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牬?
愛國,就像每個人都愛自己的母親一樣,是不分地域的;愛國,不是喊空洞的口號,也不是蒼白的抒情,它往往是在執(zhí)著地追求中迸發(fā)出來的深厚的情感。古今中外,曾有多少仁人志士寫下了永放光芒的愛國詩篇,讓我們觸摸那些燃燒的文字,傾聽永恒的心跳……
城壁、拱門和神柱,
圓柱、高塔和雕塑,
但我卻不見古代的祖先
負有的光榮、月桂和鋼鐵!
如今你已手無寸鐵,
赤裸著你的胸,你的額。
多少青腫啊,多少血!
絕世美人啊,遍體鱗傷,
我見到的你,成了這等模樣!
我求上蒼,我求世界
告訴我,告訴我,是誰
把你弄成這副模樣?
你雙手都被鎖鏈拴著,
你披頭散發(fā),沒有面紗,
孤苦伶仃,無人安慰,
你坐在地上,把臉藏在膝間哭泣。
哭吧,我的意大利,
你有充分的理由哭泣。
但是,不論命運眷顧你還是作踐你,
你生來就是為了勝利。
【品評】
嘉科莫·萊奧帕爾迪(1798—1837)是意大利浪漫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藝復(fù)興之后意大利最偉大的詩人。在他生活的年代,意大利被奧地利等國占領(lǐng);雖然拿破侖一度給意大利帶來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空氣,但隨后奧地利的高壓統(tǒng)治又卷土重來。在民族受難之時,萊奧帕爾迪作為一個愛國主義詩人,寫過許多政治抒情詩和政治諷刺詩。
《致意大利》是萊奧帕爾迪政治抒情詩中的代表作,作于1818年,作者時年20歲。這首詩分七節(jié),內(nèi)容是緬懷祖國古代的光榮歷史,哀慟現(xiàn)代意
大利的不幸受難,痛斥意大利人的卑怯無能、不能為解放祖國而奮戰(zhàn)。這節(jié)詩把古羅馬的光輝遺跡與現(xiàn)代意大利的淪落作了強烈的對照,其中提到的“神柱”是上端雕有神的頭像的方石柱,月桂是阿波羅的圣樹,是光榮與文采的象征。詩人用披頭散發(fā)、遍體鱗傷、拴著鐵鏈的絕世美人形象來形容當(dāng)今的意大利,流露著詩人的無窮痛苦、滿腔憂憤。但與此同時,詩人對祖國的復(fù)興仍抱有堅強的信心,相信意大利不會任憑命運支配,而終將起來掌握自己的命運。
《致意大利》是萊奧帕爾迪最激昂悲壯的詩,它點燃了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的熊熊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