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過的動物童話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了,只是那些有鮮明的社會象征意義的藝術(shù)形象還留在記憶深處。先輩們用心良苦,恨不得將一切人生的滄桑與經(jīng)驗,自己所抱有的對強者與富人的仇恨、對弱者與窮人的同情以及自己所具備的廣泛的正義感都用這些藝術(shù)形象全部灌輸進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不管這種方式是否會引起孩子們的厭煩。
多年以后,在思想的迷宮里經(jīng)過了幾多曲折與反復(fù),終于在某一天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對先輩們的說教與灌輸所抱有的輕蔑與厭煩的態(tài)度都已經(jīng)消逝,對他們的理想與事業(yè)重新獲得了同情與理解的心情。于是,這些塵封已久的藝術(shù)形象都在我的腦海中鮮活起來了?,F(xiàn)在,我終于也能懷著較為同情與理解的態(tài)度來咀嚼先輩們的文學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了。藝術(shù)家們無限豐富的同情心與想象力,平等地施與世間的一切弱勢者,連鳥獸也沒有遺忘,這種愛的確是偉大廣泛?。?/p>
強大與和平的大象
大象是一種多么龐大大、多么仁慈的動物啊!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多種生存的技巧,一只靈巧的長鼻子與兩根長長的牙是極為靈活有效的生存工具。大象的鼻子有極為靈敏的嗅覺,能夠嗅出地下的水源,這在干旱時有極大的用處,潛水時,長長的鼻子可以當作通氣管;長牙能夠挖土,也是防御與進攻的利器;龐大的身軀可以經(jīng)受一般的動物所不能經(jīng)受的打擊;粗壯的四肢在各種地面上都能夠行走自如;有巨大的幾乎是使不完的力氣,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小樹連根拔起,能長時間地在河流甚至是海峽中泅渡。因此,沒有任何猛獸敢于侵犯它們,任何艱難險阻也阻擋不了它們長途遷徙的步伐。
大象強大無比,無所畏懼,性格溫和,沒有攻擊性與統(tǒng)治欲,令一切弱小動物樂于親近,樂于接受其庇護。在非洲熱帶草原與南亞與東南亞的熱帶森林中,大象拔除了小樹,讓可食的草類得到陽光而生長,給那些食草動物的生存提供了機會。大象的周圍總是聚集著眾多的小動物,希望能從大象的身邊分享到一些殘羹剩飯。從來沒見過大象驅(qū)趕它們,或者要求收取保護費以及占山為王、作威作福等諸如此類的下流卑鄙的行動。
這樣的存在才是最為理想的生存狀態(tài)呀——自食其力,與世無爭,慷慨大方,成人之美,索取甚少,付出甚多,有極其強大的自衛(wèi)之力,卻無絲毫害人之心。大象真是動物世界的仁者??!樂于將自己的一切與所有的人分享,溫和公正地對待一切人,這正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仁者無敵,修仁義以來遠人。在這方面,大象表現(xiàn)得比人類更為純凈、完美與突出。圣人云,禮失求諸野。信矣!
