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雪
據(jù)《陜西日報》8月29日報道,陜西省4位市委書記不約而同要求,五種新聞不報道。這就是:“我們正干的事不報道,正想的事不報道,會上研討的、面上匯報的,干擾中心的新聞不報道?!睘槭裁床粓蟮滥兀坑芰质形瘯涶R鐵山說:“地方領導的天職是為人民干事,所以我們做事,不是新聞。如果我們不干事,那才是新聞?!边@幾句話,道出了什么是新聞,什么不是新聞,值得搞新聞宣傳的同志們深思。他還進一步解釋說:“正想的事沒有事實,干的事沒有結果,事干成了是好是壞讓人民評說。人民說好就報道,人民說壞就批評,就追查,這樣的新聞受歡迎?!笨梢娛裁丛搱蟮溃裁床辉搱蟮?,一切以人民評說為標準。
“我們做事,不是新聞。”但有些人卻不這樣認為。有些領導參加會議或參加活動、做事,都希望新聞記者跟著采訪,以便把會議內容、活動情況、做的事及時報道出來,這樣才能“報紙上有名,電視上有影,廣播上有聲”。據(jù)報載:某地一個會議因請不到新聞記者而取消,可見這種會議純粹是想上電視的“電視電話會議”。
目前,會議新聞、領導活動在一些媒體上所占篇幅不少,只要領導開會、調研、辦公就是新聞,而且領導級別越高“新聞價值”也就越高。一些地方,領導正干的事,想干的事,都報道出來,哪管受不受群眾歡迎,哪管將來干不干?沒有結果的工程,開始不也是轟轟烈烈,報道不也很及時嗎?新聞鏡頭上得太多,從某種意義上講,容易產生假大空的新聞,助長形式主義和華而不實的作風,使一些領導愛做表面文章,自己主持的會議沒在媒體上報道就不滿意,以致沒有記者參加的會就不開。這樣的領導是為上報紙而開會,是為上電視而工作。
人民群眾說好的就報道,說壞的就批評,就追查,這就是輿論的作用。傳媒過多地報道一般化、常規(guī)性的東西,就會失去新聞的價值。群眾不愛看,媒體就缺乏吸引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執(zhí)行,媒體的宣傳作用就不能得到有效發(fā)揮。
當然,會議消息不是不可報道,而是如何報道。正如西安市委書記崔林濤所說,會議和工作不是沒有新聞,應當把工作和會議中與人民群眾有關系的事報道出來。人民群眾需要知道這些新聞,而不要報道我們怎么樣開會。銅川市委書記劉遵義說,我們多干實事,不希望多宣傳,我們歡迎輿論監(jiān)督。只有批評才有利于工作的開展,一批評我們就追查,就解決。樸實的語言反映了腳踏實地的作風。由此可見,陜西的4位市委書記不但老老實實為群眾辦事,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而且對新聞宣傳能正確看待。他們的話對搞好領導工作和新聞宣傳工作很有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