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韻 韻
我的兒子剛滿兩歲,好友的兒子晟晟比他大3個月,這次春節(jié),好友夫婦帶著晟晟第一次到我家來做客。
晟晟一進門就看中了最寶貝的那輛玩具翻斗車,他把翻斗車拖到自己身邊,興致勃勃地擺弄起來。馬上走過去,試圖把翻斗車搶回來。晟晟愣了一下便放聲大哭,晟晟的父親責備兒子:“你是哥哥,怎么可以搶弟弟的玩具?”我的先生哄勸兒子:“哥哥是客人,你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哥哥玩好嗎?”大人們剛一轉身,小哥倆又廝打在一起了——看來對這樣小的孩子灌輸大道理是沒有什么用的。于是,兩家大人不再上前勸架,而是站在一邊冷眼旁觀。晟晟仗著頭大體壯,使出渾身解數(shù),又是撞腦袋,又是掰手指,雖然對來勢洶洶的哥哥有些膽怯,但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玩具,也不甘示弱,死死地抓住翻斗車不放。誰也占不了上風,兩個孩子開始向身后的父母求助,我們卻干脆退出戰(zhàn)場,到另一個房間去聊天。突然隔壁房間安靜下來了,接著晟晟推著翻斗車走了出來,又過了一會兒,手中擺弄著另一個玩具也走了過來,令我驚訝的是,他絲毫沒有落敗后的委屈和申訴。自此后,兩個小家伙相安無事。
我想,孩子們的交往能力確實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培養(yǎng)和提高,其中有矛盾、有競爭,也有妥協(xié)和和解,這種實踐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家長不要過多干預,相信他們有自己的法則,有自己的經(jīng)驗,對于孩子們來說,從實踐中習得的認識比成人的說教、灌輸更有說服力。
媽媽:熊立敏兒子:樂
江西李海虹媽媽:我常會帶女兒到小區(qū)的花園去玩。孩子們有時也會打鬧,過一會兒又好得抱成一團。小孩子不記仇,大人也不用當真,隨他們?nèi)ズ昧恕?/p>
安徽合肥江兵媽媽:我是不忍心讓孩子吃虧的,孩子們打過架后,我就不會再讓他們一起玩了。而且,小孩會見樣學樣,做媽媽的總不管,行嗎?
上海田林新村豆丁媽媽:小孩子與別人發(fā)生沖突,可以多一點社交實踐。不過,家長一定要好好引導,幫助他塑造積極的性格,完全放任自流是不行的。
韻韻:讓雛鳥成為老鷹,需要他們自己去練習飛翔。而媽媽們所要做的應是保護與扶持——這是韻韻的看法。
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每一個日子中有辛勞、有疲倦但更有快樂和溫馨。每一天,在日后想來都是一個美好的回憶片斷。媽媽們不妨將與寶寶共同經(jīng)歷的有趣或是溫暖人心的故事寄給韻韻,讓俱樂部的媽咪們共同分享。別忘了還要附上媽咪和寶寶的合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