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J·D·里德
半個世紀前,T恤衫只是內衣的一種,難登大雅之堂,但時至今日,它成了人們的日常便服。
T恤衫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開始風靡美國。目前,全世界各階層男女老少都愛穿圖文并茂的襯衫,全球的T恤衫數(shù)量達數(shù)十億件。1990年,僅在美國便售出了10億多件。
T恤衫在今天隨處可見,但是很少有人想到它在變幻的服裝時尚中走過的非凡的歷程。T恤衫的意義超出了時裝的范圍,實際上,它是人類學家研究現(xiàn)行政治、男女交往、社會生活乃至文字風尚的素材。
究其根本,T恤衫起初是內衣,爾后發(fā)展成外衣。它的起源眾說紛紜,但很可能與航海有關。一種說法是英國水手奉命將內衣加上短袖以遮掩腋毛,避免皇室人員視察時看見腋毛有礙觀瞻。另一種說法則是十七世紀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卸茶的碼頭工人都穿這種短袖衣,人們把英文“Tea”簡化為“T”。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1913年,美國海軍規(guī)定水兵必須在工作服內穿水手領的短袖白色棉織汗衫,原因之一是為了遮蓋水兵的胸毛。
T恤衫是數(shù)百萬在軍中服役,特別是在熱帶地區(qū)服役的男女軍人珍愛的服裝。T恤衫總是顯得干凈整齊,而且容易洗滌。你可以用它擦皮帶扣和皮鞋,在需要的時候,也可將其充作枕頭或繃帶。許多男子以前從未穿過如此實用和舒適的衣服。正因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T恤衫成了受歡迎的汗衫——氣候炎熱時,人們身上往往只穿一件T恤衫。它是社會各階層男人日常穿的衣服,沒有貧富之分。
但是,T恤衫在男性工人中最為流行,對于他們來說,舒適才是至關重要的。那種露出腋窩的背心已被T恤衫取而代之,男人往往只穿一件T恤衫蔽體,T恤衫成了一種低檔的輕便服裝和無產階級的象征。1951年,馬龍·白蘭度在電影《欲望號街車》中所擔當?shù)慕巧?,鞏固了T恤衫作為美國工人階級服裝象征的地位。白蘭度扮演田納西·威廉斯筆下身強力壯但粗俗下流和游手好閑的斯坦利·科瓦爾斯基,他的一舉一動和言談話語都顯示出一種動物性欲的本能,他穿了件合身的T恤衫,露出發(fā)達的肌肉,很令人注目。
盡管樸素的T恤衫保持著陽剛美,但在這期間,穿T恤衫者的性別發(fā)生了變化。六十年代的年輕婦女不再穿罩衫、長及膝蓋的裙子和淺口無帶皮鞋,改穿T恤衫外加藍色牛仔褲或超短裙。T恤衫儼然成為激進的男女青年制服。
多年來,只有大學運動隊的T恤衫才印有文字。衣服印上文字,而且將內衣當作外衣穿的做法,最初只有美國的兒童著迷。他們要求在T恤衫上印上棒球明星或電視電影偶像。
史密森學會收藏品中最早印有文字的T恤衫是一件童裝,衫上印著“和杜威一起干”,讓人想起1948年紐約州州長托馬斯·杜威與哈里·杜魯門對壘,競逐總統(tǒng)不幸敗北。其它一些總統(tǒng)競選標語后來相繼出現(xiàn)在T恤衫上,但這類T恤衫仍是為不到選舉年齡的人縫制的。
不久以前,西海岸的賽車手和沖浪運動員把噴在賽車和沖浪板上的圖案印染在T恤衫上。在美國各地,素凈的和扎染的T恤衫成為年輕人衣柜中的必備服裝。但是,真正使T恤衫闖入印刷和論戰(zhàn)領域的則是越南戰(zhàn)爭。
正當人們逐漸習慣于表達思想的T恤衫時,一系列新技術促進了彩色服裝圖象的大規(guī)模生產。1970年《時代》周刊一篇文章寫道:突然之間,汗衫的熱潮在今年夏季卷土重來,但不是當作內衣來穿的。五顏六色的印了米老鼠等卡通形象或簡明標語的T恤衫,成為小孩和30多歲的人的絢麗新裝。4年后,《時代》周刊又寫道:全國各地數(shù)百家小型T恤衫服裝店為顧客提供的T恤衫印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和標語,顧客也可以自己設計圖案或標語。T恤衫的生產主要由大廠壟斷了,但裝飾圖案則是生機勃勃和百花齊放的小企業(yè)的天下。
