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儒
胡思升的《人海沉浮錄》是他在近幾十年現(xiàn)實生活中采擷的真人真事片斷。讀著它,猶如站在人海岸邊,看著波翻浪涌,聽著濤聲澎湃。有人從這大海的底層,劈波斬浪,升騰浪峰;有人經(jīng)不起摔打,從浪峰跌入海底;也有人在海浪中,飄飄搖搖,上上下下,了此一生……在這人群中有叱咤風云的元帥、總統(tǒng),也有畫壇新秀、影壇明星……雖屬片斷,但可以說,每個人都是一部歷史,而本書的可貴處也就在于歷史感。書中寫了宋慶齡、彭德懷、陸定一、王觀瀾、鐵托、戴高樂、沈醉、江青、葉群、羅別愁、王安娜……這一批正面的、反面的、近百年來不同程度地左右歷史的人物。作家通過對他們的某些生活片斷的抒寫,對他們的某段歷史某種情操做了發(fā)人深思的結(jié)論。比如,在《不唯心,不唯上,只唯實》這篇人物特寫中,作者在王觀瀾同志追隨黨走過的五十六個年頭中,重點抓取了五七年反右、五八年大躍進和七九年撥亂反正等歷史性關鍵時刻的言行,烘托出王觀瀾同志說實話辦實事的真正共產(chǎn)黨員的形象。僅僅幾個片斷,既寫出了王觀瀾一生為人處世的歷史,也反襯出近幾十年來我們黨內(nèi)“左”的歷史。再如《沈醉近事》,作者從“近事”入手,開拓“往事”,短短兩三千字的文章即把過去人們心目中“心狠手辣、拳槍全能、無惡不作的兇神形象”,衍變?yōu)椤白R大局、明事理、關心民族的命運、樂意助人”的“文人、書生和充滿愛國之情的”作家、政協(xié)委員。有人也許尚記前嫌,有人也許仍難理解,可是,歷史在前進,每個人都在前進的歷史中走著自己的路。這路,有的平坦,有的曲折,但無論如何,都是歷史,而歷史是最有教益的。作者以此為準繩,就鑄定了其作品的價值。
作者所選擇的素材、人物,有的是讀者久聞大名而不知底里的,有的是被生活和誤解掩埋了幾十年,如今被開掘出的強者和英雄,也有的是在藝術領域里剛露頭角就顯得妖嬈獨具的花蕾。諸如半生伴隨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半生追隨共產(chǎn)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女政治家宋慶齡,她的日常生活竟和大多數(shù)有教養(yǎng)的女性一樣,喜歡刺繡、繪畫、養(yǎng)鴿,夜晚,她最喜歡享受的是彈奏貝多芬的樂曲。而“文革”中一關十三年的陸定一為什么被關押、受到怎樣的迫害、為什么大難不死?當年的藍蘋為什么那么害怕當年的阿桂?十八年前,江青為什么那么氣急敗壞地指使打手,一夜之間就抄了上海文藝界五位知名人士的家?葉群是怎樣利用她中學時代的追求者,使自己這個混入黨內(nèi)的假黨員,有了一段“白璧無瑕”的黨員歷史?鐵托在政治和權利上是怎樣對待他的妻子兒女的?戴高樂的夫妻之間是怎樣相處的?希臘女船王婚變的政治背景是什么?這些,作者都用他占有的資料,娓娓道來,使讀者別開眼界。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題材的寫作并非是在搜奇覓勝,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其真正的價值是紀念歷史,開拓未來。
作者曾說:“我喜歡寫讀者想知道而又不易知道的題材。可生活中的素材是浩如煙海的,如何抓其特點,塑造形象,點到而止,這是寫作中應該經(jīng)常想到的,因為作者要懂得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弊x《人海沉浮錄》,深諳作者用心。這么多著名人物的素材要是放在一個惜材如命的作者手里,大概每人都要寫上上萬言的,可他卻篇篇高度濃縮,只是幾千字了事。他認為:讀者要知道的都知道了,何必再浪費他們寶貴的時間!的確,說短話,作短文,生活需要,新聞需要,文學也需要。作者寫人簡潔嚴正、畫龍點睛的筆法,是值得肯定的。
作品的不足之處,可能在于作者在多年的記者生涯中,不僅寫新聞、特寫、通訊、報告文學,也寫了大量的評論、社論,因而在寫人時,總還有客觀地觀察、評論的痕跡,這樣,就缺少作者與人物溶為一體、互為愛憎的感情交流,多少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人海沉浮錄》,胡思升著,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二月第一版,1. 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