驗大廚功夫。餃皮里,除了面粉,還摻有煮熟的老南瓜泥。乍入嘴,口腔第一時間捕捉到的,均是老南瓜的甜糯綿軟;餃子餡則由嫩南瓜絲及少量豆干丁制成,沒有一根肉絲,走的是茹素一途。如此簡淡質(zhì)樸,卻讓人一吃難忘。

      世上的好素齋,皆可將人的味蕾送至仙境。中國的頂尖大廚,猶如深山修道人,深深懂得捕捉食物的自然之味。什么是自然之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本味。味道,味道,什么是道?道,即萬物的規(guī)律。食物的規(guī)律,不就是它一直存在的本味嗎?一日三餐的烹煮中,我一向排斥味精、雞精、海鮮醬等調(diào)味品的加入。一個好的大廚,是規(guī)避這些工業(yè)化調(diào)料的,他只肯大老實地將食物的本味呈現(xiàn)給你。

      這樣至簡至淡的道理,同樣適用于萬物。一篇文章,樸素平常的才好,如行云流水,當(dāng)行則行,當(dāng)止則止,氣韻自成——縱然底子里一派闊氣,也是沖淡的闊氣。

      自酒店出來,夜氣已深。群山嵯峨間,懸一輪薄月。山風(fēng)徐徐,頗有涼意。

      翌日,早早醒來,沿縣城古街閑走,不覺到了中飯時間。午宴設(shè)在歙縣西街一號大禮堂食堂。

      西街一號,白蒼蒼聳立于烈日下,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予人時光倒流的恍惚。人往建筑面前一站,舊氣撲面,似被送至另一時間軸上。該建筑一望可知,建造于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于西街一號門前佇立久之,有種說不清的情緒——建筑同樣會說話,它的語言是凝固著的歷史。

      歙縣,既有著古氣,也不乏舊氣——古城墻尚存,古橋猶在,群山間難得的一座古城,始終靜靜的。沿途窄溪無數(shù),一直流啊流,到底將徽文化的氣脈保存下來。歙縣這座小城,總歸是幽靜的,沉寂的,又不失雍容。

      土雞湯,透鮮至頂。鹵雞蛋的咸香,勾人心魄。皖南雞種,骨架小,清瘦,靈動。一只老母雞,兩斤來重,產(chǎn)下的蛋也小,比鴿子蛋大一點點。

      一道紅燒土鴨,人間至味。皖南鴨子同樣體格小,毛重三兩斤。這鴨子,是飲著天然溪水,享用著新安江螺螄長大的。拿它來烹了,滋味殊異。

      葛粉圓子,也是一絕,摻了少許豆干、肉丁,隔水干蒸,趁熱吃,彈牙軟糯。盛名遠揚的徽州名菜刀板香,透著顫巍巍的油光,夾一片放眼前,可照見對面人影,堪比四川的燈影牛肉。將咸肉放置竹質(zhì)砧板上蒸透,漬出的肥油被砧板吸盡。這樣的肉,吃起來則不膩口。績溪炒粉絲,自不待言。

      情緒放松下來,胃口也開了,一輪一輪吃起來,佐以酸梅湯,酸酸涼涼,予人前世今生同在之感。

      歙縣原本是古徽州政府所在地,依舊殘存一份政治文化中心的穩(wěn)重妥帖。雖只認(rèn)識五六位徽州人,但他們骨子里的那種優(yōu)雅、溫和、體貼、知禮,隨時洋溢著,總帶給人舒豁之感,難怪民國人士喜愛結(jié)交徽州人胡適之先生,他始終笑瞇瞇的,不給人壓力。就連生性怯懦、敏感、害羞的張愛玲去國他鄉(xiāng)以后,棲身于美國青年救濟會提供的陋室,第一個想起拜訪的,也是胡適之先生。這里面一定有著淵源的。自民國到當(dāng)下,徽州人永遠這么可信,可托。

      臨別,一位不認(rèn)識的長輩特地跑來告知:你如果在這里住上幾天,一定不想走的。是的,一直想結(jié)伴幾個合宜的人,帶著干糧,拄著棍子,走一走徽杭古道??偸侨狈C緣,不能如愿。

      我自小生長于安慶地區(qū)。安慶與徽州始終是一脈的——于文化底蘊上,可以更好地代表安徽的,只能是安慶與徽州——不論是身處皖南的特殊地理位置,抑或人文傳承,都是紛繁萬千首屈一指的。新文化運動的兩位杰出代表——胡適,陳獨秀,分別來自徽州與安慶,就不提稍遠些的赫赫有名的桐城派,以及源遠流長的徽學(xué)了。

      當(dāng)年,石濤第一次來徽州,無法駕馭黃山的雄宏莊嚴(yán)巍峨肅穆。手拿畫筆的他非常自卑。但他也未氣餒、沮喪或者一蹶不振,只默默下得山來,退至宣州,費紙潑墨,苦練內(nèi)功。幾年后,再上黃山,筆下山水,自然而成。這就是一個人臨山川而不亂的定力,也是我們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最缺乏的工匠精神。

