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
- 海洋深水表面張力波-重力波的單波列第n 階自共振定律*
0072)波-波共振機制,無論在微觀物質還是在宏觀物質的能量傳播、分布進程中都起著一種根本、突顯的作用.對于地球上最為廣闊、直觀的海洋表面波運動,勢必更加如此而可觀可知.那么,可否從中提煉出一般的波-波共振規(guī)律? 尤其是最為特殊、簡要的單波列共振法則.為此,依據(jù)Phillips 開創(chuàng)現(xiàn)代水波動力學而提出特定4-波共振條件的經(jīng)典一整套方式方法,從基本的海洋深水表面張力波-重力波控制方程組出發(fā),運用Fourier-Stieltjes 變換和攝動方法依次給出自由
物理學報 2023年5期2023-03-17
- 混合振蕩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中反相干共振向相干共振的轉遷*
重要內(nèi)容,如隨機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和相干共振(coherence resonance)[1-8]已經(jīng)從作為違反直覺行為的代表到如今被廣泛接受.其中,隨機共振是指含噪聲的非線性系統(tǒng)對弱周期信號的響應在中等強度的噪聲下得到優(yōu)化的現(xiàn)象[3],相干共振現(xiàn)象則是指含噪聲的非線性系統(tǒng)在無弱周期信號的作用下表現(xiàn)出的類隨機共振的現(xiàn)象[3].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噪聲源于離子通道的隨機開關和神經(jīng)遞質的隨機釋放等因素,其可以誘導隨機共振和相干共振[9-1
動力學與控制學報 2022年5期2022-10-29
- 外力驅動下耦合彈簧振子的法諾共振
00083)法諾共振的概念起源于量子物理領域,最早是由意大利物理學家Fano在1961年提出,他早期在研究惰性氣體的吸收時,首次發(fā)現(xiàn)了非對稱的吸收譜,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努力終于在1961年利用物理系統(tǒng)中分離態(tài)能級與連續(xù)態(tài)能帶之間的量子干涉成功進行了解釋,并提出了法諾共振的概念[1].法諾共振在許多物理系統(tǒng)中都普遍存在,其物理本質是兩個共振模式之間的相干耦合[2],一般而言,一個共振模式譜線較寬,稱為亮模,一個共振模式譜線較窄,稱為暗模.當兩個共振模式之間的位相差接
大學物理 2021年1期2021-12-29
- 共振的威力
?原來這是一架“共振秋千”:半圓形的支架上搭著一根橫梁,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垂吊著一架秋千和一只小球。秋千上并沒有坐著人,幾個小朋友伸手晃動右側小球的線繩,左側的秋千竟然也跟著自動擺了起來。共振秋千,當然靠的是共振的力量啦!共振現(xiàn)象是宇宙間最普遍、最頻繁的自然現(xiàn)象之一。因為大多數(shù)物體都是有彈性的,它們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振動頻率。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fā)生振動時,會引起另一個物體產(chǎn)生振動,這就是共振現(xiàn)象。
學與玩 2021年12期2021-01-25
- 對稱納米棒三聚體結構的Fano共振特性研究*
環(huán)境對其Fano共振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中間短棒長度、三棒整體尺寸或短棒兩側介質折射率的減小, Fano共振谷藍移; 棒間距的增大同樣導致Fano共振谷藍移, 但邊棒長度的變化對Fano共振谷位的影響較小; 同時, 隨著納米結構參數(shù)或介電環(huán)境的變化, Fano共振谷兩側共振峰強度發(fā)生改變, 共振對比度先增大后減小.通過比較納米結構截面的電磁場和電流密度矢量分布發(fā)現(xiàn), 共振谷兩側光譜強度的變化源于結構參數(shù)或介電環(huán)境引起的等離激元共振模式的改變.研究結果
物理學報 2019年19期2019-10-22
- Finally You Can Have'Breakefast' at Tiffany
]vt. 共鳴;共振 vi. 共鳴;共振with shoppers.It is designed for"customers who have always dreamed of having Breakfast at Tiffany," the company said in a statement.Social media buzzed③buzz 英 [b?z] 美 [b?z] vt. 使嗡嗡叫vi. 作嗡嗡聲n. 嗡嗡聲, 網(wǎng)絡口碑with the
意林(繪英語) 2018年2期2018-11-29
- 中國彈撥樂器共振特性分析
出音樂聲的方式.共振模式是描述樂器振動發(fā)聲的本質特征,測量時能夠得到的面板、背板或空腔振動模態(tài),但在樂器整體的共振或共鳴系統(tǒng)描述上還很匱乏,尤其是中國民族樂器.研究中發(fā)現(xiàn)[2],在演奏同一樂器的不同音符時,能量集中的頻率位置不隨諧波的次數(shù)而改變,這種頻譜能量的集中相對固定的性質反映了一部分樂器的特點,使得同一樂器在不同的音高下表現(xiàn)出相同或是相似的音色,所以提出用共振峰來描述樂器的共鳴或共振情況.然而,由于樂器的箱體共振模態(tài)與振動的激勵點有關,對于弦樂器,不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年3期2018-07-26
