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象棋起源于何處,一般說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外來說”。此說認為,象棋最早產(chǎn)生于古印度。象棋產(chǎn)生后,由于它的娛樂功能,很快普及開來,并傳向波斯、阿拉伯和歐洲諸國,那里的象棋經(jīng)與當?shù)匚幕嘟Y合,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國際象棋;在另一個方向上,象棋經(jīng)由緬甸、東南亞至中國,經(jīng)與漢文化結合,演變成了中國象棋。
另一種說法認為,象棋是中國文化的產(chǎn)物。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楚辭》中已有象棋的記載,那時流行的是一種文博象棋,每方棋子有六枚。南北朝時象棋開始盛行。到了南宋,中國象棋基本趨于定型,其形制和現(xiàn)代的象棋已完全相同。明清兩代,是象棋名家輩出的時代,并有大量的棋書問世。
后來,中國象棋越出國境,流傳到了世界各地,日本和東南亞諸國尤盛。中國象棋從1956年起被列為國家體育項目,1982年起實行了棋手等級稱號條例和等級分制,棋手等級分為特級大師、大師、一至三級棋士等五種。
(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