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34歲,兩年前是翻砂工,現在是湖南湘潭師專的副教授。他連初中文憑都沒有,卻走上了大學講臺。那么,他是怎樣走上大學講臺的呢?
萬里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擔任小學教師的母親,以微薄的收入維持六口之家的生活。后來,繼父長期癱瘓在床,母親因病退職,14歲的萬里讀完初中一年級被迫退學,領著妹妹推板車,維持全家人的生計。
生活的艱辛,并沒有磨滅萬里心中的理想之花。他要學習,要做一個對祖國、對人民有用之人?!叭绻敲倒澹倳_花的?!备璧碌拿?,激勵著他走上了自學成才道路。
不論是做臨時工,還是當翻砂工,萬里從不放過工休時間,貪婪地閱讀《本草綱目》、《金匱要略方論》等醫(yī)藥典籍。
萬里不逛公園、商店,他的業(yè)余時間都花在“三點一線”上:圖書館——書店——宿舍。在工廠,一般都不喜歡干零點班,但萬里卻長期要求上這個班,以便白天到圖書館看書。
學徒工工資只有十八元,他交給媽媽十三元,規(guī)定自己中餐不超過一角錢,一頓只吃一個燒餅,省下錢來買書。
春節(jié),廠里會餐,同志們到處找不到他,吃完飯,才發(fā)現他躲在一個地方讀《中國醫(yī)藥史》教材。
就這樣,幾年的時間,他圍繞著中國醫(yī)藥史、閱讀了大量的古漢語、醫(yī)學、中外文學名著、歷史和哲學著作,讀了上千冊書,做了三十萬字的資料卡片。為了重點研究宋代醫(yī)史,他在一年中讀完了整整一部《宋史》,四百九十六卷,還讀了宋元野史、筆記、雜纂、方志等一百多種。
萬里的書來之不易,十多年來,他靠著壓低再壓低生活水準擠出來的錢,買下了價值一千五百多元的書籍。一位歷史學教授感慨地說:“我的文章是用汗寫的,萬里的文章是用血寫的?!?/p>
萬里認為,自學之路是艱苦的,但是,只要勇敢地跋涉,就一定會感到充實,體會到人生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