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無 汪民安 張清泉 千里 沈常青 王舟波
“你干這個有什么用?”
“能掙大錢嗎?”經(jīng)常,我們會被這樣的話問住。仔細想想,這個世界掙到大錢的能有幾個?你活得不好是因為掙不著大錢嗎?你干活就是為了掙大錢嗎?下面這組照片和文字也許會告訴你一些什么——張競無(32歲,博士):
掙不到大錢可真不好
這是一間10平方米的宿舍,臥室、客廳、廚房、書房、辦公室多位一體。我和張博士就在這間屋子里談到了有關錢的問題。他對我說了這樣一番話:“我知道我自己是活到了一個‘金錢萬能的時代,除了天上的星星,有了錢,什么東西都可以買到,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也許沒有什么不好。
“唯一不好的是賺不到大錢。緊緊巴巴靠一點可憐的工資過日子。進不了豪華歌廳著不了高檔服飾自不必說,那點瀟灑那份氣派也會隨‘沒錢的冷風飄到九霄云外。有了‘大錢不一定好,賺不到‘大錢卻真不好。
“鄰居富了同學富了戰(zhàn)友老鄉(xiāng)表姨表嫂全都富了,憋足了勁打盡了算盤掰彎了手指要趕上超過,可就是不靈就是沒法,捶胸頓足也只是個‘扶貧對象。
“沒有大錢的日子是一種痛苦;有點小錢的日子是一種寒酸;完全沒錢的日子也許反而灑脫了……”
汪民安(26歲,白領):
小康最沒勁,白領最沒勁
掙大錢,當大資本家,是一種成就與舒適的好狀態(tài)。輕度貧困是一種追求自由的理想狀態(tài)。能維持基本的生存消費,以外的錢就不掙了。消費手段有兩種:智慧和金錢。智慧越用越多,而金錢一花就完。小康、白領,無論從實用還是審美的角度看,都沒勁。它是一種小資產階級的趣味,一種瑣碎的、平庸的日子。從審美的角度看生活,要么掙扎,要么揮霍。青年人,不容易一下子達到揮霍狀態(tài),但可以追求輕度的貧困。
張清泉(29歲,農民):
拉一車大糞,掙30塊,其東融融
山東省平度市麻蘭鎮(zhèn)辛莊村25歲的青年農民張清泉,一心想掙大錢。他干過建筑,搗鼓過小買賣,折騰了幾年,勁沒少使,汗沒少流,整天苦思冥想就是掙不了大錢。苦惱中,他忽然記起上小學時老師對他說的一句話:“張清泉,你再不好好學習,長大了非叫你拉大糞不可?!彼┤D開,對,拉大糞!
他看到這幾年農民們長時間使用各種化肥,造成土壤板結硬化,產量下降,再加上化肥價格一漲再漲,農民們急盼有機肥。另一方面,一些企事業(yè)單位的廁所長時間沒人挖大糞。張清泉說干就干,第二天就買來三只大鐵桶,固定在自己的馬車上,上路了。20多歲的小伙子拉大糞,說實話,第一次出車真有點難為情,不少人遠遠圍著看熱鬧,張清泉的臉臊得通紅通紅。他硬著頭皮拉完頭一車,被一果農以30元的高價買去。
從此以后,張清泉天天出車,每天都能拉兩三車,收入五六十元,多的時候一天能收入一百多元。由于張清泉為人和氣,干活實在,一兩戶不嫌少,三四十戶不嫌多,周圍十余個鄉(xiāng)鎮(zhèn)的企事業(yè)單位都找上門請他拉大糞,農民們因他的大糞價格便宜都爭著購買,一年下來,張清泉純收入兩萬多元。
現(xiàn)在,張清泉帶起了一支7人組成的青年“大糞”運輸隊,人均年收入萬元以上。此事在當?shù)貍鳛槊勒劇?/p>
沈常青(普通職員):
欣賞自己的創(chuàng)造
我們家不時髦,不豪華。但我喜歡它。因為我們能自豪地宣稱:家里的每一樣東西,都凝結著我和妻子的汗水,都是我們勤扒苦掙來的。我們沒有依靠任何人的饋贈或者賜予,我們是名副其實的創(chuàng)業(yè)者!