作威作福的強者——猛獸類
弱肉強食的邪惡行徑,應(yīng)該就是這些動物們干的,本來就是自然規(guī)律,不必多愁善感,大驚小怪。但是從弱小動物的角度出發(fā),它們當然不能夠接受這一切了。在造物主面前萬物平等,憑什么我就該為你的生存而犧牲與奉獻?為什么不愿意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原則雖然在道義上完全可以成立,但總是敵不過現(xiàn)實中赤裸裸的暴力。古往今來,這類論辯的必然結(jié)果就是以力服人,強者為王,從來就沒有過例外,想必現(xiàn)在甚至今后也是如此吧。
在過去的童話中,人們總是把獅子、虎豹與豺狼當作反面角色,這些猛獸們欺負弱小動物們,是不折不扣的大壞蛋?,F(xiàn)在的童話倒不提倡這種敵我分明的階級仇恨了,但在營造全世界的動物不分敵我親如一家的友愛氣氛的同時,又出現(xiàn)了一個難題即老虎獅子們靠什么來填飽自己的肚皮。如果繼續(xù)讓它們吃弱小動物的肉,那么這種不分強弱的友愛親善就是一種空想。如果不讓它們吃肉,那么餓死了猛獸們,似乎也是悲慘事件,有損于普天同慶、皆大歡喜的氣氛??偠灾?,這個矛盾得不到圓滿的解決。
美國動畫巨片《獅子王》在處理這個尖銳的問題時,只好以一種純科學、非道德的生態(tài)學的姿態(tài)來回避。老獅子說什么活著吃食草動物的肉,自己死后,尸體腐爛變成了草,又被食草動物取食。這樣世道輪回,大家就平等了,彼此心甘情愿,無怨無悔。這倒還算是一種比較老實坦白的處理方案。
但是隨后意大利人拍攝的同名動畫連續(xù)劇以及較早拍攝的日本長篇動畫片《森林大帝》中涉及到了這個問題時,竟然都設(shè)計了讓獅子吃草的情節(jié)來徹底地消除這種矛盾。這種無視最基本的事實,任意幻想的做法實在是令人瞠目結(jié)舌。
當年那只老鷹對王子說,我也要活命,我要活命就得吃肉。你救了那只鴿子,就是奪我的口糧。你有廣博的同情心,為什么不愿意公正無私地惠及我呢?眾生平等,你要保留鴿子的生命,難道就不愿意保留我的生命嗎?王子于是割肉飼鷹,令人極為震撼與感動。
鴿子生來就是要被老鷹吃,老鷹生來就是要吃鴿子,這是那只看不見的手的絕妙安排,平衡,經(jīng)濟,有效,自由秩序,以強凌弱,弱肉強食就是最自然的生存競爭,優(yōu)勝劣汰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規(guī)律。弱者必然的結(jié)果就是被強者們?nèi)我馓幹谩M挼淖髡咴儆衅嫠济钕胍膊荒芙鉀Q這個難題。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小動物們
弱小動物們聯(lián)合起來,打倒一切肉食動物,這是那些童話中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主題或者中心思想。但是弱小動物們其實是不能聯(lián)合起來的,它們本性懦弱,自私自利,以鄰為壑,只要猛獸抓住了別的同類或非同類,就意味著自己有幾天安生的日子好過。因為猛獸們也需要時間來消化食物,抓緊時間進食吧,抓緊時間交配吧,保住性命,繁衍后代要緊啊!
一有風吹草動,就驚慌失措,四散奔逃。過激流險灘時,一貫踩著犧牲者的尸體往上爬。要是沒有肉食動物來進行定期清洗與淘汰的話,它們繁殖的后代就會將地球上的一切植物都吃光。總有一天,空氣中的氧氣就不夠用,地球上將擁擠得連立足之地都沒有。生命總體的數(shù)量越多,其中的個體的價值就越不重要,就更容易爆發(fā)爭奪生存空間的大屠殺與大清洗。
