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彩霞
雖然兒子不喜歡凡事善始善終,而更愿意隨心所欲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但他心里明白,鋼琴還得練下去。用兒子的話說,那就是當(dāng)初買鋼琴是他自己的主意。他不想給人留下一種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shù)的印象。另外,兒子也是個明理的人,父母講的道理他還都聽得進去。當(dāng)初兒子對鋼琴可沒有現(xiàn)在這么愛恨交加,他甚至認(rèn)為鋼琴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比"鋸"出來的小提琴的聲音生動悅耳,比二胡的聲音明亮歡快,而且充滿了無法描述的色彩感和小動物才具有的靈性。所以鋼琴曲響起來時,兒子免不了做兩件事:一是隨著音樂手舞足蹈,二是沖我們提出申請:我要,彈,鋼,琴。那時他三歲,正上幼兒園。
現(xiàn)在,鋼琴成了兒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除了上學(xué),每天雷打不動的一項工作就是練琴。"雷打不動,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意志。"兒子把我說的話當(dāng)座右銘,不斷激勵自己。有時候,兒子又像是為了證明什么似的對我和丈夫反復(fù)強調(diào):彈鋼琴是我自己主動選擇的,沒有任何人強迫我。我喜歡它們……那些小蝌蚪一樣跳上跳下的音符,多像澳大利亞的考拉啊。--這樣,兒子一練就是五年。
練琴五年,必然是有收獲的。就像農(nóng)民種地,灑過汗水,付出辛苦,就會收獲水稻谷子。兒子的收獲是什么呢?
客人來了,彈一曲《?;丶铱纯础?,或者大家都熟悉的《獻(xiàn)給愛麗絲》。丁丁東東彈一陣子,換來客人們一番由衷的贊揚;如果有機會參加一些演奏會,還可以聽到臺下熱烈的掌聲。
但演奏的機會并不像我們想像得那么多。更多的時候,是一個人在家里沒完沒了地練,什么時候才是盡頭呢?鋼琴老師告訴兒子:知道舒伯特吧,他活到老練到老……兒子知道,自己跟舒伯特有天上地下之別,不用說,還得繼續(xù)練下去……作業(yè)很多,臨近考試了,生病在家,要不要練,兒子咬咬牙:"練!"甚至放假去外地旅游,兒子也要背上樂譜練指法。
天天如此,從不間斷,煩不煩呢?
對于一個才幾歲的孩子來說,無論怎樣有毅力,怎樣不停地說這是自己的選擇,這種雷打不動的方式都難免會使他生出一種被迫就范的厭倦感。但面對強大的爸爸媽媽(不僅僅指他們的高大,他們還能講出許多別人講不出來的道理,讓你心服口服--引自兒子的日記),他知道逃避或者反擊都沒有用。兒子甚至跟我們說,他覺得自己在家里的角色就是老老實實、俯首貼耳地聽從調(diào)遣。我們告訴他:大人小時候也得這樣。每當(dāng)此時,兒子嘴里就會念念有詞:我要長大,快快長大……樣子特別像電影里會念咒語的阿里巴巴。
時間長了,兒子對所有需要規(guī)定時間的事情都琢磨出自己的著數(shù):過去寫作業(yè)我們總埋怨兒子磨磨蹭蹭,于是兒子在寫作業(yè)前當(dāng)著我們的面對了時間,待作業(yè)寫完后又會把鬧鐘調(diào)慢,結(jié)果常常讓我們覺得他寫作業(yè)比過去用的時間少多了;到了練琴時間,兒子又會反其道而行之,琴練到一半,他會趁我們不注意,爬上琴凳按自己的意愿把鐘撥快。這樣,他的目的達(dá)到了,每天一個小時雷打不動的練琴時間輕輕松松地過去了。有時兒子甚至?xí)~完成任務(wù),哄得我們高興得不得了。可在那段時間里,雖然兒子每天堅持練琴,曲子卻總是彈得不能盡如人意,這讓我和他爸爸百思不得其解。
很長一段時間以后,時鐘的秘密才被我們知曉。
兒子漸漸長大了,對鋼琴的感情日益加深,再也不用玩這樣的小把戲了。
兒子也不愿意再提起這些往事,他覺得自己有點像課堂上所講的寓言《掩耳盜鈴》。時鐘的秘密被揭穿時,時間已經(jīng)走了很遠(yuǎn)。"要追上去,現(xiàn)在晚不晚?"兒子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摸了摸兒子的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