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主:十年苦苦追索的政治課題(1978~1988中國青年思想錄(之三))

      1988-08-23 03:48鄭里
      中國青年 1988年5期
      關(guān)鍵詞:民主

      鄭里

      “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

      灑血祭雄杰,揚眉劍出鞘?!?/p>

      沉重而莊嚴的“四五運動”,伴著這聲聲血淚,字字千鈞的怒吼,長存于中國的歷史,也長存于每個中國人的記憶。

      那是一場光明與黑暗的搏斗;

      那是一場科學與迷信的搏斗;

      那是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搏斗!

      如同偉大的“五四運動”弘揚民主與科學的精神一樣,“四五運動”啟迪了新一代中國青年由此走上探索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道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

      1978年,是培育和造就青年思想者的年代。

      我們黨開始在思想路線上恢復(fù)實事求是的原則,開始在巨大的創(chuàng)傷之后痛定思痛,反省自身。于是有了思想解放運動,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討論,這一切,也使剛剛從四五運動的暴風驟雨中得以沉靜下來的一代熱血青年,能夠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開始對歷史、對社會的思索。漸漸地,他們從激憤的情感走向冷峻的理智,一個個尖銳的問題被拋了出來:

      中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十年浩劫這樣的悲???

      “四人幫”為什么能夠那樣橫行,而中國人民又為什么竟容忍了他們?

      今后怎樣才能防止這樣的悲???

      ……

      從那本用高昂的代價寫成的歷史教科書中,青年們找到了一個共同的答案:制度上的不民主,法制上的不健全,思想上的現(xiàn)代迷信,是我們民族產(chǎn)生悲劇的深刻根源!

      于是,聲討現(xiàn)代迷信,呼喚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成為一代青年思索后的第一個強烈愿望。

      1978年9月,復(fù)刊后的第一期《中國青年》,繼承光榮的傳統(tǒng),率先發(fā)表本刊特約評論員文章,號召中國青年們站到解放思想,破除現(xiàn)代迷信的前列。同期還發(fā)表《革命何須怕斷頭》的通訊,勇敢地為當時還未平反的天安門事件和“四五”英雄正名,并將“四五運動”的一批詩抄奉獻給讀者。

      這些舉動如果是在此時此刻的今天,并無非凡之處,而在當時,卻需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堅持真理的執(zhí)拗。因為,嚴冬畢竟剛剛過去,深層的凍土依然凝固,“凡是派”還固守著神圣的僵化和教條,1978年9月10日,已經(jīng)出了4萬份的第一期《中國青年》被停印停發(fā)。

      9月14日,中國青年雜志社組長以上的干部被召集到人民大會堂開會,會議一直開到深夜0點50分。當時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汪東興做了長篇講話。他首先念了華國鋒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有關(guān)“天安門事件”和“兩個凡是”的講話段落,然后說:“你們的文章符不符合華主席對天安門事件的估價,為什么還要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你們利用社會輿論壓中央,把矛頭指向黨中央……今天你們不交待,搞不清楚不行?!泵鎸毫Γ吨袊嗄辍返耐緜儞?jù)理力爭。值得慶幸的是,終于,這本刊物于9月15日得以出版。她以特有的鋒芒和銳氣為正在思索的一代青年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

      此后,《中國青年》如旗幟,如號角,又連續(xù)發(fā)表了許多青年人為民主吶喊的文章:

      —《要大力發(fā)揚民主和加強法制》

      —《做保衛(wèi)和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戰(zhàn)士》

      —《社會主義民主的新開端》

      —《紀念張志新》

      —《“四五”運動給我們的啟示》

      —《讓社會主義民主之花盛開》

      從無聲的中國到有聲的中國,從只有一張嘴巴發(fā)出聲音的中國到議論紛紛的中國,在這片變化和新生的土壤上,民主的萌芽頑強地生長起來。

      寫到這里,我們無可回避地要寫到兩個曾經(jīng)十分敏感的現(xiàn)象:

      1978年11月,北京出現(xiàn)了“西單民主墻”。青年們以大、小字報的形式,張揚自己的思考、張揚自己的主張,張揚自己的狂熱,張揚自己的偏激。在這面墻上,各種思想交鋒,各種思想?yún)R合,青年們就許多深邃的政治和理論問題進行探討。諸如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經(jīng)濟理論;民主與法制建設(shè);封建主義傳統(tǒng)對我國現(xiàn)實政治、文化的影響等等。其中《逐步廢除官僚體制和建立巴黎公社形式的民主制度》《四五戰(zhàn)士談民主》等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當然,這其中有些理論不免幼稚甚至荒謬,也有個別人企圖利用民主墻制造混亂,而且,大字報的形式或許已不可取,但是,當我們今天以一個唯物主義者的態(tài)度來重新看待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不應(yīng)該否定的是一代青年對民主付出的真誠。

