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軒
當前的迫切任務是,大膽起用和積極培養(yǎng)成千上萬中青年經(jīng)濟管理干部。
——中共中央關(guān)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宣布,全國40萬家企業(yè)中,年上繳利潤達2,000萬元以上的有300家。
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有職工3,500人,1983年利潤額為4,712萬元。
王澤普,53歲,鞍鋼無縫鋼管廠廠長。由于其在治廠道路上的一系列改革和探索,至今仍是一位頗有爭議的人物。
姜長華,35歲,鞍鋼無縫鋼管廠副廠長,主管生產(chǎn)。在該廠4名副廠長中位居第一。
這樣一個大企業(yè),卻由一位35歲的年輕人主管生產(chǎn),在我們國內(nèi)尚不多見。姜長華是如何走上廠長崗位的,他能否應付這個局面?問題本身就具有吸引力。
先簡要介紹一下王澤普。
1979年,王就任廠長時,該廠受十年動亂的破壞尚未恢復:管理混亂,勞動紀律松弛,設備與人身事故頻繁;廠內(nèi)垃圾成山,廢品成堆;合同計劃不能完成,產(chǎn)品質(zhì)量低劣,重點產(chǎn)品石油管的耐高壓合格率只有13.3%,被冶金部批評為犯罪行為。
王上任不久,就制訂出了三步宏圖。第一步,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使各項生產(chǎn)指標達到或超過本廠歷史最好水平;第二步,用兩年左右時間,達到國內(nèi)先進水平;第三步,使主要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他的口號是:無縫廠要在鞍鋼爭第一,國內(nèi)爭先進,敢與世界水平比高低。
至1983年底,三步宏圖已基本實現(xiàn)。當年11月18日,《人民日報》載文,稱王澤普為“精明強干的工業(yè)指揮員”。
王澤普在治廠中,有這樣幾條理論:
其一,廠長職權(quán)不容侵犯。他認為,沒有權(quán)威的企業(yè)不是好企業(yè),而權(quán)威一定要通過廠長身上體現(xiàn)出來。廠長的指示,必須令行禁止,任何人不得延誤、折扣。違者一律黑臉相待,予以懲處,不搞“下不為例”。
其二,廠長身上沒有油。他宣布,廠長是腦力勞動者而不是體力勞動者。他的首要任務是運籌帷幄,圖建大業(yè)。沒日沒夜在車間里打滾兒的廠長形象已經(jīng)過時。
其三,哪里有問題廠長不到哪里去。他說,廠內(nèi)哪個部門發(fā)生的問題,要由那個部門的負責人去解決。各級干部都得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矛盾上交,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你那里的問題廠長都給你處理了,還要你這個干部作什么?“誰的夢誰來圓”。
其四,用山羊干部,不用綿羊干部。有一種說法,把干部分為兩類:山羊干部和綿羊干部。后者馴服聽話,唯唯喏喏,誰也不得罪;但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前者要上,要登高,有主見,有沖勁;但是有“角”,這“角”可能會傷害人,更可以去排除阻力,掃清障礙。王澤普在廠內(nèi)依靠的,就是這么一批山羊干部。
王澤普有這樣幾段耐人尋味的話:
“我的優(yōu)點和成績同我的缺點和錯誤相等,喜歡我的人和害怕我的人一般多?!?/p>
“我在廠里公開宣布,不怕你們罵我,只要你們干事業(yè)而且認真去干就行。”
“要允許廠長象歌唱家和文學家那樣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人說文如其人,為什么不可以說廠如其人呢?”
“關(guān)于我的爭議一直沒有結(jié)束,而我又在進行新的探索。新的探索必將引起新的爭議。但我不怕爭議,爭議對我也是一種激勵?!?/p>
姜長華就是在給這樣一位人物當副手。
姜1967年畢業(yè)于鞍鋼技校,1975年畢業(yè)于鞍山鋼鐵學院,歷任技術(shù)員、工長、廠值班主任、車間副主任。1983年10日經(jīng)公司任命為副廠長。兩個月后,即被明確主管全廠生產(chǎn)。
眾所周知,主管生產(chǎn)的副廠長為第一副廠長。這個決定是王澤普以廠長身份做出并宣布的。它也引起了爭議。
姜太年輕了,排不上他。
王答:我們是在干事業(yè),不是排隊買東西。用不著分先來后到。
其他幾位副廠長會有意見的。
王答:有意見可以,但不能影響工作。我要求我的副手們必須盡職,我相信他們會盡職的。
姜干得了么?
