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從脖子上系著紅領巾的歲月起,我就是圖書館少年閱覽室的讀者了。二十多年來,只要圖書館開放,我便一直是它的閱覽證或外借證的持有者。
文化大革命以來,圖書館的借閱制度幾經變化。有一條是至今有效的,即專業(yè)對口借閱制度。起初,專業(yè)對口真是對得嚴絲合縫。一位下鄉(xiāng)支農的機械廠技術員要借有關畜牧的書,就受到拒絕,理由是學機械的只能借機械書。又有一位機械工人想看幾本關于鐘表的書,因其工作單位不屬鐘表行業(yè),也是沒有借到。我看不過去,想在意見簿上打個抱不平,誰知一打開意見簿,已經有多少個先我而寫上的這樣的意見。
后來,專業(yè)對口的重點逐漸轉移到社會科學方面去了,文藝則成為重點的重點。看來館方是下了決心不打算改變這種辦法的了。
花樣也還是有的。比如說,拿出一些經過篩選的社會科學書和文藝書,開辟了第二、第三閱覽室。但其結果,恐怕只是騙騙讀者。我說這話并不想委屈人家。這些新開辟的閱覽室連近一兩年的新書都不全,還能說什么別的呢?
這種專業(yè)對口的借閱制度,不知是哪一位天才的老爺興起來的。我要問一問:科學上可以這樣限制么?文藝上可以這樣限制么?你這圖書館又不是電影院,要這種對號入座干什么?
我呼吁廢除這種辦法!(常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