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勤張勇/編譯
前蘇聯(lián)“麥克”級核戰(zhàn)略攻擊潛艇“共青團”號,是一艘由核反應(yīng)堆推動、裝備了兩枚核武器的新型潛艇。其船殼是以鈦制造的,能下潛至900米的深度,這是普通的鋼殼潛艇下潛深度的3倍。1989年4月7日?!肮睬鄨F”號已在海上巡航了39天。這天上午,“共青團”號正在挪威以北450公里處的大海中游弋,潛航深度為150米。突然,潛艇內(nèi)部起火燃燒,大火是由7號艙電線短路所引發(fā)。
上午11時2分,艇上自動警報鈴聲大作,包括艇長葉夫堅尼·范寧大校在內(nèi)的所有軍官都迅即沖進了中央控制室。“7號艙17號艙!”艇內(nèi)通訊系統(tǒng)中傳來驚慌的呼叫聲??墒?號艙內(nèi)無人回答,傳來的只是一片死寂。此時,儀表顯示7號艙內(nèi)的溫度已經(jīng)超過70℃?!巴чL,我們啟用洛赫系統(tǒng)吧!”一名水兵建議說。
范寧猶豫了一下。洛赫系統(tǒng)所使用的氣體可以除去艙內(nèi)的氧氣,這或許能使大火熄滅,但這也會使7號艙內(nèi)那名也許仍然活著的年輕的值班水兵窒息而死。7號艙內(nèi)大火愈燃愈烈,時間不容再多考慮了?!皢勇搴障到y(tǒng)!”艇長權(quán)衡利弊后,終于下達了命令。
可羅提林準尉在6號艙內(nèi)啟動了洛赫系統(tǒng),可此時7號艙內(nèi)的一條高壓氣管爆裂,致使氧氣大量溢出,洛赫系統(tǒng)排出的氣體已無濟于事?;饎菰絹碓矫土?,7號艙成了十足的火爐,里面的溫度已升至近500℃。
“我看見有煙霧滲出,”可羅提林用通話器向中央控制室報告,接著,他提高聲音喊道:“右渦輪發(fā)電機下方的液壓系統(tǒng)噴射了!”噴射出的液體著火燃燒,準尉失聲大叫:“它簡直像個火焰噴射器!”幾秒鐘后,他殉職了。
一股電流掃過艇上受損的電力系統(tǒng),引起多處電路和儀表板起火.在密封的潛艇里.濃煙和毒霧很快使人呼吸困難,視野模糊,難以發(fā)現(xiàn)著火點。眾人只好扯下電纜和儀表板以制止火勢蔓延。
上午11時16分“共青團”號浮出水面,立即向西南方約800公里處摩爾曼斯克附近的前蘇聯(lián)軍用通訊網(wǎng)發(fā)出密碼求救信號。信號先后共發(fā)出8次,然而無一得到回音。
事后經(jīng)查證,莫斯科方面當(dāng)時的確收到了信號。但可能由于天氣或潛艇上電氣設(shè)備受損的緣故,信號極不清楚,他們無法辨別船名及其方位。
中午12時19分,莫斯科終于收到了清楚的信號。官方希望知道潛艇附近是否有漁船可以前往援救,為此調(diào)查而耗去了寶貴的1個小時。隨即,他們派出一架巡邏機直飛“共青團”號,又派遣一艘潛艇救援船、一艘遠洋拖輪和一艘快速巡洋艦“基洛夫”號從摩爾曼斯克附近的海軍基地出發(fā)緊急救援。
在潛艇上,大火在第4至第7號各艙內(nèi)猛烈燃燒。金屬被烤得炙熱燙人。為了躲避毒煙,水兵們戴上了面罩。并用長長的軟管把面罩連接到通過全艇的壓縮空氣管上??墒牵捎?號艙內(nèi)的管道受到損壞,一氧化碳污染了壓縮空氣,許多人被薰倒,其中有兩人不幸喪生。
一個救援小組頭戴輕便氧氣罩進入5號艙,他們在彌漫的煙霧中看到了一幕令人恐怖的景象:一團火球竄入艙內(nèi),困住了7名官兵,燒著了他們的衣服。雖然他們徒手撲滅了火焰,但是每個人都被嚴重?zé)齻渲幸晃卉姽俚南鹌ぱ鯕饷嬲志谷刍谒哪樕?。救援隊試圖進入6號艙,可是火勢太猛無法靠近。艇長遂決定放棄對6號和7號艙的援救。
