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明 編譯
人們形容睡眠好的孩子總是這樣說:“睡得真香!”孩子全身都得到放松,呼吸均勻,小臉蛋緋紅,面部表情安詳,有時還露出甜甜的微笑。確實,兒童睡眠狀況的好壞,與孩子的健康狀況、生活環(huán)境(游戲和日?;顒?、家庭氣氛和教育方法直接有關。
就像一臺精密的地震儀,睡眠中的孩子會對內(nèi)外環(huán)境中所有不穩(wěn)定因素作出反應。那么,哪些因素會導致年幼的孩子難以入眠呢?
●有患病的可能
有的孩子夜里常常醒來,這通常預示著孩子可能得病了,流感、腸功能失調(diào)或各種感染。相反,當有病的孩子睡得很安穩(wěn),也睡得很長久,這說明孩子的病情已大有好轉(zhuǎn)。
許多慢性病會影響孩子的睡眠,特別是腺樣體增生、皮炎和蠕蟲病。當然,健康的孩子如果白天太興奮或負擔過重,夜里也會睡得不安穩(wěn)。
●畫面刺激會導致兒童失眠
不滿1歲的嬰兒對外界的反應還不太敏感,隨著孩子的長大,令兒童激動、興奮、印象深刻的事物就多了起來。不管醫(yī)生、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如何提出忠告,很少有家庭晚上不開電視機的。有時候,全家包括孩子一起看打斗、兇殺等充滿暴力鏡頭的電視,這對成人來說沒有多大影響,而對孩子來說,這些畫面已構成了強烈的刺激,孩子常常會因為害怕而導致失眠。
●尋求安慰和保護
孩子有時會在半夜里,甚至在夜幕剛剛降臨時就提出要與媽媽一起上床,這是什么原因呢?也許是因為孩子剛剛做了惡夢,也許是身體不舒服,感到有點煩悶和驚慌。夜里常常肚子痛的孩子往往也會這么做,有媽媽在身邊,才是最大的安慰。
讓媽媽在自己的身邊坐一坐、躺一躺,感受一下媽媽的體溫,這是許多孩子遇到各種情況時的心理需求。這時,媽媽怎能拒絕呢?但要注意,不要從此形成習慣,媽媽可以采取折衷的辦法:把孩子的床向自己的大床靠近一些,孩子伸手便能觸摸到媽媽,自然也就能安靜地入睡了。
另外,孩子還有一種“平靜失眠”的可能。孩子半夜醒來之后,咿咿呀呀不知所云地獨自玩開了。這時,父母不要急于拿牛奶給孩子喝,也不要千方百計地哄他入睡,這樣往往效果適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慢慢地入睡。
有的孩子會在半夜里哭著醒來,抱怨“手痛、腳痛、背痛”,其實孩子也許是在表達某種不適:被子沒蓋好或床單有皺褶。3-4歲的孩子夜里確實會發(fā)生肌肉抽搐或小腿、腳掌出現(xiàn)短促疼痛的現(xiàn)象,這時如果媽媽走過去輕輕地撫摸一番,孩子就會平靜下來的。
●睡前的儀式及其它
對于睡眠不佳的孩子來說,每天保持正常的生活規(guī)律很重要,比如散步、飲食、鍛煉等等。有的3-4歲的孩子白天怎么讓他睡他也不睡,顯然,他沒有這種需求,這時,父母就不必勉強了,但夜間的睡眠一定要保證。
臨睡前一至一個半小時,父母可與孩子一起做些游戲,當然,充滿驚險曲折情節(jié)的電腦游戲是不合適的。最好是畫畫、剪貼、編織、做模型,也可與孩子一起閱讀童話書,或者與孩子親熱地坐在一起聊天。注意:睡前千萬不要教訓和斥責孩子,因為不愉快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睡眠。
睡前的儀式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比如收起玩具,讓洋娃娃躺下睡覺,把小汽車放進“車庫”內(nèi),然后洗臉、換睡衣,躺下時對父母道一聲“晚安”。這些,不僅僅是睡前的儀式,更重要的是睡眠的信號,孩子會因此而形成習慣的。清晨,父母可從孩子蘇醒時的表情看出孩子睡眠的質(zhì)量如何。充足的睡眠必定會使孩子心情愉快、面帶微笑;如果睡眠不足,孩子也許會表現(xiàn)出任性、啜泣、愁眉苦臉的樣子。夜里沒睡好,當然很難適應新的一天的生活節(jié)奏啦。這時,父母可讓孩子聽到一聲親切的“早晨好!”并播放輕音樂,告訴孩子新的一天里即將發(fā)生的愉快的事情:去動物園、蕩秋千……讓孩子的早晨充滿歡聲笑語,再過渡到平靜的夜晚,這樣,孩子夜間就會睡得十分香甜。
(據(jù)俄《健康》) 圖/姜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