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影視作品中的主人公,幾乎都是傳統(tǒng)的道德至上、犧牲奉獻、獻身兒女而消失自我的母親形象。為了丈夫和兒女的幸福,她們可以放棄自己的一切欲望而委屈求全,勞碌終身。
聯(lián)想到日本的一部影片,片名也叫《母親》,講的也是一位山村母親的故事,她有四五個孩子,最大的不及胸高,不料有一天禍從天降,她的丈夫突然中風,癱在床上不能動彈,田里的農(nóng)活、家務、照顧病人、養(yǎng)育孩子的擔子一下子全都砸在已接近中年的母親身上。面對這一切,母親的第一個行為便是把孩子們召集起來,宣布自己再也顧不上他們了,要他們從此以后必須學會自己長大。于是,影片中孩子們開始在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中學會了自強自立,一個個長大成人走出了小山村。同是亞洲人的日本,在塑造母親、表現(xiàn)母愛的價值取向上卻與我們大不一樣。整部影片中都傳達出一種明朗、樂觀、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奇怪的是,已經(jīng)進入九十年代了,我們的影視編導們還習慣于把母親們塑造成被生活虧欠的一群苦命女人。其實,在國家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在熒屏上樹立一批現(xiàn)代生活中的母親形象,她們在和兒女關系方面,更多的是對孩子人格的培育,心智的開啟。
(阿華/摘)圖/鄒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