14時40分大火燃燒了將近4個小時后,巡邏機到達“共青團”號上空。它用無線電通知潛艇,距離最近的本國漁船正趕來救援。此時已筋疲力竭的潛艇官兵都擠在甲板上稍作休息,其中有幾個傷勢嚴重,奄奄一息。
此時,天上下起了小雪,刮起了8級大風(fēng),顛簸的海面起了1米多高的波浪。在波濤洶涌的大海里,笨重的救援漁船時速只有16海里,能在下午6點趕到就算很幸運了。
16時24分6、7號艙相繼發(fā)生爆炸,大火燒熔了船殼的焊接處,導(dǎo)致兩個艙房內(nèi)的壓力下降,海水涌了進來。突然間,潛艙尾部開始下沉。艇長下達命令,“收拾所有機密文件準備撤離”。
艇長站在駕駛臺上,詢問是否所有人員都已到了甲板上。有人報告說還有幾名水兵在艙內(nèi),包括一名機要員。聽罷報告,范寧親自進艙尋找他們。
這時,艇首的水兵正使勁地給兩只大救生筏充氣。一陣強風(fēng)把第一只剛充好氣的救生筏吹起,底朝天撲落在海里。許多人撲通撲通地跳入寒冷刺骨的海水中,向救生筏游去。
剩下的水兵試圖繼續(xù)給第2只救生筏充氣,這時,不斷下沉的潛艇把它拖入水中。救生筏掙脫纜索后又浮出水面,但是距離疲憊不堪的水兵們卻太遠了。在上空盤旋的巡邏機空投了一些小救生筏,可是也都落在遠處。在4℃的海水里,大約50名逃生的官兵擠上了按規(guī)定只能載25人的救生筏。
潛艇繼續(xù)下沉,海浪拍擊著駕駛臺。高培亞準尉是最后一個留在甲板上的人,他還沒有看見艇長和其他水兵從艙內(nèi)上來。如果潛艇開著艙蓋下沉,他們?nèi)紩谎退馈?/p>
“我該怎么做?”高培亞大聲問道。
“蓋上艙蓋,”救生筏上的一名軍官大聲回答,“他們可以躲進逃生艙?!?/p>
和其他國家制造的潛艇不同,前蘇聯(lián)潛艇在駕駛臺內(nèi)建有逃生艙。高培亞用力蓋上艙蓋。
17時零8分艙蓋合上不久,潛艇便頭朝上直立起來,然后慢慢地沉入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
這時潛艇中還有6個人。其中5人(包括艇長)慌忙逃進逃生艙,閉緊了艙蓋。但是還有一個人在哪兒?正在這時,艙里的人聽到了敲擊聲。“打開艙蓋!”艙長命令。但話音未落,一陣可怕的碎裂聲傳來,艙壁坍塌,海水洶涌而入。
“共青團”號下沉到了400米深處。并且還在繼續(xù)下沉。逃生艙內(nèi)的人想使這個小艙室脫離潛艇,他們一起用力扳下了鋼扳手,然而釋放裝置卻沒有反應(yīng)?!拔覀円粔核懒?”一名水兵驚恐地喊道。此刻突然“砰”地一聲爆響,逃生艙不知怎地被撞離了潛艇,射向水面。
小小的逃生艙冒出水面時,艙內(nèi)的壓力將艙蓋炸飛,拋出了一個人,此人當(dāng)即死亡。另有一名軍官被拋到艙口,身體一半在艙內(nèi),一半在艙外。他掙扎著游向救生筏。幾秒鐘后,逃生艙就灌滿了海水,淹沒在波濤之中,將范寧艇長和另外兩個人一同帶往1500米深的海底。
在已傾覆的救生筏上,飽受風(fēng)浪襲擊的官兵們擠在海水中緊緊抓住筏邊的繩子。他們只要一松手,哪怕只是一剎那,就會性命不保。官兵們的腿首先失去了知覺,然后是雙臂、雙手,他們已經(jīng)抓不緊繩子了?!坝醚酪ё±K子!”艇上的軍醫(yī)沙雅茲喊道。有些人照著做了。可是,官兵中許多人身負燒傷,而且都精疲力竭,凍得半僵,難以長久支撐下去。在以后的1個多小時里,20多名水兵相繼死在水中。
18時20分一艘漁船終于抵達失事海域。救起生存者,并把他們送到“基洛夫”號巡洋艦上,后者又迅速把他們送回摩爾曼斯克基地。“共青團”號上共有官兵69人,其中42人在這次海難中喪生,這在當(dāng)時是潛艇史上損失最慘重的一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