      回廬途中,過黃山腳下太平湖,我們歇憩了一小會兒。帶一顆閑心,徜徉于徽州的山水之間,算悟過一回道了。

      陶潛詩云: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

      人活著,本該與山水自然同聲共氣,品嘗本味食物,書寫樸素文章。

      度夏

      每年入夏,總要泡一罐豇豆,底下墊一層新蒜瓣、小米辣,上頭壓一塊石頭。

      這石頭,用了七八年,漸起包漿,遍布幽光,彌漫一股蔬菜與鹽的家常氣。

      一周后,豇豆準(zhǔn)時回味,由青泛黃,一股奇異的酸氣自密縫的罐蓋處旁逸而出,惹人垂涎??梢允秤昧恕H∫恍“?,順帶幾只小米辣幾顆蒜瓣,碎切。熱鍋滾油,熗炒,激點兒涼水,取其脆口,迅速起鍋,一道佐粥佳品。入嘴,酸辣脆。

      腌制咸菜,是認(rèn)手的。我母親腌出的菜不比我的可口。故,小時候,無論腌制蘿卜,還是雪里蕻,她都差遣我揉制,裝壇。

      吾鄉(xiāng)栽南瓜,亦如是。有人栽下的南瓜全開謊花,一個南瓜也不愿結(jié)。有人栽下的南瓜,特別肯結(jié)。真是神秘的事情呢。

      早餐時,一碗小米粥就腌豇豆,簡直金不換,為夏季佐粥佳品首選,其次才是咸鴨蛋。午餐雖說有三菜一湯,但,偶爾搛一點腌豇豆搭搭嘴,也能將剩在碗底的那口米飯送下去了。

      隔六七日炒一碟,一罐豇豆倏忽見底。轉(zhuǎn)眼入伏,這罐底湯千萬不能倒掉,它宛如一道藥引子——正好用它來泡籽姜、紅白蘿卜等。

      入伏當(dāng)日,籽姜、紅白蘿卜悉數(shù)買回,洗凈控水。籽姜切薄片,放最底層。紅白蘿卜切長條,位居中層。小米辣少不了,蓋在上頭。最末施以一塊壓倉石。所有食材沒入湯水中,阻隔著空氣,以防腐爛。黃燦燦的湯水掩映著各樣紅黃白的蔬菜,異常悅目,藝術(shù)品一樣靜置于冰箱冷藏室涅槃……

      大約一周后,所有食材俱回味。那么,可以燉酸湯鴨了。

      老鴨半只,洗凈血水,滾水焯燙一下,斬成塊,備用。抓一撮泡姜,幾根白蘿卜,入鍋熗出香氣,入鴨塊爆炒,再移入砂煲,加水,猛火攻開,中小火慢燉。

      伏天悶熱潮濕,一向乏胃口。酸,作為獨一味,最能提振食欲。鴨湯的膩恰好被蘿卜的酸解掉了,喝起來止渴生津,又補了虛弱,健了心脾。

      鴨湯里放山藥、海帶,皆不及泡姜、白蘿卜可口。后者才是馴服酷夏味蕾的神品。

      平素炒藕片f9gDPCoO0IwsFnwwU0iWaj9ghEuC4nYYF0kWcPv8Ms4=、仔雞,熘肉片肉絲,清蒸鱸魚等,都會用到泡姜。那一味酸,若隱若現(xiàn),絲絲入扣,最是勾人心魄。早餐喝粥,亦可直接食用,尤其紅白蘿卜,酸咸適中,刺激味蕾大肆分泌唾液……一碗粥食畢,神清氣爽。

      作為一個貧乏年月過來的人,早餐習(xí)慣喝粥,味蕾形成慣性無法更改。偶爾改食西餐,諸如一塊牛排,雞蛋煎至半生,撒什么胡麻籽,配一杯牛奶……吃起來,非常不快樂,總歸沒有一碗粥來得舒豁安適。

      胃腸是有記憶的,頗為念舊。

      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是不養(yǎng)生。我奶奶一輩子早餐喝粥,喝了八十多年。小孩爺爺奶奶亦如是,一位九十二,一位九十歲,照樣天天早餐喝粥。

      吃得順口舒泰,吃得快樂,便是最好的養(yǎng)生。

      一日,去市里辦事,午餐順便外面解決。在一家名曰“南京大排檔”小食店,喝到名聞遐邇的美齡粥,也就那么回事。粥是牛奶熬出的,點綴若干新鮮百合、幾粒山藥。不難,我也會做。奈何它是甜的,我的味蕾不喜歡。這款粥確實有營養(yǎng),但一旦不喜歡,未必適合我的體質(zhì)了。還是熱衷熬得出油的小米粥,配一兩只雞蛋,或煮或煎,搭配一兩根天目山小紅薯。倘奢侈點,煎一塊三文魚也好。

      有了一罐酸湯水。午餐,亦可做酸湯魚。

      野生烏鱧一條,斜切薄片,裹上薄芡,備用。魚骨及頭尾,薄油煎一下去腥,抓一把泡姜、小米辣,白蘿卜若干熗炒,加水,一起燉至牛乳狀,再舀一小勺酸湯潑進去,這才是靈魂佐料。下魚片,略微汆一下,熄火,撒一把紫蘇或荊芥,也是一道下飯菜。