其實弱者之間的矛盾與強者與弱者之間的矛盾相比未必會有多少緩和的氣氛,弱者之間的斗爭一貫就是以死相拼。同利相嫉,同利相害,這是進行利害關(guān)系算計以后所必然采取的行動。弱者受了強者的侮辱與損害后,由于力量對比過于懸殊,也許會聽天由命,自認倒霉,但是一旦受到與自己地位相同力量相當者的損害,就做出了極度的反應(yīng)。平時他們之間缺乏實力的較量與測試,一旦發(fā)生矛盾就只有訴諸極端的、無節(jié)制的暴力。
一般說來,猛獸之間互相打斗非常有程序性與儀式性,基本上不會出現(xiàn)重大傷亡事故。這是因為它們對自己尖牙利爪的厲害有充分的估計,在爭斗時都是點到為止,見好就收,不會白白地送命。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弱小動物可以欺負,完全可以向海外發(fā)展,另覓無主的土地,不必擠在一個地方死纏爛打,弄得兩敗俱傷,同歸于盡。
但是食草動物之間的爭斗較之猛獸之間的爭斗更具危險性。就像兔子,為了爭奪地盤與交配權(quán),經(jīng)常進行激烈的爭斗,而且最終要將對手置于死地。食草動物們沒有閑暇的時間來冷靜思考與算計,絕大部分的時間要來攝食與消化,白天要吃草,夜晚要消化,而且不管白天晚上要時刻防備猛獸們的襲擊,只能將對手置于死地才最干凈。免得自己喪失了寶貴的時間與精力,吃不好,休息不好,身體羸弱,無逃跑之力,以致成為猛獸們的犧牲品。
指望弱小動物們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強敵,實在是勉為其難,在技術(shù)上也不可行,它們最多能夠做到為集體而犧牲個體罷了。在非洲草原上,斑馬們集體生活在一起,當獅子窮追不舍,斑馬群在爭先恐后地逃命時,最后總會有一只斑馬自愿或不自愿落在了后面。這只斑馬為了群體的生存,甘愿犧牲自己,以小我換得了大我的繼續(xù)生存,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集體無意識吧。
被捕食者的生命意志總是敵不過捕食者的權(quán)力意志,生存的本能源于死亡的本能,生命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創(chuàng)造繼起的生命。因此在必要時,弱勢群體的一分子必須為群體的生存做出絕對的犧牲。只有從這種群體性的犧牲與奉獻的角度來比較,弱者才在整體上比強者顯示出了更強的生存能力。實際上,也只有弱者才會自愿或者不自愿地犧牲自己,而強者們一貫就是要別人去奉獻與犧牲的。自己只管恣意妄為,哪怕死后世界馬上毀滅!反正是活過了,吃過了,胡作非為過了,給這個生養(yǎng)它們的偉大世界留下了累累的白骨與累累的糞便,臨走時沒有一絲遺憾!
兩面派的狐貍和善獻媚的貓
陰險狡詐,坑蒙拐騙,自身并不強大,并不能以純粹的暴力取勝,因此狐貍不會赤裸裸地宣傳弱肉強食,刻意裝出了一副溫柔無害的模樣。遇見了猛獸類,就宣傳一切動物都應(yīng)該互相友愛,禁止互相殘食。一旦遇見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立刻高叫弱肉強食有理,爾等命該如此,一副兇神惡煞相。
狐貍一方面與猛獸類有矛盾,時刻深受威脅,另一方面,自己又時不時欺負弱小動物,因此是中產(chǎn)階級以及一切政治上的中間派的最為形象的象征。在那些童話中,有時讓狐貍與貓、熊貓、山羊一起登臺亮相,但是決不會出現(xiàn)狐貍與兔子一起玩耍的場景??磥?,狐貍的處世哲學是,所有動物中,能夠吃得了的就吃,吃不了的,就跟它們做朋友。這樣決不會虧待自己,也決不會落得個羊肉吃不著,倒惹一身膻的尷尬下場。
具有這種品行的人,也許不會反對一切弱者都聯(lián)合起來,甚至會積極參與,為了今后的利益而上竄下跳,巧取豪奪。一旦被揭穿,就溜之大吉,或者躲進地洞鉆進嚴密保護的堡壘中,死不出頭。你們能奈我何?
