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伏名
淘古、賞古、可以增加知識,陶冶性情,提高眼力,豐富生活,已成為文人圈乃至民間的休閑時尚。遺憾的是這一領域由于缺乏相關法規(guī)制約與有效管理,已成為某些不法奸佞之徒橫行肆虐、施展騙術的樂園。許多上層文人、企業(yè)白領都有被狠狠宰割的痛苦經歷,有人甚至為此付出數(shù)萬乃至數(shù)十萬的“學費”而念不上真經。出現(xiàn)此種情形,受騙者往往家庭失和,追討無果,甚至氣惱致病者大有人在。故筆者以為有責任為凈化古董市場呼吁,并向淘古一族作友情提醒,務必保持心態(tài)平靜,切勿盲目投入,以免被套而追悔莫及。
目前古董市場行市如何?可以用兩句話加以概括:“一半工藝一半假,別無菁物皆拉雜”。貨真價實的藏品大多已被精明的生意人和藏家束之高閣。有人形容向生意人買精品猶如虎口拔牙,是很恰當?shù)?。古董能否升值?那要看你買什么,賣什么。精品一如股市的績優(yōu)股,升值空間較大; 偽品、劣品或俗品,不僅不保值,反而會貶值。筆者時??吹绞詹卣咴诼愤呑詳[地攤出售早年收藏的玉器,標價顯然低于購入價,但很少有人問津。
目前古董市場人員多為做小生意口的經商戶以及收藏者,其中尤以農民大軍醒目。當然也混雜形形色色的騙子手,其騙術花樣繁多,且屢有翻新,令人防不勝防。卻不得不防。
入市為業(yè)的小營生者
農民大軍已成為新一輪“古”市的主力,他們能吃苦,奔波勞碌,風餐露宿,賺錢無論多少,只要有賺頭就做。他們的商品多是些古代或近代的民間用品,其中混雜不少年代難辨的工藝品,開價亦不甚高,幾元、幾十元的生意都做。一般說來,一個月幾百元的薄利尚可維持。須知這要比在家種田或賣菜一類營生輕松、靈活,故吸引了更多的農民投入。
在他們的攤位前駐足觀望者多為民間古董愛好者,圖個便宜,也有向境外饋贈禮品的小買家。由于是小生意,價格上下相差不大,故成交率頗佳,買賣雙方不傷和氣。當然藏家或藝術家對這些小碗碟、小雜件看不上眼。因其品味不高,故難登大雅之堂。
這些小地攤只可走馬觀花,切勿牽連過多或亂留地址,否則極易招惹麻煩。一天,筆者途經一湖南來的老農民的攤位,見其年老,言語遲鈍,擺著幾件雖然檔次不高但確系真品的碗碟一類物品,便一時不慎留下名片。次日該老農伙同另一人突然登門,大包、小包擺了一地,賴著不肯走,非要你買他的東西,當筆者不愿花冤枉錢讓他們離開時,老農竟哭喪著臉說:“活不下去了,照顧照顧吧”。簡直令人哭笑不得。這些小生意人的串連本領很強,只要有一人知道買家的地址,一批人就會粘上來,登門兜售一些毫無收藏價值的俗物,不僅令人大傷腦筋,而且極不安全。
這些自稱混飯吃的小營生者,一般說來絕無精品可淘,且好纏人買貨,切勿寄以厚望。
走南闖北的經銷人
這類人有小資本,且身有長技,或琢玉或制硯,一技在手,有固定客戶,相對收入穩(wěn)定,比較注重個人聲譽,與客戶保持良好的關系。這類人能按客戶的要求供貨,并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以適應市場需求。一位琢玉工匠能及時調整產品思路,時而玉佛,時而頗具抽象化的隨形玉器,隨行就市,選材考究,制作細膩,擁有不少客戶,生意也越做越大。
一位家居蘇北腹地的古董商,因兒子在省城上大學,常來探視,順便帶些古董銷售,以貼補家用。東西貨真價實,價格亦好商量,買賣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這些生意人撇開賺錢的因素不談,應當說比較循規(guī)蹈矩,屬于可交者之列。當然他們仍把獲利看作第一位,虧本生意是不會做的。他們懂得與人相處互利互惠,有人甚至較大幅度地讓利銷售,保持商品流通與個人信譽,易贏得客戶的信任,這些人是農民中較有眼光且會做生意的佼佼者,在小農經濟向商品社會的轉化中起帶頭羊的作用。
居家經營的坐地商
居家經營,已成為許多古董經營者的一大經營方式。居家生意無房租、稅收之累,只要眼力好,有貨源,有銷路,無論生意大小,包管只賺不賠。這類人頭腦敏銳,眼光獨到,一件貨一眼望去,其年份與市場價值便可立馬估出,經營古董自然得天獨厚,左右逢源。
