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劍
一直很喜歡欣賞莫扎特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這位200多年前的古典派大師的作品聽來總讓人覺得那么清新和諧。在其如訴的樂音中,總讓人想到這么一種不知是否已被人連根拔去的品質---純真,一種使青草更青,白云更白的品質。有一位資深化妝師曾描述過化妝的層次:三流的化妝是臉上浮面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內在精神的化妝,而一流的化妝是屬于生命的化妝。最完美的化妝應該近乎于無妝,讓由智慧培育出來的純真說話,才可使內心及面貌真正地越來越美。林肯不是說過,我們要在40歲以后對自己的臉負責嗎?因為一切表象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
聯(lián)系純真,有人也許會以為這似乎與現(xiàn)今社會的"價值觀"脫節(jié),其實我覺得不僅不脫節(jié),反而恰恰是健全生活的鋪路石。比如買衣服,不一定昂貴就有適合你的價值,DAKS或費拉加蒙的極品衣不一定能穿出個性和魅力,那些舊時的衣服,只要花心思改良一下,就可以引來許多目光,而這份心思是無價的。
在念大學時,很喜歡一位臺灣作家有關佛與人生的美文,其實他的作品是與他小時候的經(jīng)歷完全分不開的。他說,他們那個時候的農村孩子幾乎沒有任何的物質欲望,因為知道即使有也獲不得,有時也會有點羨慕有錢人家的孩子,但當?shù)弥@些孩子不能到溪邊游泳,下完課不能去田野里玩的時候,他們很同情這些孩子,以后即使赤著腳穿破衣服上學,也充滿快樂。這其實沒什么秘訣,只是深信物質之外,還有一些能使我們快樂的東西不是來自于物質。難道你沒有體會,便宜的東西也有好的味道,小環(huán)境里也有大夢想?孔夫子的得意門生曾子的愿望粗淡得平常---陽春三月,一伙人在河水中戲游,在土壇上乘涼,而后唱歌回家,斯時斯景實在瀟灑。
有一句著名的比擬,讓我印象深刻:假如我是一顆蘿卜,就做水多肉脆的好蘿卜;假如是一顆白菜,就做甕甕實實的好白菜;假如是一枝野菊花,如果想成為國色天香的牡丹,那只能是枉費心機。對金錢的認識,實質上是一種對自身生活的認識。人要通達時事方能有所建樹,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崇尚的為人之道不是用"自然"二字來界定的嗎?正所謂"物競天擇,天人合一"。
說實話,富豪人生又有誰不想呢?有一句話說,人生追求的目的有二,一是得到想要的,一是享受所擁有的。可惜,往往最聰明的人才能達到第二個目的。
耶穌說:一個人賺得了世界,喪失了自我,又有何意?真正的救世主其實就是那個清明寧靜的自我。禪宗里有一則故事說,一癡圣人與德云禪師去挑雪,希望用雪把井埋起來,引起別人的訕笑。因為誰都知道,雪是無法把井封埋的。它是揭示了一個偉大的反面教化:只要你心底有一口泉涌的井,還怕被雪封埋嗎?不封凍的井,才能卓然不群。不管是春風得意還是蹇運背時,心靈的羅盤始終如一。(題圖/王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