貓骨子里是個人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雖然由于自身的生存能力有限,不得不依附于人類,內(nèi)心中永遠向往的是無拘無束與自由自在的生活。貓一有機會就會往外跑,體驗原始的野性的感覺,一旦把貓帶到了野外,它就不會聽從主人的招呼,一付鬼鬼祟祟、萬分警惕的樣子,將主人視為陌生人??磥恚藭r此刻,貓的內(nèi)心完全沉浸于野性的氛圍中,在體驗原始的自由獨立的感覺。
狗戀主,貓戀家。在貓看來,之所以接近人類,必要時還與人類親熱,完全是為了尋找到一個安全可靠、食宿無憂的庇護所,并非對人類情有獨鐘。在貓的祖先們看來,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與考驗,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人這種兩腳直立行走的動物,比較強大——人可以趕走對貓不利的猛獸類動物;有某些性格上的弱點可以加以利用——比較容易動感情,喜歡別的動物對其甜言蜜語,奴顏媚骨,百依百順。因此可以在困難時投靠人類,自己還可以保留捕鼠的技能以備下崗與解雇之后的生計。在這方面,貓可比狗精明現(xiàn)實多了,永遠保留了最后一招,決不會跟定一個主人,吊死在一棵樹上。
隨大流的羊與被弱化的豬
在《動物莊園》中,奧威爾將羊描述為一種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動物。這個形象不是作家主觀上任意編造的,羊這種動物,生性懦弱,具有極度的不安全感,一有風吹草動就惶惶不安,又不敢脫離群體的保護,唯恐自己落單。從不為天下先,一貫讓膽大的同類出頭,自己在后面緊緊跟上,因此這種特點專門被人類惡意利用。
常常聽說把先進分子比作新社會的領(lǐng)頭羊,沒有聽說過什么領(lǐng)頭狗,領(lǐng)頭豬,領(lǐng)頭牛之類的,當時好生奇怪。后來亂翻書才知道,在驅(qū)趕羊群進屠宰場時,羊群由于本能都不肯去那個彌漫著血腥味的陌生的地方,不管人們怎么驅(qū)趕也無濟于事。這時候,人們便會牽出一只老羊,這只老羊走在那條一去不復(fù)返的死亡之路上,那些預(yù)定被屠宰的羊群見到有一只老前輩在引路,便爭先恐后地追隨而去。那只領(lǐng)頭羊從一個暗門被人接走,那些追隨者便死于屠刀之下。
這樣的故事幾千年來總是在重演,羊們似乎從來不把前輩的教訓記取,而是一直保持著跟定頭百隨波逐流的習性,癡心不改。
豬的本性不懶不臟,勇敢獨立,之所以好吃懶做,大腹便便,完全是人類刻意培養(yǎng)的結(jié)果。人類一貫就是利用他人的弱點,將其弱化,以便為自己所驅(qū)使與利用。在森林里,野豬是沒有誰敢去惹的,因為它自由獨立,勇敢堅強,而且脾氣暴躁,受到攻擊則跟侵略者拼命,連號稱百獸之王的老虎見了它們都退避三舍。只有好吃懶做的家豬,人們才敢于對它們下手,老虎也最喜歡到村子里來背豬。看來,欺軟怕硬,這是一切動物與人類的共性。“虛其心,實其腹,強其筋,弱其志?!瘪Z化動物與馴化人類在行為模式上其實是高度一致的。
豬跟人一樣具有強烈的生存本能與自由意志,其表現(xiàn)甚至比一般的人還要突出。豬即使被弱化,在臨上屠宰場之前總是哭天喊地,拼命掙扎,決不會像羊一樣,乖乖地俯首就擒,引頸受戮??藓暗氖鞘裁矗蟾啪褪窃缰袢眨伪禺敵醢伞銈儗ξ疫@么好,什么事都不讓我干,原來就是為了吃我的肉啊!受人供養(yǎng)的必然代價就是被人食用,天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殘酷的命運所要索取的代價將毫厘不爽,自由與安逸永遠也不可兼得。西人云,不自由,毋寧死耳!問題是要死于自由還是死于安樂?