王答:你沒讓他干,怎么知道他干得了干不了?你要不讓他干,他永遠也干不了。姜長華主管生產(chǎn),完不成任務我王澤普負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廠內(nèi)相當多的干部、工人,倒是并不懷疑姜長華的能力的。
認識一個人的現(xiàn)在,不妨先看看他的過去。人們對姜長華的注意,是從1978年開始的。那時姜長華是熱軋一車間乙班技術(shù)員。在全國第一個質(zhì)量月活動中,這個班由于產(chǎn)品質(zhì)量在廠內(nèi)最差,在全廠質(zhì)量分析會上受到了嚴厲的批評。
常??梢詮膯栴}中看人。在會上,工長魯從洲和技術(shù)員姜長華當場表態(tài):乙班質(zhì)量一定要搞上去,而且要在三個班以及廠內(nèi)領先。兩個月后,這個班的質(zhì)量果然上去了。王澤普當時是廠政治部主任,這件事給他印象頗深。他想,這兩個干部不可小看。
1979年王澤普當了廠長,提姜長華為工長。姜長華把這個班搞得比魯從洲還好。一個班可以,范圍再大一些呢?一年以后,王提姜當了廠值班主任。
值班主任負責全廠一個班內(nèi)的生產(chǎn),擔子是很重的。姜長華一上來,大刀闊斧,雷厲風行。開始也有不服氣的。熱二車間夜班加熱爐工長有一次就拒絕執(zhí)行指令。姜長華當下派車召來該車間主任。指令執(zhí)行了,姜長華并不放松,在第二天的調(diào)度會上繼續(xù)提出批評,免發(fā)了該工長的當月獎金。姜長華干了兩年值班主任,生產(chǎn)組織得非常成功。
于是,王澤普向黨委建議,把姜長華作為苗子培養(yǎng)。自此,姜長華先后擔任過熱軋車間和冷軋車間的副主任,熟悉了全廠兩個主要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的情況,為出任廠長準備了條件。
王澤普說:
人才的出現(xiàn),看似偶然,其實必然。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螌ΥN覀兤綍r總說不要壓制人才,什么叫壓制人才?不去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也不用,不給人家機會,老讓人家的才能是個未知數(shù),這就叫壓制人才。什么叫不壓制人才?發(fā)現(xiàn)了,看準了,就讓他干,而且放手讓他干,創(chuàng)造條件顯示他的才能,這才叫不壓制人才。
姜長華主管全廠生產(chǎn),上來就碰上一場硬仗。
無縫廠1953年開工,“文革”前是鞍鋼唯一的“大慶式”企業(yè)。它的機組設計能力是年產(chǎn)6萬噸,1979年以前的歷史最高年產(chǎn)量是16.1萬噸。在不增設備的情況下,王澤普上任第一年就突破了這個水平。接著,1980年突破17萬,1983年突破18萬。人們認為,這個數(shù)字到了頂。但王澤普又提出:1984年達到20萬。
20萬的指標,在廠內(nèi)引起了激烈爭論。對此,姜長華開始是保持沉默的。但當他逐漸了解了全面情況后,便堅決地表示了支持,并和9名工程師一起,具體地提出了可從熱二車間挖潛的建議。由于熱二車間在廠西面,他們管這叫“打西線”,又稱之為“聲西擊東”。
計劃通過了,措施制訂了,但使之變?yōu)楝F(xiàn)實,卻是對姜長華的嚴重考驗。年初,恰逢對王澤普的爭議升級,王不得不分出相當精力去打“筆墨官司”。于是,擔子便更多地落在了第一副廠長的肩上。4月份,王澤普出國考察前,又宣布姜長華為代理廠長,負責全面工作。此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另外三名分管技術(shù)、設備、后勤的副廠長一名學習,一名出差,一名住院,有28天的時間只剩姜長華一人唱獨角戲。結(jié)果怎樣呢?王澤普7月9日回廠,而截止6月底,已完成產(chǎn)量10萬8千噸、利潤2,800萬元,幾項主要指標均超過歷史最好水平。年計劃不但能超額完成,而且可望又一次大突破。