      與此同時,一些青年還以自辦刊物和社團的形式參與了民主問題的討論,各抒己見。有的青年談到:我們的父母及我們個人都是黨的現(xiàn)行政策下的“既得利益者”,為什么我們不安分守己地享受,而要學理論,辦刊物呢?因為要防止“四人幫”這樣的丑劇重演,就不能只滿足于打倒“四人幫”幾個人,而要研究如何鏟除產(chǎn)生“四人幫”的土壤,努力健全民主制、保障人民能夠掌握對干部的選舉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罷免權(quán)。有的青年說,現(xiàn)在理論上的危機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有許多空白需要填補,理論的空虛使青年走到一起來,同時產(chǎn)生一種共同的政治責任感。盡管這些民刊和社團在后來有的改變了初衷,有的出現(xiàn)了失誤和問題,有的對當時的國家形勢沒有起到好的作用。但是,當我們今天重新來看這個現(xiàn)象(包括“西單墻”形式),可以說,在當時的日子里,在人民反映呼聲和意愿的渠道尚不如今天這樣比較暢通的情況下,這些方式都是對民主形式的一種探索,哪怕它是失敗的,失敗本身是有意義的。

      不可回避的問題還有,在那段時間里,缺乏民主生活錘煉的社會,缺乏民主素質(zhì)的青年,確確實實暴露出極大的弱點和局限,他們急于求成,企望一覺醒來,民主就能實現(xiàn)。他們忘記了,動亂過后,百業(yè)待興,一些積重難返的事情黨和國家還無力馬上著手解決,他們把知青大量返城一時安置不了,有的冤假錯案一時平反不了,知識分子政策一時落實不了,經(jīng)濟形勢一時好轉(zhuǎn)不了等問題歸罪于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把黨此時的困難等同于文革中的腐敗。有人對黨產(chǎn)生了懷疑,有人甚至給美國總統(tǒng)卡特寫信,要求美國式的民主。他們錯了!今天,當我們重新提起這個話題的時候,他們中的許多人無不為當時的膚淺和偏頗感到深深的愧疚。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代青年追索民主進程的顯著特點是:在覺醒中思索,在懷疑中批判,在追尋中吶喊。

      這只是一個純真的開始。

      懷疑不是歸宿。批判不是歸宿。吶喊同樣也不是歸宿。

      一代青年在前進和挫折中愈來愈清醒地意識到,要尋找通往民主的真正途徑,需要行動,需要實踐,需要參與活生生的生活。用口號和文字堆起來的民主不值錢。

      198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按照新的公民選舉法在一些地區(qū)進行了公民選舉的試點工作。

      這個消息,使渴望民主、渴望參與的青年們振奮。

      選舉,也許是最容易被當代青年理解為民主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在西方已經(jīng)有了久遠的歷史,但是它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封建專制歷史的古老國家,還只是一個書本上的概念。我們也曾實行過公民選舉,但許多人并不懂得選舉的權(quán)力究竟意味著什么,也沒有建立起發(fā)揮那種權(quán)力的社會機制。人們只知道,到了18歲就有了選舉權(quán),選舉就是為一些不認識,不相干的人在選票上畫一個圈。然而人們?nèi)匀蛔院?,因為這畢竟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一種形式。到了文革,連保持這種形式的權(quán)力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指定接班人制度。青年們像痛恨“四人幫”一樣痛恨著這個干部選拔制度,像渴望甘雨一樣,渴望在新的選拔方式中,體現(xiàn)自己的權(quán)利和價值。當時,許多青年認為,西方的競選,可能是在中國實現(xiàn)民主,徹底否定“四人幫”專制政治的一條出路。對于這條路的概念,青年們或許是模糊的,但西方發(fā)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和較高的經(jīng)濟、生活水平卻使青年們相信,這條路并非完全黑暗。于是,有些愿意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們想試著走這條路。

      1980年5月上海師范大學的一名學生首次提出以公民身分競選人民代表。爾后,上海復(fù)旦大學的6名學生在寶山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提名過程中,發(fā)表了“競選人民代表”的聲明。這些學生紛紛公布自己的簡歷,發(fā)表競選的口號、綱領(lǐng),召開選民座談會,回答選民詢問,其口號和綱領(lǐng)大都是民主、法制與中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等問題。