- 淺談共振在生活中危害
金 超●?淺談共振在生活中危害山東省壽光一中高二(38班) (262700)金 超●共振是物理學中非常常見的一個現(xiàn)象,材料,質量,形狀,凡是影響固有頻率的因素都可以,共振就是與固有頻率接近或相同才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它在聲學中被稱為共鳴,在電學中被稱為諧振.并且它廣泛的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共振現(xiàn)象;危害;防止措施共振在我們?nèi)粘I钪须S處可看見,在生活中對于共振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不僅在聲學,醫(yī)學,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我們?nèi)粘5纳钪幸灿兄鴱V泛的應用,例如電動牙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 2017年15期2017-04-12
- 共振的應用探究
266555)共振的應用探究張貝寧(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一中學,山東青島 266555)共振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其原理已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如醫(yī)學、聲學、電磁學、生物學等。共振在給人們帶來幫助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危害,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共振的利與害,以更好地趨利避害。鑒于此,本文分析了共振現(xiàn)象及其應用,如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建筑工地上的應用、在醫(yī)學上的應用,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共振危害的措施,以使共振原理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共振 應用 危害 防治措施共振現(xiàn)
中國科技縱橫 2016年14期2016-12-01
- 生物液膜振蕩器中的振動共振
系統(tǒng)時提出了隨機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SR)的概念[1].隨機共振是指在非線性系統(tǒng)中,噪聲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提高系統(tǒng)對信號的響應.在特定的噪聲強度下系統(tǒng)對微弱信號的響應達到極大值.幾十年來,隨機共振的研究一直是非線性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2000年Landa等[2]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與隨機共振相類似的現(xiàn)象—振動共振(Vibrational resonance,VR).振動共振是非線性系統(tǒng)在高、低兩種不同頻率信號作用下,以高頻信號為調制信號,
晉中學院學報 2015年3期2015-04-01
- 有機化學中共振論的應用
于1931年提出共振論,隨后共振論在化學界特別是在有機化學界得到廣泛應用[2]。建立在鮑利經(jīng)驗共振論基礎上的現(xiàn)代結構共振論與價鍵理論、分子軌道理論一樣在有機化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只有正確理解共振論,正確書寫共振結構式,才能夠合理用共振論觀點解釋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下討論書寫共振結構式的規(guī)則及該理論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1 共振論簡介1.1 基本概念共振論是指當一個分子、離子或自由基的真實結構按電子配對理論不能用經(jīng)典結構式中的任何一個來表示時,要用若干
化工技術與開發(fā) 2012年9期2012-04-01
- “共振”的世界
靖無所不在的信息共振最近看到一個“傷痕實驗”:在一個心理學實驗里,被實驗者臉上被請來的好萊塢化妝師畫上了一條傷痕,而看到傷痕的驚人效果之后,被實驗者又被告知需要再擦上一層固定化妝效果的粉末——而正相反,化妝師是在擦掉化妝的痕跡。隨后,毫不知情的被實驗者被派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觀察任務完成后,被實驗者們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要粗魯無禮、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實際上,是他們與自己的內(nèi)心,進而向外
中外管理 2009年7期20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