也許人們以為,這段時間,姜長華肯定苦壞了,早來晚走不用說,還得熬得眼睛血紅,頭發(fā)蓬亂,滿身油垢,胡子老長。恰恰相反,代理廠長姜長華如同王澤普廠長一樣衣冠整齊,干凈利索,從容不迫,勝任愉快。
姜長華說:
5點下班鈴一響,我就直奔浴室,然后更衣回家,多一分鐘也不耽誤。因為我另有任務:一、三、五上夜校學外語,二、四、六買菜做晚飯,再加星期日帶我女兒逛公園爬山。
王澤普說:
如果一個廠長到點老下不了班,只能有兩種解釋:或者作息時間不合理,或者工作效率太低。
那么,姜長華又是怎樣開展工作的呢?
首先,他繼承了王澤普的治廠經(jīng)驗,并結(jié)合自身條件加以運用。比如:王澤普有個智囊團,其中主要人物,人稱“四大金剛”,都是各有所長的專家。姜長華同樣依重這個智囊團,并十分注意發(fā)揮在任的和卸職的老同志的積極性。在老同志面前,他是好學的學生,但不是謙恭的晚輩;他尊重老同志的經(jīng)驗,又充滿年輕人的自信。老同志既肯指點他,又很佩服他。小的管老的,在無縫廠,好使。
他腿勤。下面有什么事情含糊扯皮,他都愿意親自去看一看。他本來就是從基層上來的,廠內(nèi)主要生產(chǎn)崗位都呆過,什么事情一看就明白。明白了就當場拍板,自然就令行禁止。
特殊情況他也特殊處理。熱軋140機組3號爐爐梁出了故障。為了不影響生產(chǎn)進度,他下令冒高溫進行搶修。車間主任、科長、技術(shù)員、檢修工站了一排,都有點兒猶豫。他帶頭鉆進去,那一排人立刻站不住了。
他不是一個僅僅能應付局面的領導。在他主持工作期間,該廠在生產(chǎn)預測、環(huán)境保護、文明生產(chǎn)等方面均有建樹。
今年7月8日,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同志視察了鞍鋼無縫鋼管廠。鞍鋼經(jīng)理于保剛同志向趙總理介紹說:“這是無縫鋼管廠生產(chǎn)副廠長,姓姜。王廠長出國了,由他代理廠長。他是我們鞍鋼最年輕的廠長?!壁w總理仔細地看著姜長華,握緊他的手說:“好啊?!苯L華陪同趙總理參觀了工廠并匯報了生產(chǎn)及技術(shù)改造情況,趙總理高興地說:“你們廠搞得不錯呀?!彪x開之前,趙總理興猶未盡地說:“這個廠的匯報我還沒聽夠?!?/p>
也許有人會說,姜長華沿行的道路,恐怕過多平坦而過少坎坷了。這話并不算錯。從技術(shù)員到廠長,他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臺階;每蹬上前面的臺階之先,又總有一段機會積蓄力量。加上王澤普的幾年經(jīng)營,廠內(nèi)已經(jīng)建立起一套強有力的指揮系統(tǒng)。這些,為姜長華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然而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姜長華并非剛一入廠便生出要當廠長的念頭的,象人們通常所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樣。他不過有一個非常簡單卻又實實在在的信條:事情無論大小,只要是我干的,就一定把它干好。只是在當了工長之后,他才開始注意鍛煉、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管理才干;而一旦認準王澤普的治廠經(jīng)驗行之有效,他又以年輕人的熱情和主人翁的責任感,不顧廠內(nèi)外的種種非議,力主推行。他不斷地學習,也不斷地走向成熟,終于以扎扎實實的作風,雷厲風行的手段,逐步樹立起一個企業(yè)管理者的威信,從而具備了當之無愧的廠長資格。
