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黃連上清丸為我國明朝時期著名醫(yī)學(xué)家龔?fù)①t所創(chuàng)制,載入龔氏醫(yī)學(xué)著作《萬病回春》,是在清肝明目散基礎(chǔ)上加減而成的,已沿用了近500年。如今被列入國家基本中成藥。
黃連上清丸是由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大黃、連翹、姜黃、薄荷、菊花、川芎、天花粉、玄參、當(dāng)歸、葛根、橘梗等中藥配伍制成。原北方(京、津地區(qū))處方與南方(滬、蘇、浙地區(qū))處方藥味組成略有出入,今已由國家中醫(yī)藥局統(tǒng)一。黃連上清丸為水泛小型丸劑,可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為治療眼、口、咽疾之要藥,主治風(fēng)火赤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癥,每服6~9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亦可煎服。黃連上清丸以清熱解毒為主,方中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等擅治熱病毒癥,玄參、橘梗、薄荷清熱利咽,菊花、薄荷清熱明目,葛根、天花粉清中焦之熱,大黃瀉火通便,清熱解毒,當(dāng)歸、川芎、姜黃有活血消腫止痛功能。
隨著中成藥臨床研究的發(fā)展,目前黃連上清丸不僅僅局限于治療眼、口、咽疾病,其治療領(lǐng)域已擴大到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腸炎、細(xì)菌性痢疾、脂肪肝、急性泌尿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高血壓病等,今介紹于下。
一、高血壓?。号R床表現(xiàn)為血壓升高,晚期可導(dǎo)致心、腦、腎重要器官病變。黃連上清丸適用于高血壓中醫(yī)辨證肝陽上亢型.證見頭痛頭暈、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口苦口干、大便便結(jié)、小溲短赤。其中的黃連、黃芩、黃柏清熱燥濕瀉火,均有降壓作用;梔子瀉肝火除煩,亦有降壓之功;大黃瀉火涼血、引血下行、通便導(dǎo)滯;天花粉通便秘,川芎、葛根、菊花、玄參、當(dāng)歸皆有降壓利尿之效。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6~10克,溫開水送服。配合西藥降壓藥服用,可加強降壓作用,無合用之禁忌。
二、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傳染病。黃連上清丸適用于甲型病毒性肝炎熱重于濕證型,證見身目黃染、口干口苦、不思飲食、惡心厭油、上腹脹滿、大便燥結(jié)、小溲黃赤。其中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皆為清熱利濕之要藥,黃柏、梔子、大黃、姜黃、連翹均能利膽退黃,大黃、當(dāng)歸、天花粉、玄參通便導(dǎo)滯,當(dāng)歸、連翹、菊花、薄荷解毒利尿。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9~12克,用茵陳10~15克煎湯送服。
三、細(xì)菌性痢疾:是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可通過食物、水源、糞、手等傳播。黃連上清丸適用于中醫(yī)辨證之熱重于濕證型,證見壯熱口渴、煩躁不安、痢下頻數(shù)、赤白相夾、里急下迫、肛門灼熱、小溲短赤。黃連上清丸有清熱燥濕、行氣解熱、殺抑痢疾桿菌作用,且連、芩、柏、大黃均為治痢之要藥。服用方法:每次9~12克,每日3~4次,溫開水送服。
四、急性泌尿系感染:系泌尿系統(tǒng)遭受病菌侵犯所致的疾病。黃連上清丸適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中醫(yī)辨證之急性期濕熱型,證見尿頻尿急、尿道灼熱刺痛、小腹墜脹、口干口苦、腰酸腰痛、惡寒發(fā)熱。服用方法:每次10克,每日3次,用車前草20克、小葉鳳尾草10克煎湯為引送服(煎成300毫升)。
五、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癥狀為特征的病癥。黃連上清丸適用于風(fēng)熱感冒實證型,證見身熱惡風(fēng)、頭痛頭脹、咳嗽痰黃、咽干腫痛、口渴欲飲。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9克,溫水送服。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