老鼠——流氓無產(chǎn)者
古生物學家告訴我們,幾億年前人類的祖先的生存狀態(tài)就跟現(xiàn)在的老鼠一模一樣。當年的人類祖先,只有老鼠般大小,生活在巨型爬行動物恐龍的世界霸權(quán)下,是不折不扣的弱者。它們整天提心吊膽,只敢夜里出來活動,偷吃恐龍的蛋。一朝時來運轉(zhuǎn),天翻地覆,恐龍徹底滅亡,于是這些鼠輩們便成為了地球的主人。從此揚眉吐氣,趾高氣揚,一方面加速自身的進化,另一方面加速其它物種的滅絕,最后站起來挺起腰桿做人了!
老鼠在這個生存競爭、弱肉強食的世界上處于極度無助、極度軟弱的地位,絕大多數(shù)動物都可以欺負它與吞噬它,因此它永遠處在生存的危機中。終日惶惶,朝不保夕,那些悠閑自在的生活方式它們永遠也不可能享受,只能夠全心全意為了糊口而四處奔波。四面八方都是敵人、競爭對手與陷阱機關(guān),在這種處境下,還講什么互謙互讓?還講什么體面與尊嚴?
如何處理老鼠的政治成分與藝術(shù)形象,這是一個難題,它本身并沒有什么攻擊性與侵略性,但是對人類又毫無貢獻,而且還專門損害人類的利益。于是人們給老鼠安上了一個“流氓無產(chǎn)者”的頭銜,搞不清人與老鼠的矛盾到底是屬于敵我矛盾還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
在我們的童話中,老鼠作為貓的犧牲品從來就沒有以正面的形象出現(xiàn)過,倒是在美國的動畫片中,老鼠的形象極為可愛、勇敢與機智,貓倒成了一個可笑與可氣的反面角色。說明同為人類對老鼠的感情并不相同。
恬不知恥的禿鷲與烏鴉
自由自在,不勞而獲,食腐逐臭,到處聒噪,顯示自己如何飛得高,看得遠,超脫紅塵俗世中的種種罪惡。不過盡管高高在上,一雙銳利的眼睛卻牢牢盯著地面上的動靜。一旦有死亡事件發(fā)生,馬上就呼朋引類,大唱贊美詩與安魂曲,祈禱死者早日安息,然后大擺宴席,大吃大喝,毫無悲痛之情憐憫之心。
得了便宜還賣乖,還在呱呱大叫,自己是多么地純潔無辜,保持了道德上的優(yōu)越感。自己是非暴力主義者,在強弱之爭中保持了政治上的中立,決非首犯,最多是協(xié)從與幫閑。反正弱者已經(jīng)犧牲了,尸體留著也是浪費,不如將一切都奉獻出來吧。物質(zhì)不滅,精神永存,他人的死換來了自己的生,這是多么富有哲理與詩意呀!
何必自命清高,脫離群眾呢?不要太愛惜自己的羽毛了,跟大家保持一致吧。黑衣大氅是咱們的制服,禿頭長脖是咱們的職業(yè)病,口里念念有詞,四處招搖撞騙就是咱們的神圣使命呀!反正司空見慣,法不責眾,腐肉穿腸過,博愛心中留。吃飽了,才有力氣飛到天上高叫——希望在天堂,隨我入云霄。
告誡爾等,逆來順受是最高的美德,聽天由命是最佳的選擇,不要做無謂的反抗,弄得大家都不痛快。只怨自己生來命苦,趕快燒幾柱高香,祈禱上帝讓自己來生變成一頭食肉動物吧!六道輪回,報應(yīng)不爽,這是多么地公平呀!要絕對相信上帝的公正無私與無所不知。在上帝面前,我們都是有罪的,不要去區(qū)分誰是兇手,誰是受害者。死了,吃了,消化了,一切都歸于糞土,這就是真正的平等。犯而勿校,勿念舊惡,趕快寬恕一切人吧!
李寒秋,銀行職員,現(xiàn)居湖南湘潭,曾發(fā)表文章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