      競選熱很快蔓延到北京。北京大學一分校一名學生在10月16日早晨首先貼出了“競選宣言”和“競選綱領(lǐng)”。17日下午由學生會出面組織答辯會,有400多人到會,氣氛嚴肅而認真。此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紛紛自發(fā)形成了競選人民代表的運動。10月的北京高校,被鼓掌聲、提問聲、演講聲、哄笑聲,以及敲擊飯盆聲打破了往日的寧靜。

      這不能不說是一段難忘的插曲。對此,上下左右曾褒貶不一,但這些都應(yīng)當屬于過去。也許大學生們當時走得有些偏,有點遠;也許當時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還不能承受和容納這一切;也許他們自己不過是在用小生產(chǎn)者的空想模仿西方的選舉形式,但這無疑是新的嘗試,無疑是為推進民主進程作出的努力。今天,競選不僅已經(jīng)成為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種現(xiàn)實的渴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開始實現(xiàn)。差額選舉則在民主選舉形式上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85年前后,一些群眾團體、中小型市縣紛紛進行了差額選舉的嘗試:

      1987年,遼寧、北京等幾個大城市也分別差額選舉了團省市委領(lǐng)導(dǎo);

      1987年9月,黨的十三大采取無記名投票、差額選舉的方式,產(chǎn)生了黨的最高領(lǐng)導(dǎo)機構(gòu)。

      這種選舉制度雖然還不很完善,選民們的選擇權(quán)力還不大廣泛,選舉制度還不夠科學,雖然這其中還不能剔除不正之風和營私舞弊,但是,這個制度進步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政治的透明度。

      選舉只是青年實踐民主、參與國事的一種方式。我們黨所領(lǐng)導(dǎo)的日益深入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在一個更廣闊、更深刻的領(lǐng)域內(nèi),為推進和建設(sh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chǔ)和思想基礎(chǔ),它使得真正的民主和青年們對民主的渴望一步步成為社會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事情。它使青年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參政議政的可能和機會,并在這一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多種多樣的參政議政的民主渠道和民主形式。

      《經(jīng)濟日報》記者在《新的觀念在中國》一文中對此作了如下的描述:

      “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政治體制的改革。不是‘為民作主,而是‘民要作主,這口號集中體現(xiàn)了人們對社會主義民主的再認識。

      “政治禁區(qū)的突破,使‘言論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實現(xiàn)?!巳俗晕!f馬齊喑‘見人只說三分話的沉悶空氣從中國大地一掃而光。人們披肝瀝膽、無所顧忌地議論國政,鞭撻時弊,爭以一吐為快。

      “個人迷信、‘忠于首長的觀念土崩瓦解;

      “以言代法、以權(quán)代法的觀念正受到猛烈沖擊;

      “民主、平等、協(xié)商的政治環(huán)境正在形成;

      “‘賽馬頂替‘相馬也呼之欲出。

      “在廣東,縣以上領(lǐng)導(dǎo)干部實行‘民主評議、民意測驗、民主推薦。

      “在山東煙臺,市直屬機關(guān)領(lǐng)導(dǎo)人由群眾‘公開考選。

      “‘假如我是廣州市長,多好的活動呵!這決不僅僅是一種假設(shè),它是我們民族走向政治生活民主化、經(jīng)濟管理民主化、社會生活民主化的一個重要的契機。

      “當深圳蛇口工業(yè)區(qū)管委會年滿8歲的時候,1987年5月,管委會改為董事會,這不僅僅是名稱上的變換,而是實質(zhì)上的變革。董事的選舉首先由選民無記名投票選出候選人,再由候選人與群眾直接見面,發(fā)表競選演說,接受質(zhì)詢,進行答辯。外國報刊在評述這一民主選舉時說:蛇口的壯舉產(chǎn)生了自1949年以來中國第一批由選民直接選舉的地方官員?!?/p>

      更令人欣喜的是,1988年春天,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第一次出現(xiàn)了反映代表個人意愿的反對票、棄權(quán)票,第一次出現(xiàn)了人民大會堂上的公開對話。兩個大會贏得了全體人民認真的關(guān)注。值此我們的民主進程有了一個新的轉(zhuǎn)折,這種轉(zhuǎn)折中孕育著新的希望和思索。

      然而為著歷史的進步,沒有不付出代價的。應(yīng)該說,曾經(jīng)轟動全國的1985年的“9.18”學潮,1987年元月前后的學潮,都是我們?yōu)槊裰鬟M程交納的高昂的學費。這兩次學潮的初衷同結(jié)局形成一對矛盾。以反對官僚主義,要求擴大民主自由的含義開始,卻以各級組織系統(tǒng)必須采取控制措施告終;以報效祖國推進改革的熱情開始,卻以引起社會生產(chǎn)生活秩序的不穩(wěn)定告終。青年們終于在為高尚的初衷所感動的同時,也為不盡人意的結(jié)局而難過。太理想化了,太不了解中國的實際,太盲目了,中國不是美國—青年們開始認真反思著自己的舉動,開始重新走向社會,走向民眾。社會也同時開始再一次了解青年,認識自身。

      應(yīng)當說,在模仿中實踐,在實踐中參與,在參與中突破,是在為民主吶喊之后,青年追索民主進程的新的特點。

      這只是行動的開始!

