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仁
“中國青年”最近接到了許多在各個不同工作崗位上的青年的來信。他們熱情地談到自己向科學進軍的理想和愿望,也坦白地表示出自己的焦慮情緒,提出了一些困難和問題。
黨號召青年向科學進軍,要求今天的年輕一代,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的國家在經(jīng)濟上和文化上完全擺脫落后狀態(tài),趕上世界最先進的水平。這是我們國家能夠迅速完成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關鍵。黨的號召鼓舞了每個愛國的青年人,激發(fā)了他們的高度責任感。他們十分關心這個問題,勇躍參加向科學進軍的行列,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職青年的心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們正在親手建設社會主義,自己的文化科學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今天社會主義建設的質量和速度。叫他們怎么不想到要把自己的水平提高一步,使建設搞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呢?但是他們當前主要的任務是工作,他們只能利用業(yè)余時間來學習,而業(yè)余學習的條件是比較困難的。因此,他們迫切希望領導自己工作的負責同志,希望青年團組織,給以可能的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在職青年首先需要幫助的,是排除在他們自學時所碰到的人為的障礙和精神上的壓力。有些青年來信說,他們在業(yè)余時間讀俄文、學物理,就被人譏笑;一練習寫作,看美術、文藝理論,就有人帶著諷刺的口吻叫“詩人”;有時還被批評是“學習動機不純”、“嚴重個人主義”。我們覺得:一個青年人愿意學習,肯抓緊業(yè)余時間來學習,不管他是學政治理論或者業(yè)務知識也好,也不管他是學自然科學或者音樂美術也好,都是證明他有一種值得保護和發(fā)揚的學習積極性。他想當專家或者想當詩人,不能說是壞事。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正需要千千萬萬的各種各樣的專家來參加建設,也需要無數(shù)的作家、詩人來描寫、來歌頌。而這些人材是不能單靠高等學校來培養(yǎng)的,也是要依靠許多積極學習,熱情上進的青年人,在工作中努力鍛煉和業(yè)余自修出來的。至于一個人的學習動機怎樣,很難單從他愛學習什么這點去追查,不是不必去追查的。他是不是有嚴重的個人主義,主要是看他工作中的表現(xiàn),看他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態(tài)度,總不能拿他業(yè)余自修了數(shù)學或者文學來下判語,否則就會挫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是不應該損害青年人任何一點有利于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上進心的。
有人認為,業(yè)余時間學政治理論、學業(yè)務都可以,其他文化科學知識不必學,因為跟工作無關。我們的看法不是這樣。因為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學習政治理論以及任何業(yè)務知識都是更方便些的;也就是說,可以幫助他的業(yè)務水平的提高。怎能說跟工作沒有關系呢?
有些人的業(yè)余學習,的確是跟他的工作毫不相干。如像做秘書工作的愛研究古典文學,打字員喜歡搞無線電。于是就有人耽心這會妨礙工作。我們認為只要他們把工作做好了,而在業(yè)余時間,研究或學習自己所愛好的東西是可以的。一個人在業(yè)余時間不愛下棋、打乒乓,而愛看小說、讀物理,是個人興趣的問題,跟工作沒有什么直接關系。我們不能說別人業(yè)余下棋、打乒乓就是妨礙了工作,難道能說業(yè)余讀小說、研究無線電就一定會妨礙工作么?
還有人怕青年搞了業(yè)余學習,就不安心工作。事實上,這個邏輯也是不能成立的。
第一,業(yè)余時間不肯學習的人,并不見得都安心工作。第二,即使有些業(yè)余愛學習的人不安心工作,我們可以批評他們不安心工作,但不應該因而阻止他們的業(yè)余學習。因為無論如何,不應該叫他們變成一些不愛學習、不求上進、安于現(xiàn)狀的庸人。對于青年人,我們不僅要求他們做好當前的工作,而且還希望他們有遠大的發(fā)展前途。當工作需要一個青年堅持原來崗位的時候,自然應該說服他們安下心來做好當前的工作。但是,假若他們的能力通過業(yè)余學習提高到可以擔任更重大的工作,而祖國又需要他們去擔任的時候,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表示反對呢?