“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兩相結(jié)合,便誕生了姜長華的成功。
姜長華同王澤普不乏相象之處,然而也有不同。
姜軋鋼專業(yè)畢業(yè),又有過在廠內(nèi)各主要生產(chǎn)崗位負責的經(jīng)歷。如果說王澤普更善于運籌帷幄,姜長華則長于現(xiàn)場指揮。
姜精力旺盛,腿腳勤快,如果說王澤普處理問題有豐富的經(jīng)驗為基礎,姜長華則更多地依賴于實際調(diào)查。
王澤普在獎罰面前,頗有些“六親不認”;姜長華遇到原則問題,也一樣對事不對人。但如果把之稱作“鐵腕人物”“鐵血廠長”,姜則比較注意態(tài)度、方式,處理人際關(guān)系時相對謹慎。
王澤普想干什么事情,先把預期目標亮出來,造成壓力,以求背水一戰(zhàn);姜長華做事,則先不聲張,等干出來再讓你吃一驚。
就象世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兩粒石子。姜長華同王澤普的不同之處,構(gòu)成了兩位廠長風格上的細微差異。差異本身,并不是孰高孰低的標志。重要的是,在無縫鋼管廠,王澤普有了姜長華這樣一位接班人。
王澤普問姜長華:
我不在廠期間,你有什么處理不了的事情嗎?
姜長華回答王澤普:
沒有,該處理的我都處理完了。
王澤普說:
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副手。
試想,我們有多少作副手的,敢于象姜長華這樣直率地回答他的上司呢?在并不少見的情況中,副手們常常是要客套一番的:哎呀,您可回來了。這兒離了您,還真轉(zhuǎn)不開磨呢。
在某些武大郎開店式的領導面前,如此客套似必不可少。然而王澤普在欣賞姜長華的能力的同時,更贊許姜長華的直率。他認為廠長就得具備廠長氣質(zhì),如果可以簡單地把廠長氣質(zhì)概括為兩點,那么一是現(xiàn)代管理才能,二是在事業(yè)上一股咄咄逼人的勁頭。兩相比較,后者更為難得。
姜長華的確有些咄咄逼人。
記者問姜長華:
事實已經(jīng)表明,在你代理廠長的幾個月內(nèi),你干得挺出色。但你有沒有這個思想準備:設想王廠長較長時間不在廠,比如兩三年、三四年或者更長,你會怎樣呢?
姜長華回答:
我有這個思想準備。如果你講的情況出現(xiàn),我自信干得決不會比現(xiàn)在差。
記者把此話告訴王澤普。
王澤普說:
我完全相信這一點。我要補充半句:姜長華肯定干得會比現(xiàn)在好!
我預感到,他要和我競爭,并將最終把我擊敗。我就是要給他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來擊敗我。從廣義上講,是讓他們來敗擊我們;或者換句話,是我們被他們?nèi)《?/p>
論年齡,我已經(jīng)沒有幾年廠長好當了。站在小姜面前,我如同一匹老馬面對著一頭初生牛犢,感覺到一股虎虎生氣。但老馬和牛犢又各有長短優(yōu)劣。我要盡我的能力,在我的任內(nèi),達到一個比較高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我的前任所沒有達到的,也是我的后任不會輕易超過的。我相信小姜會超過,但我也得讓他費些力氣。
王澤普和姜長華,兩位廠長,一老一新。在他們身上,既體現(xiàn)了作為個人的鮮明性格,也展示著作為企業(yè)管理者的寬廣胸襟和十足自信。長江后浪推前浪,這是規(guī)律,也是我們事業(yè)的希望所在。
無縫鋼管廠的干部、工人中有這樣一種說法:
王澤普開創(chuàng)了無縫廠的目前局面,姜長華是無縫廠的未來希望。
記者用這句話為兩人作結(jié),并且相信,其意義決不僅局限于某兩個人物、某一家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