      酸甜苦辣咸——酸,居位首。尤其伏天里,這一味酸,簡直是對人類的一種救贖。倘少了這一味酸,簡直茶飯不思了。

      有一年秋,去柳州鄉(xiāng)下。侗族的寨子里,幾乎家家備有一壇酸肉。兩廣地區(qū)比起內(nèi)地,更加濕熱。酸,不僅開胃,也具祛濕功能吧。由糯米制成的醪糟,與新鮮豬肉一起發(fā)酵,長達數(shù)月?;蚯逭?,或與蔬菜熗炒,形同臘肉。用的是茶油,酸香撲鼻。

      那個侗族寨子里的人們非常享受生活的。我住的是民宿,一大早下樓來,屋外微雨,灶堂已熄,一家人圍坐桌前,盡享兩菜一湯。酸肉的鮮香味與柴火氣緊緊糾纏,經(jīng)久不散——我不曾在別處聞見過如此奇崛的酸香氣。莫非幾片酸肉熗炒出的苦菜,再舀幾瓢水,一起燉開,苦菜葉子早已渾黃,湯面上漂一點茶油星子,一家人吃得呀,叫天地都動了顏色。我撐一把傘,門口佇立久之,眼前青山流云飛嵐,耳畔溪水潺潺,岸畔茂密高聳的鳳尾竹難敵雨水,就也一齊傾倒于溪流之上了。

      貴州有著名的酸湯魚,云南的傣族還有撒撇。尤其后者,簡直奇異。所謂撒撇,則是殘留于牛盲腸中的不曾消化掉的草汁,是傣族人的心水之物。殺牛后,取出盲腸中的綠汁,燒滾消毒,過濾掉草渣,調(diào)以醋、小米辣、紫蘇、折耳根等,當(dāng)蘸水。取新鮮生牛肉一塊,剁碎,蘸著撒撇吃,頗有日料風(fēng)格。

      撒撇是苦的,調(diào)以醋的酸,也不知入嘴,是怎樣的天翻地覆。

      一年一年,人們在這酸酸苦苦中,將日子一天一天過下來了。

      中國有羊之地,皆信奉伏天吃羊。據(jù)說皖北蕭縣,每年伏天,都要舉辦一場大型伏羊節(jié),該是何等盛況呢?

      有一年夏,去宿州采訪。鄉(xiāng)下的一個雨夜,吃到椒鹽羊排,最后收尾的自是羊肉餡餃子,不膻不膩,鮮美多汁。那些餃子,皆是那位訥言的主婦一個一個捏出的。酒席上,我頻頻打量著上菜的她,衣著樸素的她,如此心靈手巧。她的椒鹽羊排并不遜色于城市酒店大廚,羊肉餃子自是不遑多讓。

      我所在的這座城市,若想外食,根本喝不到正宗羊湯。街頭每家經(jīng)營羊肉的小食店,無一例外均淪陷于一種叫作羊肉精的黑科技之中了。

      羊湯祛除胃寒。到了伏天,唯有自己來燉。

      羊棒骨三兩,攔中敲一裂隙,骨髓微露,焯水,清水熬湯。羊后腿肉,切小塊,浸出血水,以京蔥段、姜片,薄油熗炒至香,一并匯入羊湯中,小火久燉,中途切一根胡蘿卜。吃肉喝湯,最是美味。

      羊后腿,亦可大塊烀熟,再切薄片,匯入燉好的羊湯中。倘做點油辣子,更完美。二荊條、子彈頭、小米辣焙香,石臼中搗碎,盛入碗中備用。問店家要一塊羊油,小火熬畢,趁熱倒入辣椒碎中……羊油的一點膻氣,隨著刺啦一聲,瞬間化為烏有,高溫烈油反而將辣椒的香氣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出來,和盤而出的才是油香椒香雜糅的至香。

      盛一碗羊湯,挑一點兒油辣子,沁出一頭汗。

      【作者簡介】錢紅莉,又名錢紅麗,安徽樅陽人,出版有散文隨筆集《低眉》《風(fēng)吹浮世》《詩經(jīng)別意》《讀畫記》《一輩子歷歷在》《四季書》《一人食一粟米》《植物記》《等信來》《以愛之名》《河山冊頁》《小食譚記》等二十余部,曾獲百花文學(xué)獎、劉勰散文獎等,現(xiàn)居合肥。

      湟源县| 晋中市| 浦北县| 武强县| 湄潭县| 嘉善县| 绥德县| 冷水江市| 巩义市| 尼勒克县| 凤台县| 萨迦县| 句容市| 普安县| 康平县| 阳山县| 沙湾县| 太仆寺旗| 晋江市| 惠东县| 莎车县| 卓资县| 黑龙江省| 鄄城县| 德昌县| 永善县| 新营市| 阳曲县| 安塞县| 舟曲县| 称多县| 吉木乃县| 万宁市| 陆川县| 赤峰市| 盱眙县| 泰来县| 峨山| 施甸县| 灌南县|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