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
商海如潮,驚濤拍岸。當共和國的巨輪意氣風發(fā)地進入20世紀90年代的歷史門檻,當共和國的公民一個個都神采飛揚忙于發(fā)家致富的時候,作為一名軍人,我卻時時感受到有一種憂慮在內(nèi)心強烈地涌動著、折磨著,而且已經(jīng)到了不吐便將永遠無以安寧的地步!
如果不是不久前我到部隊代職5個月、爾后到開放地區(qū)的部隊調(diào)查1個月,抑或不是為此而專門約集駐京各大單位中的20多位軍界同仁專題討論了一次,絕對想像不到我軍官兵時下生活環(huán)境的艱苦狀況,盡管8年前我也是一名駐扎在山溝的基層干部。竊以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我軍正面臨新的挑戰(zhàn)、亦未必不可以說是危機。我們的基層干部眼下所忍受的決非僅僅在于物質文化的貧乏,還在于每每為籌不足一年一度的探家之資而發(fā)愁、為老家還不勝還的欠賬而發(fā)愁,有的甚至連自己的妻子也保不住。一位團級干部不無幽默但聽來卻感凄然地對全團干部說:誰有本事娶個漂亮姑娘來為我們團隊增光增色,就獎勵誰!
朋友們下部隊調(diào)查回來對我說,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軍人就意味著貧窮。有這樣一些說來幽默、聽來又讓人心酸的故事。一次,部隊一輛舊吉普車撞在地方的奔馳車上,責任主要在軍車一方。但當民警看到吉普車是軍車后,訓斥地方司機說:“讓誰的車撞不好,偏讓軍隊的車撞上,他們哪有錢給你修?快走吧!”另有一位青年軍官參加同學聚會,大家都把好菜往他盤子里夾,并說:“你們平時吃不到,多吃點!”吃過飯大家共同付賬,唯獨不收他的,理由是“當兵的沒幾個錢”。這種反差也表現(xiàn)在其他方面。某部營房是50年代修建的,當時被老百姓認作共產(chǎn)主義的象征,而今地方都蓋起了新穎別致的小洋樓,而部隊的營房卻是殘破不堪。一路之隔,形同“兩個世界”,以至部隊有些官兵把中間馬路稱作“柏林墻”,把部隊地方比作“東西德”。據(jù)說在廣州的一些地方單位,每年都組織員工到部隊營房參觀,進行艱苦奮斗教育。
有些事在地方的人們看來會感到不可思議。某高層領導下部隊視察,在一值勤點看到門旁有一堆破棉絮,很不高興,走到跟前方看清是一位身著軍大衣的哨兵,哨兵穿的已是一件街頭流浪兒亦不恥穿的軍大衣了。時至今日,我們還有戰(zhàn)士在住當年日本人住過的營房,穿抗美援朝時期的軍大衣。歷來為社會引以自豪的軍隊、為青年特別是姑娘們敬慕的軍人,而今卻陷入如此窘境,怎能不引發(fā)許許多多的思考!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說過:“兵者,國之大事也。”美國軍事家約米尼也說過:“假使在一個國家里面,那些犧牲生命、健康、幸福去保衛(wèi)國家的勇士們,其社會地位反而不如大富賈,那么這個國家的亡國就一點都不冤枉了。”世界上任何有民族尊嚴的國家往往借助于軍隊來塑造一種精神的象征,表現(xiàn)到物質上則是軍人待遇的提高。不久前一個數(shù)十人的將軍代表團去泰國考察訪問,對比之下大家得到的基本感覺就是我軍官兵生活太苦了,難望他人之項背。即使是印度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其一個團級軍官的薪水,也可以請得起保姆、廚師和司機,可以買得起別墅。而我們的團職軍官能把老婆養(yǎng)好就算不錯。實際上我們今天的將軍們的工資已被有些商店的售貨員拋在后面。有人測算,當今軍地工資之比,已遠低于50年代。
我有一個從旅政治部主任位置上轉業(yè)到地方組織部門工作的朋友曾來電話,談到經(jīng)濟收入時以一句話來概括:轉業(yè)一年的存款超過了當兵22年的存款。并補充說,軍隊干部的工資聽起來不少,但就干干巴巴的那一點,即使一分錢不花;也不會有多少余錢,這一點是很能給人以啟示的,更何況軍隊干部還面臨轉業(yè)后的一切重新開始?