李先生幾年前下崗在家,憑借十幾年來鏟地皮練就的火眼金睛做起了無店鋪的古董生意。由于眼力好,上上下下路子活絡,收入頗豐。一次,他在農村購到一組翡翠佩件,最后賣出兩萬多元的高價。王先生長年從事老紅木家具的收藏,兼之自己有一手上佳的木工手藝,收購、修復、轉賣,居然獲利不菲。這些居家交易古董者,大多眼力好,公平交易,愿買愿賣,在古玩圈中信譽頗好,對那些入市不久屢買屢虧的文人頗有吸引力,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無形的賞玩、交易圈。其中有人對老客戶實行先賞后買的優(yōu)惠,對一些拿不準的古物允許客戶先拿去觀賞、鑒定,然后再談價錢。這一著很妙,實際上是承襲了歷史上北京琉璃廠的慣常做法,十分誘人。
待價而沽的集藏戶
比較上檔次的古董,在古董愛好者手中持有一二件已屬難得。對于大多數(shù)局外人來說,也許一輩子也難擁有一件。集藏戶則不然,集藏戶是一個地區(qū)集散戶于一家的古董集藏中心。一個農民,當他發(fā)現(xiàn)一件較有價值的古董,一般情況下他會選擇就地兌現(xiàn)撈現(xiàn)錢,于是古董便多流向當?shù)氐募貞?。集藏戶較有眼光,也有一些閑散資金,平日四處搜求,以期待價而沽。
吳先生出身名門,家中有一些祖?zhèn)鞯臅?、文玩,走上工作崗位以后處處留心,又陸續(xù)集藏一些,家中擺設頗豐。近幾年興起建房、購房熱,吳先生一介文人,何來大宗資金,只得忍痛割愛,以免捉襟之憂。如吳先生這般老戶的手中之物,一般不會太假,即使出現(xiàn)贗品也可能是老仿,購其藏品不至全軍覆沒,有時運氣好也可能碰上精品。當然,也有大搞贗品的集藏戶,這類人往往在通讀幾本收藏類書籍以后,憑著一知半解便貿然入市,且牛氣沖天,看見新奇之物就沖動,有時即使心中隱隱有可能受騙的感覺,捉摸不定,但由于貨主巧舌如簧的鼓動,或媒子的從中誤導,更重要的是本人博彩心理作祟,生怕錯失良機,總想撿個漏,因此屢屢被套。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觀察,加之四處求教,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此時家中五光十色的藏品頓失光彩,看著刺眼、慪氣,便想盡辦法向外傾銷。在這類集藏戶手中買東西絕對是 不會討到好果子吃的。
廣找門路的宰客者
走入“古”市,一百元說成“一塊”錢,一千元說成“十塊”錢,仿佛錢不值錢。買主花上數(shù)百元、數(shù)千元不在話下。有利可圖且其利不菲使這方領地混入了形形色色的騙子手。他們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伺機登門向文人兜售新出爐的贗品。由于贗品花樣翻新,而文人多忙于公私事務,難得練攤長眼,故往往入其圈套。
沈某、袁某常常跑江西瓷器小販租住的小旅館,一旦發(fā)現(xiàn)新仿和幾可亂真的贗品,便壓低價格買下,再奔走于愛好古董的文人家中兜售。由于二人預先策劃,配合默契,往往奏效。一旦得手,便分散隱去。有時被受騙買主找到,他們立馬一副無賴嘴臉,任人唾罵任人嫌,只要手中騙到錢。
目前,有不少城市騙子與農村騙子聯(lián)手,利用鄉(xiāng)村的特定環(huán)境制造騙術。一天,南京郊縣二農民帶買主下鄉(xiāng),在一建筑工地的工棚中出示他們自稱剛挖出來的玉器、瓷器,漫天要價,買主細細觀察,皆為制作粗糙、質地低劣的新貨。這些東西在產地三五十元便可買到。如果碰上新手,一旦打眼買下,協(xié)商退貨幾乎不可能,有時反而會受到這伙人的辱罵、恐嚇,除非動用特殊手段。因此,對于那些編造故事,甚至賭咒發(fā)誓兜售古董的人千萬不可輕信,即使是到實地考察也會是處處陷阱。防范辦法便是捂緊自己的口袋,不讓他們有可乘之機。除此以外,真假混雜也是他們的常用手法,真的是垃圾貨,假的是高檔品,以假亂真,引人入彀。
敬告古董愛好者,尤其是新入市的朋友們,逛“古”市千萬要小心,多看少伸手,一見勝百聞,百見免受騙。可以交幾位信譽好、人實在的古董商,多交談多求教,看透門道、摸熟行情以后再穩(wěn)步投入。初入市不妨小試身手,先小投資,看看效果如何,再逐步投入。戰(zhàn)線亦不宜拉得過長,專其一二門類,練目數(shù)年,方可入市。須知自古以來古董因其利大而制假不斷,贗品層出不窮,不知多少文人學士誤墮 其中。當然,喝涼水也是難免的,如果你的藏品七成真,三成假也屬正常。真正的火眼金睛,一眼識寶且永不上當?shù)娜似鋵嵤遣淮嬖诘摹R磺兄斏鲝氖戮褪恰? 責編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