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友消
我國古代方位的代稱
文/鄭友消
現(xiàn)在的地理方位是用東、南、西、北表示,在古代則以“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來代表。
如南京的玄武湖,位于鐘山之后,故東晉初年被稱為北湖。“玄武”在我國古代神話中通常指北方之神,其具體形象是龜?shù)纳砩侠p繞一條蛇。因此,玄武湖實際上是北湖的意思。此外,唐朝長安的玄武門也是指北門。
青龍是東方之神,例如位于東海之濱的歷史名鎮(zhèn)青龍鎮(zhèn)。此外尚有青龍河、青龍塔、青龍港等,都代表著它們的位置在東方。
朱雀是南方之神。我國眾多舊城的南門均以朱雀冠名。金陵的朱雀門、朱雀橋,長安的內(nèi)街朱雀門等,都是歷代著名的古跡勝地。
白虎是西方之神。古人因“白虎”含有貶義,所以以其作地名的甚少,常用于禁入要地之名,如白虎堂、白虎廳、白虎廟,以白虎之勢喻地之緊要,這些地方的大門都是朝西的。
選自《中國社會報》2000年7月5日
古代的考場與考試
明清時的鄉(xiāng)試有正規(guī)的考場,叫做貢院,一般建在城內(nèi)東南隅。貢院內(nèi)建有明遠(yuǎn),為考試時供監(jiān)試、巡查等官員登臨眺望,防察考生、役吏有作弊舉動。又以荊棘遍置圍墻上,所以又有人把貢院稱為“棘闈”。貢院內(nèi)建有一排排的號房,為考生住宿、答題之所。每一排號房以某字為編號,約有百余間或五六十間,都面向南成一長巷。巷寬僅四尺,巷口有柵門,楣墻上大書某字號,并置號燈及水缸。號房無門,各號房之間隔以磚墻。進(jìn)入考場后,考生需掛油布為簾,以障風(fēng)雨。號房高約六尺,舉手可以觸檐;深四尺,寬三尺。側(cè)墻兩旁有上下坎,可以支木板。上板做桌,下板為凳。夜間可將上板抽出拼入下層,權(quán)做臥榻。炊煮茶飯則在房外南墻檐下,由考生自行料理。巷尾有廁所,以至近廁所的號房臭氣熏天。考場內(nèi)有士卒充任取水生火之役使,稱為號軍。大約一名號軍管20位考生的雜務(wù)??忌?jīng)搜身后,攜帶筆墨、臥具、餐食進(jìn)入號房。凡坐臥、寫作、飲食、大小便都在這一小天地內(nèi)。由于鄉(xiāng)試多在八月舉行,日間烈日蒸熏,又加以炊飯的爐火灼炙,小巷內(nèi)更覺悶熱;而夜間,號房外則長巷一條,風(fēng)雨難蔽,比外間更冷。所以有人形容科舉考試是“三場辛苦磨成鬼,兩字功名誤煞人牎焙蓯翹切。
鄉(xiāng)試共考三場,以初九為第一場,十二日第二場,十五日第三場,每場都于頭一天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點名入場。每場后一日即初十、十三日、十六日交卷出場。入場日寅時熢記宄克鬧廖宓闃櫻牽始點名,經(jīng)過搜檢,考生依號入闈。入闈后,每巷柵門都上鎖,同時貢院大門也封閉,并鳴炮三響。臨考之日,子時發(fā)放試題。出場之日,湊若干完卷之人開放柵門一次,共開放數(shù)次。聚有千余完卷考生時,方啟貢院大門一次,叫做放牌。放出后大門復(fù)閉。一般是午前放第一牌,午后放第二牌,至傍晚放第三牌,然后不再閉大門了。大約在戌時熛嗟庇諭戇酥輛諾闃櫻犌宄
選自《四川政協(xié)報》2000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