諸多反差無疑給人以價值體系紊亂的感覺,結果往往成為部分官兵獻身國防之熱情降低的誘因。比如地處沿海的一個省軍區(qū),去年有4個轉業(yè)指標尚分不出去,今年給了11個指標卻不夠分,后來增加到18個,卻仍然是僧多粥少。組織上理應做提高人們思想覺悟的工作,但僅僅靠覺悟眼下已無法解決一切問題。小平同志曾講過,無私奉獻對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短時間可以,長時期不行。還說:“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边@足以說明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勵人奮進的社會氛圍與科學運行機制的重要。
有鑒于此,危機意識理應產(chǎn)生,切不可讓軍隊干部本不高的希望變?yōu)槟昴晗M昴晔罱K冷了他們的心。軍隊既然是社會最優(yōu)秀的群體之一,軍人既然選擇了這一職業(yè)就理應首先想到奉獻。但是如果在困難與危機面前想到的是軍人,在利益與享受面前忘卻的同樣是軍人,這將是對軍人奉獻之高尚情操的濫用,將是逃避關心幫助軍人之責任的遁詞。
軍人的生活為什么這么苦?軍人的前途為什么突遇危機?這可以用美國人對我們總后勤部長口袋內(nèi)幾乎是世界上最少的軍費養(yǎng)活著最多的兵的驚訝作答。放在世界大范圍內(nèi)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的軍隊是怎樣的艱苦奮斗。以1991年為例,中國以300余萬大軍使用著330多億人民幣的經(jīng)費;而美國則是以2570億美元養(yǎng)活177.5萬軍人;日本以340億美元養(yǎng)27.5萬軍人。其他包括英、法、德等國家一般是300至400億美元軍費養(yǎng)活三四十萬軍人。即使發(fā)展中國家,如印度、伊朗、泰國,其人均數(shù)也遠遠高于中國。1990年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僅為280美元的印度,亦是以84億美元養(yǎng)活著126.5萬軍人。
軍費問題上,決非僅僅表現(xiàn)為軍人的待遇問題,我們的??哲娔壳吧腥狈h距離作戰(zhàn)能力,我們有什么理由高枕無憂?如果我們不增強國防意識,不適時更新軍事設備,我們將無以有效地保衛(wèi)國家權益。切記,中國的近代史是一個歷經(jīng)屈辱的歷史,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都無權讓民族史再次蒙恥!
言肺腑之意,筆者絕不贊成我貧窮的中國再拿出寶貴的經(jīng)濟建設之資用于軍隊。那么經(jīng)費的解決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再減軍隊;二是生產(chǎn)自救;三是考慮從那些大吃大喝、甚至不惜挪用救濟金購買豪華轎車的“官僚”們那里抽點“浪費稅”、“腐敗稅”,此亦未必不可。人們理應注意到,1992年全國公費吃喝、旅游費用據(jù)說已突破1000億元。我們在這里反復講軍費問題,決非僅僅為了官兵多拿幾塊錢,而是因為軍費的掣肘而導致我軍與外軍裝備的巨大懸殊已到了令人坐臥不安的地步。如今美軍可以在48小時內(nèi)把幾個機械化師運抵世界各地,他們每人有兩套裝備,一聲令下可以把備用品裝上飛機。打個形象的比喻,美國一個尉官的年薪超過我軍一個團全年的訓練費。就目前的軍隊裝備,我們恐怕是很難參與“海灣戰(zhàn)爭”式的高科技角逐的。筆者面對希望民族立于世界強國之林的國人,未必不可以提出一個沉重的問題:國之富民之裕,該靠什么作保證?!
在待遇方面,有人憑著對我軍原有的美好印象和良好愿望繼續(xù)以奉獻要求之,這種感情和愿望本身無可厚非,問題是能否解決根本問題。我們曾經(jīng)犯過、今天未見得不是在繼續(xù)著的一種錯誤:即把軍隊與軍人規(guī)定為全社會倫理道德的典范和精神追求的楷模,抑或把軍隊裝配成典型意義上的多功能道德組合體。如果這種傾向與軍隊的本質屬性、社會職能結合起來,并行不悖和諧發(fā)展,當然應予肯定。問題是我們往往走向極端,去刻意追求某種道德形象,而不是追求軍隊應有的職能——戰(zhàn)斗力的提高,這怎能不是一種扭曲?!
我們不能不看到,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們價值觀念的不斷變化,對軍隊建設已產(chǎn)生一系列影響,“盡義務、講奉獻”已不再像過去那樣成為青年人踴躍參軍的主要思想動機。我們正在面臨“誰來保衛(wèi)2000年的中國”的問題。一方面,“好男不當兵”重新出現(xiàn)在當今的現(xiàn)實社會中,使軍隊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不能不被兵員素質所困擾?!奥殬I(yè)化”已是各國軍隊的發(fā)展趨勢??梢钥隙?,中國軍隊最終也要走職業(yè)化的道路,這一點已從許多人那里求得共識。
軍隊職業(yè)化,既是實踐中的問題,也屬觀念的范疇,這中間有利益的成分在起作用。換言之,承認軍人的職業(yè)性特征,就必須在制定和出臺任何一項政策時盡可能照顧到軍人的切身利益。應該看到,戰(zhàn)爭年代軍人參軍,既是為階級翻身、為民族解放而戰(zhàn),也是為個人的利益和生存而戰(zhàn),特別是大家同處生死未卜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過著軍事共產(chǎn)主義生活,不需要也不可能考慮更多的物質利益。而今,青年人入伍除了依照法律服兵役外,往往帶有功利動機。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把從軍、特別是當軍官作為一種職業(yè)。既然是職業(yè)選擇,當然要進行比較,如果軍人這種職業(yè)長期付出多、得到少,而且到頭來沒有生活保障,就必然失去吸引力,不但社會上的優(yōu)秀青年不再向往部隊,原有的人才也會流失。這時再談提高戰(zhàn)斗力、加強質量建設,將為時已晚。
吸引人才和培養(yǎng)人才是所有國家都關注的,有海灣戰(zhàn)爭為證。伊拉克失敗的因素固然有種種,但其官兵的素質差絕對是一個重要原因,他們的士兵50%是文盲,炮兵只能打固定目標,跟蹤射擊這種極簡單的操作方式都難以做到,如此面對兵員文化素質很高的多國部隊豈能贏得戰(zhàn)爭的勝利?要知道,美軍軍官中31%具有高級學位,57%具有學士學位!我們既然不能夠把更多的優(yōu)秀青年吸引到部隊來,那么“職業(yè)化”就不能不說是質量建設的唯一選擇,然而這仍然離不開一個“錢”字!