毫無疑問,七十年代是T恤衫的黃金年代。它成了表達個性的極好媒介。在那個“披頭散發(fā)”的10年里,T恤衫可使陌路人瞬間成為知己——對于路人來說,T恤衫是你思想、喜好或意向的標志。
T恤衫不可避免地與明信片、壓花或舞會票一樣,成為收藏家的獵物。對于旅游者來說,T恤衫取代了三十和四十年代的手提箱標簽,它可以傳達“我的父母去了巴黎,給我的只是這件破襯衫”這類的訊息。
人們穿上T恤衫,不僅可以夸耀到過的地方,而且還可夸耀參加過甚么比賽,觀賞過什么音樂會,經歷過哪次地震和暴風雪。將T恤衫商品推銷計劃與搖滾樂隊配合起來,已是廠商普遍采用的推銷手段。新時尚,新案件,甚至新災難都會成為T恤衫圖案或標語的靈感來源。中東的“沙漠風暴”戰(zhàn)役剛結束,印有“推選諾曼當總統(tǒng)”(美軍司令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的T恤衫已遍布大街小巷。
T恤衫反映的不僅僅是狂熱、個人品味和純消費主義。毫無疑問,政治熱潮在七十年代達到高峰,但這股狂熱并沒有銷聲匿跡。婦女在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性戀者走出密室公開活動,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上街宣傳保護地球,他們的T恤衫除了具有挑釁性的幽默外,還表達了他們的政治目標。
即使在美國,穿T恤衫者在爭議的情況下受到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言論自由條款)的保護,許多人仍認為T恤衫傳播訊息的自由未免太過分了。美國許多學校禁止T恤衫傳播某種訊息,特別是那些宣揚性愛、吸煙、喝酒及吸毒的訊息。在馬里蘭州大洋城和特拉華州里霍博斯比奇等游樂勝地,由于T恤衫商人說他們可以在衫上印任何訊息,憤怒的居民已聯(lián)合起來反對銷售傷風敗俗的T恤衫。
T恤衫的一個偉大勝利是甩掉了領帶。男士對此感激不盡。對婦女來說,T恤衫提供了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用以取代難以打理的罩衫。在許多辦公室里,男人和女人在便裝夾克里面套一件單色棉織T恤衫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十四世紀,歐洲的貴族對富有的商人階級的崛起怨氣沖天,制定了嚴厲的禁止揮霍的法律,禁止暴發(fā)戶穿戴貂皮、錦緞,珠寶及其他象征要人地位的服飾來模仿貴族。藍色牛仔褲和T恤衫最初是平民百姓穿的,現(xiàn)在有錢人也穿了,可以說是富人模仿工人。
研究大眾文化的學者十分懊悔,因為他們多年來沒有認識到,T恤衫竟成為二十世紀歷久不衰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種時裝。不久前,紐約的時裝技術研究所舉辦了一次展覽,展出的全部是T恤衫,衫上記載了1991年的大事。華盛頓的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習俗、社區(qū)生活和政治歷史分館都有T恤衫藏品。
沒人知道T恤衫何時會銷聲匿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只要美國人想抒發(fā)自己的情懷,T恤衫便有可能留在他們的身上。
(夫龍摘自《交流》199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