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睔e!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太守。過了一年,政治事務(wù)順利,百姓安居樂業(yè),過去很多廢弛了的事情都興辦起來了。于是他重修岳陽樓,擴大了舊有的規(guī)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dāng)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篇文章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勝景,就在于洞庭湖。它銜接遠山,吞吐長江,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上陽光燦爛,傍晚暮色蒼茫,景象變化無窮。這就是在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然而這里北面直通巫峽,南面連接瀟湘,降職的官吏,失意的詩人,往往在此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chǎn)生的感情,能夠沒有不同嗎?
在那陰雨連綿的時候,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凄凄冷風(fēng)象發(fā)怒一樣地呼號,混濁的波濤向天空掀起,太陽和星星都被烏云遮住了光輝,大小山巒都隱沒了形跡;商船停止了航行,桅桿傾倒、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吼叫,猿猴哀啼。在這個時候登上岳陽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出朝廷的苦悶,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對無端的誹謗的擔(dān)心,對旁人的譏笑的畏懼,面對眼前一片凄涼的景物,感情激動到極點因而感到無限悲傷。
至于春天,天氣晴和,景物鮮明。湖面上微波蕩漾,藍天映在水里,碧綠一片,寬廣無際;湖邊鷗鳥,時而飛起,時而落下;水里魚兒,忽而游來,忽而游去;岸邊的香芷和洲上的蘭花,香氣馥郁,色澤青青;有時長空的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照射著廣闊無邊的大地;湖面上月光浮動,金光閃閃;月影沉在靜靜的水底,好象沉下一塊碧玉;打魚人的歌聲相互唱和,此起彼落,這種時候登上岳陽樓,那就心胸開朗,精神愉快,一切榮譽和恥辱都不放在心上,對著清風(fēng)舉起酒杯喝上幾杯酒,就會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研究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有些不同于上面說到的兩種人的心情。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環(huán)境好而高興,不因自己遭遇不幸而悲傷。處在朝廷之上,憂慮百姓的疾苦,處在江湖之上,憂慮朝政的得失。因此,在朝也憂慮,在野也憂慮。那么,什么時候才樂呢?他一定會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呵!唉!除了這種人,我同誰在一起呢?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摘自湖北人民出版社《古代作品講析》)
《岳陽樓記》作者簡介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謚(shì試,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文正,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幼年時,家境貧寒,稍長,漂泊異鄉(xiāng),對人民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他少懷大志,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曾與韓琦一道經(jīng)略西北,抵抗西夏,守邊數(shù)年,聲威大震。1043年,被提拔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任職期間,提出了一些政治改革建議,遭到守舊派的疑忌、排擠,終于被貶官到鄧州(今河南省鄧縣)任太守。
滕子京,是范仲淹的好友,原任慶州(今甘肅省慶陽縣)知州,被御史彈劾,調(diào)任岳陽(古稱巴陵郡,今湖南省岳陽縣)郡守。到任的第二年,就重修岳陽樓(在岳陽縣城西,下臨洞庭湖,是唐朝初年建筑的)。本文是范仲淹應(yīng)滕子京之請而作的。范仲淹在文中一面重申自己的抱負,一面借此和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