在我看來,軍隊與軍人的希望,無疑首先應來自于自身的努力與改善,但這又是很難的事情。
其一,社會中的人們更希望軍隊與軍人是形象上的威武雄壯、品德上的完美無缺,個個是“雷鋒”,而不希望軍隊與軍人參與商海角逐、與民爭利。如果避開過程僅就結果而言,當然是正確的。問題是多數(shù)事情在過程與內(nèi)涵、結果與現(xiàn)象上都存在一定的距離。在道德形象方面,軍隊與軍人業(yè)已作出巨大而又不懈的努力,但這種努力和廣大官兵的熱情往往經(jīng)不起社會上許多人冷嘲熱諷的打擊。
其二,軍隊與軍人所作出的自我價值的認定,不管是基于什么樣的自信,往往在全社會價值趨向面前要么改弦更張,要么繳械投降。幾年前有人聲稱,她所見到的軍人大多是買票不排隊、乘車搶座位者,真想像不出軍人還會創(chuàng)造出什么價值。時至今日,一些人對軍人的扭曲認定又有了時代特征下的發(fā)展。那些富起來的大款小款們對“窮當兵的”更是輕慢有加。當帶著火熱的激情投身于國防事業(yè)中的青年,面對商人們的冷眼相看尤其是“你買得起嗎?”的發(fā)問時,怎能不豪氣頓消、自尊為之傷害,此時又何言獻身國防之志?!
當然,問題的可怕還不在于某一時某一事的表現(xiàn),而是在于觀念意義上的扭曲認定的形成。有人以為,國家富了,國防必然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天真的神話。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羅馬帝國不可謂不富足,然而一種全社會性的淫糜享樂風盛行之后,國民素質江河日下,最終徹底衰落。我國清朝時期,在滿清尚武精神熏陶下建立成長起來的八旗軍,馳騁中原何等了得!及至后來,官兵們由于受全社會頹廢之氣的影響,結果除了吸大煙、玩女人就是賭錢,甚至出操訓練也要花錢雇人代替,結果怎樣?當外寇入侵之時,一觸即潰、毫無戰(zhàn)斗力可言。
也有人認為,邊疆無戰(zhàn)事,無須強國防。這至少忽略了一點,無戰(zhàn)事并非出自世界戰(zhàn)略格局已走向平衡、各自的經(jīng)濟利益已得到正確劃分,而是我們尚具備一定的威懾力量,也是因為我們擱置了一些本屬自己權益的爭議與回收??梢韵胍?,當我們失去了既有的實力后,面對大量權益的受損害,此時才會感到悲哀,才會認識到軍隊與軍人的價值是那樣的須臾不可分離。事情往往是這樣的,珍貴的東西存在或擁有時未必覺得其珍貴,只有當其失去之后才能幡然悔悟。
竊以為,每一個有遠見有戰(zhàn)略頭腦的人——不只是軍人,也包括所有的青年理當認識到,國防意識歷來與愛國主義與社會普遍的道德水準緊密相連。當年李鴻章訪問英國時,無國歌而奏《采茶歌》,無國旗而升黃龍旗,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國防意識無疑是一種“家防意識”,人們的愛國意識不可能強,國防意識也必然弱。人們的國防意識、愛國主義的淡漠導致的必然是全社會責任感、義務感與道德感的喪失,必然是離心力的增大和各種內(nèi)耗的增多,必然是國家發(fā)展的內(nèi)驅力的降低??梢钥隙?,社會上出現(xiàn)的整體道德水準的滑坡,一定與以上因素有直接關系。
行文至此,有必要闡明撰寫此文的初衷:竊之憂思本不在于憂,而在于時時涌動于內(nèi)心、令人夜不能寐的強烈愿望——愿我中華民族強國力,振民魂,壯軍威!愿我中華民族永遠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