      我們走過了十年。

      當年那些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熱血青年,多已成為深沉而堅毅的男子漢;當年那些剛剛步入社會,對一切充滿美好幻想的同學少年,也開始具備思辨和審時度勢的能力,羽翼正在豐滿。幾度春秋,幾度風雨,苦苦追索民主進程的一代青年已經(jīng)走向和正在走向成熟。

      透過這一代人,我們會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的肌體里已生長出許多嶄新的素質(zhì):強烈的民主意識,獨立意識,平等意識,公民意識,這一切,都標志著中華民族在現(xiàn)代文明的歷史跨越中,終于邁出了那遲到的一步!

      同我們的民族一樣,這一代青年也在進行著自我跨越,他們在自己走過的足跡中,重新審視自己的追求,重新理解民主的含義。

      今天談到民主,沒有誰再簡單的把民主僅僅看成是反官僚主義和特權(quán);看成是造就“李向南”式的青天為民請命,與民作主;看成是人人的意志都得到體現(xiàn);看成是搞群眾運動;看成是工作作風問題。青年對民主的概念理解變得深沉而深刻起來。

      青年思想家嚴家其說:“我認為民主是一種團體的決策機制,這個團體經(jīng)過直接或間接的方法,按照預(yù)定的程序和多數(shù)規(guī)則,來決定或修改團體的決策,這就是民主。民主并不在于一定作出絕對正確的決策,,而在于可以通過預(yù)定程序修正錯誤決策。團體有多種多樣,包括政黨、立法機關(guān)、俱樂部、工會、科協(xié)以至整個國家。并不是一切團體在決策時都要采用這種機制。

      “民主離不開程序,沒有程序就沒有民主。程序也要制度化。開會要講究如何動議,如何辯論、投票、提名、選舉,雖然這是政治常識,但在今天的中國還不受重視。許多人對‘簡單多數(shù)‘特定多數(shù)‘絕對多數(shù),這些概念都不了解,把沒有程序的‘協(xié)商看作‘民主,這是一種思想障礙。”

      對于民主的實現(xiàn)過程,青年們也有了比較成熟的思考。青年政治學家王滬寧副教授認為:“政治形式,民主形式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經(jīng)濟、文化中生長出來的,是一個生態(tài)生長過程,不能移花接木,也不能揠苗助長”。他說了一句精彩之語:政治形式不是擺設(shè),也要看它的社會效益。高度民主當然是發(fā)展方向,能健康推進民主的社會,才能從根本上長治久安。但民主本身是一個發(fā)展過程,只有與一定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相適應(yīng)的政治民主形式才是最好的政治民主形式。

      應(yīng)該承認,民主至今對我們還是一個新課題,短暫而幼稚;對于民主的承受心理和能力,至今也并不堅韌。但是,勿庸置疑,一個真正走向成熟的民族必然會建立起真正成熟的民主;一代走向成熟的青年必然會以成熟的態(tài)度去學習和建設(shè)自己所向往的民主。盡管,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盡管這可能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課題,盡管可能還要探索一個又一個十年,但是這代青年已抱定了信心和希望。

      從覺醒到吶喊,從吶喊到參與,從參與到反思,一代青年在十年的苦苦追索中留下了堅定的足跡。

      當然,這也還只是一個完善的開始。

      猜你喜歡
      民主
      人民民主好在哪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生態(tài)民主
      美國的民主與尊嚴
      以政協(xié)參與立法深化協(xié)商民主
      關(guān)于現(xiàn)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中國的民主無須別人說教
      協(xié)商民主與偏好轉(zhuǎn)變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芷江| 永兴县| 商洛市| 阿合奇县| 洞头县| 靖江市| 汝阳县| 太湖县| 永平县| 涪陵区| 长葛市| 普兰县| 廉江市| 五河县| 锦州市| 措美县| 阜康市| 石台县| 玉门市| 苏尼特左旗| 平邑县| 六盘水市| 治多县| 交口县| 福州市| 平陆县| 鹤山市| 武威市| 军事| 句容市| 会东县| 石柱| 汾西县| 松江区| 纳雍县| 托克逊县| 兰西县| 扎兰屯市| 福清市| 东辽县| 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