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克平等
長成一顆珍珠左克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養(yǎng)蚌人,他想培養(yǎng)一顆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海邊沙灘上挑選沙粒,并且一顆一顆地問那些沙粒,愿不愿意變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顆一顆都搖頭說不愿意。養(yǎng)蚌人從清晨問到黃昏,他都快要絕望了。
就在這時,有一顆沙粒答應了他。
旁邊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顆沙粒,說它太傻,去蚌殼里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還缺少空氣,只能與黑暗、潮濕、寒冷、孤寂為伍,不值得。
可那顆沙粒還是無怨無悔地隨著養(yǎng)蚌人去了。
斗轉(zhuǎn)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粒已長成了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而曾經(jīng)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們,卻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風化成土。
如果說世上有“點石成金術(shù)”的話,那就是“艱難困苦”了。這可是人生的至寶啊!你忍耐著、堅持著,當走過黑暗與苦難的長長隧道之后,你或許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覺中,已長成了一顆珍珠。
(王敏摘自《涉世之初》1999年第10期)
換一種方式秋劍
外國人做事時間觀念很強,包括討債,今天上午把貨發(fā)出來,中午或更早就一紙賬單傳真過來,緊接著將發(fā)票運單等快寄過來。在一家外企做會計時,我的辦公室上總是堆滿了討債單。
因為討債單太多,更因為都是千篇一律地叫付錢,我常常不知道該先付誰的錢好,經(jīng)理也是一樣,他總是大概看一眼便扔給我:“看著辦吧。”能馬上說“付給他”的只有一次,僅有的一次。
那是一個中午,我收到一張巴西傳真來的賬單,除了列明貨物及價格、金額外,大面積的空白處寫著一個大大的“SOS”(救救我)!旁邊還畫了一個大頭像,頭像正在滴淚。
這張不同尋常的賬單一下子引起我的注意,也引起經(jīng)理的重視,他看了便說:“人家都流淚了,以最快方式付給他吧!”
其實這個討債人不必真在流淚,但他卻成功了,一下子討回了120萬美元。因為他換了一種方式,把“還我錢”換成了一個小幽默,僅僅一個小幽默而已,就從千篇一律中脫穎而出。
世界上每天都有太多的人在碰壁,碰壁的人往往又都是雷同的運作方式——推銷員千篇一律地闖進人家辦公室,千篇一律地大吹產(chǎn)品優(yōu)點;消費者大都千篇一律地要求服務人員:你給我服務好(因為我付了錢);求職者千篇一律地說自己如何如何有本事,要多少薪金;上司千篇一律地板起面孔:你務必盡快處理好(因為我是你的老板)……結(jié)果,顧客像防小偷一樣防著推銷員,服務員心里說我又不是你的傭人,招聘員心里一團疑問:如此有才能的人,會找不到工作?下屬則滋生逆反情緒:大不了你炒我的魷魚!
我們?yōu)槭裁床粨Q一種更能讓人接受的方式呢?
(張磊摘自1999年7月20日《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