愛護青年的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鼓勵他們搞各種各樣的業(yè)余學習,表揚那些堅持業(yè)余學習有成績的人,批評那些打擊別人業(yè)余學習情緒的、也就是為懶漢找借口的言論,在本單位中樹立一種業(yè)余勤學好問、刻苦鉆研的風氣,這是在職青年對自己的領導同志、對青年團組織的一個最主要的希望。
在職青年的另一個主要希望,是能保證一定的業(yè)余學習的時間。業(yè)余學習時間,主要是靠各人自己去抓緊解決的。但有些青年反映,某些單位還存在突擊任務太多,會議活動頻繁,社會工作過重的現(xiàn)象,增加了他們支配業(yè)余學習時間的困難;這就在領導同志和青年團組織幫助解決。當然,突擊任務有時是不可避免的,青年人也會樂于接受這些任務。不過有時卻是由于工作計劃不周到產(chǎn)生的,弄得工作時間閑,業(yè)余時間忙;這是應該避免,也是完全可以設法避免的。會議活動有的是必要的,有的嫌重復;這就需精簡那些重復的不必要的會議。每個人都應當做社會工作,但也必須注意合理負擔,避免勞逸不均。領導同志和青年團組織能注意解決這些問題,就對青年的業(yè)余學習給了很大的幫助。
有些是在職青年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他們希望在分配工作的時候,照顧他們的專長,以便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力量,這對個人和國家都有好處。這個要求是合理的,是需要盡可能地予以滿足的。當然,由于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每年每月都要出現(xiàn)許多前人所沒有做過、也許是沒有想到過的新事物,這就要求一部分青年人去擔負他們從來沒有學過的新工作,要求他們從頭學起。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考慮到如何發(fā)揮各人的特長的問題。有些青年愿意在實際工作中鉆一門,只是苦于工作調動太多,不能長期鉆一門,也就無法鉆進去。這希望領導他們的同志能體諒他們,使他們在工作中有可能鉆一門的機會。萬一非調動工作不可,也盡可能地讓他們得到和自己原來工作性質相近的工作。
在全國大舉向文化科學進軍的高潮中,有些在職青年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樣來選擇自己進軍的方向;有些青年雖然確定了努力方向,但不盡切合本人的實際情況與工作條件;大家都在訂個人進修計劃,有些人又不知道應該恕樣訂法。這也是需要領導他們的同志給以指導和幫助的。在青年數(shù)量較多的單位里,負責同志不可能一一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幫助。但從原則上指導大家如何正確地選擇進軍方向、訂立切合實際的計劃,是可能的;組織本單位或者聘請別的單位的水平高的同志來作具體指導,也是可能的。而在一般領導中的典型示范的辦法,對于指導業(yè)余學習也完全適用。
在職青年學習的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離職學習的問題。有許多政治文化水平不高的青年,希望能進訓練班或者上大學。他們的這種愿望是不算壞的。當然,大多數(shù)在職干部學習文化科學的主要途徑應該是靠業(yè)余自修,要想都離職學習,這是不可能的。但對于條件合適、肯努力上進而工作又離得開的青年,是應該盡量讓他們獲得離職輪訓或考大學的機會的。從當前的工作看,這樣可能要受些影響,但這是可以用提高勞動效率或其他辦法來補救的。從長遠打算,從整個革命利益著想,這是在為國家培養(yǎng)人材,這是要求他們在將來的工作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完全是必要的。
在職青年都或多或少地經(jīng)過了一些實際工作的鍛煉,有著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他們在數(shù)量上又此在校青年要多得很多。因此在他們身上,蘊藏著足以攻克任何科學堡壘的巨大的潛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這種潛力,要求他們在提高文化科學
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加速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yè);要求他們當中涌現(xiàn)出成千上萬的杰出的專家、學者,成千上萬的優(yōu)秀的作家、詩人、音樂家、美術家,……把我們祖國的文化科學撐持到現(xiàn)今人類所能達到的頂峰。這是黨和國家的熱烈期望和具體要求。而幫助、支持、指導他們的業(yè)余學習,使他們充分發(fā)揮這種潛在力量的責任,毫無疑問地是要落在他們的領導者和青年團組織的身上。
毛主席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一個編者按語中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代尤其是這樣。希望各地黨的組織,協(xié)同青年團粗織,注意研究如何發(fā)揮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將他們一般看待,抹殺了他們的特點?!庇纱丝梢?,最肯學習是社會主義時代青年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青年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的一種表現(xiàn)。遵照毛主席的這一指示,我們負有領導青年的責任的同志就應該趕快走在青年的前面,去領導和支持青年的學習要求,而不應該落在青年的后邊,或者站在一旁指指點點、甚至對青年的學習要求潑冷水、拉后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我們負起了教育青年一代的責任。
一切工廠、農場、機關、學校及貿易合作等等單位的負責同志們,你們不但有責任領導好工作,而且有責任培養(yǎng)好干部。也許就在五年十年以后,那些曾經(jīng)在你們領導下工作的年青人,因為得到你們的幫助,已經(jīng)成為專家、學者、詩人或藝術家了。他們會永遠地感謝你們。黨和國家也將永遠地紀念你們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