生活起點有高低,我們沒有辦法選擇,但過得順不順心,完全在于自己。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創(chuàng)造,學會從每一階段的進步和每一次的成功中,去感受生活的歡樂。如果你是中學生,自己努力拿到了大專文憑,你應該高興,無須顧忌身邊有多少博士、碩士;如果你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夜以繼日地筆耕,終于發(fā)表了“豆腐塊”文章,你應該高興,無須在意別人出版了大部頭著作,獲得了有份量的文學獎;如果你從土磚房里搬進了樓房,從吃苦澀的井水到家里安上了自來水管,從只能聽收音機到看上了電視,你應該高興,用不著羨慕別人天生于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不通過任何努力就擁有了你夢寐以求的一切。只要你的所得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就值得你欣賞。
千里(32歲,自由職業(yè)者):
掙到大錢干大事
掙不到大錢,發(fā)展小愛好。
我把掙大錢當作自己的一番事業(yè)。掙不到大錢,對我來說,人生就是失敗。但35歲了還掙不到,也別一棵樹上吊死,掙不到大錢就趕快結婚,安居樂業(yè),發(fā)展小愛好。
掙不到大錢也可去學雷鋒。幫別人做點事,積善積德。
重慶一街景:
生活是陽光錢是月亮
“你們一家三口,真夠辛苦的了?”“唉呀,只要生意好,孩子乖,我再苦再累心也甘?!边@位年輕的母親回頭微笑著對我說。
她左手撐著樹桿,以穩(wěn)住背上的寶貝,右手機械而準確地翻滾著鍋里的油條。孩子她爸,忙著案上的活計,剛下完鍋就來幫忙,怕的是累壞了孩子她媽。這剛滿10個月的孩子,睜著圓圓的大眼,嚅嚅而動的小嘴,似乎想問:我爸爸媽媽在忙啥?
王舟波(記者):
不要淪為“第四種人”
“掙不到大錢怎么辦”?這個問題、其實簡單得很,那就是以平常之心待之。憤憤不平怎樣?著急上火又如何呢?
我的意思倒不是說,掙不到大錢就該索性躺倒不干,“去他媽的主義”。須知,掙不到大錢固然不是什么不體面的事,但也不可反過來認為那就氣壯如牛了。我本人不折不扣屬于“掙不到大錢”的人,但我承認,在現(xiàn)代社會,一般地說按正常手段掙錢多少可以被視作是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多少的重要尺度。如果我們拒不認可這個尺度甚至“敵視”它,是愚執(zhí)可笑的。
焦點在于——怎么辦?它使一個態(tài)度問題呈現(xiàn)在被提問者面前。這個話題之所以還能被我們所議論,就在于面對“掙不到大錢”的現(xiàn)實,每個人都不可逃脫地要表現(xiàn)出自己的態(tài)度。當然,首要的態(tài)度似乎應該是努力地、千方百計地去掙大錢,不過“掙大錢”通常卻要受到許多條件的制約,不是你想掙就能掙得到的,能否掙大錢不同你愿望的強烈程度成正比。因而我們在考慮“怎么辦”時,權且不存任何幻想地將“掙不到大錢”作為前提,來透視一下人所可能表現(xiàn)的情狀,并進而確定我們的態(tài)度。
在金錢面前,人們的表現(xiàn)大抵不外乎以下四種:
第一種人,能掙錢而不看重錢。這種人并不多見。他們是一些真正的“富有者”。能掙錢,能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卻不沉溺大錢,不為錢所拘,“入乎錢內,出乎錢外”,表現(xiàn)出令人感佩的大家氣度?!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何等豪氣!何等瀟灑!這是一些能切實推進社會進步的“人杰”。
第二種人,能掙錢也看重錢。這種人這些年來我們見到了不少。有些人“日進斗金”,但是在任何情形下他們依然還是緇銖必較,一分錢的虧也不能吃。對這種人我們首先必須承認人家是正常的、無可指責的。因為掙錢的過程需要付出許多心血,人家當然要吝惜它,要看重它。只要掙錢的方式合理合法,我們不可對之持貶損態(tài)度。
第三種人,不能掙錢也不怎么迷錢。這也是不太常見的一類人。這種人雖不能掙錢,但樂天知命、淡泊寧靜,自有一種令人敬重的風骨。在整個社會的絕大多數(shù)成員為掙錢殫精竭慮甚至“窮兇極惡”之際,這種人是這個社會中不可缺少的“風景”。
第四種人,不能掙錢卻很看重錢。既沒有掙錢的能力,但卻見不得別人掙錢,口頭上鄙視錢,根子骨里錢卻無時無刻不占據(jù)著他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見錢眼就開,見錢心就動,一遇著錢的關頭就表現(xiàn)出一付俗不可耐的下作嘴臉。這是最不可忍受的一類人,寄生在權力體系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就罹染了這種疾患,他們是一些百無一用的“人中廢品”。
我想,我已經(jīng)相當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態(tài)度:真要掙不到大錢也就罷了,但愿我們在做人的品格上不要淪為第四種人。著名臺灣漫畫家蔡志忠說:只要口袋里的錢比心中的欲望多,你就是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