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芝 顧建新
馬經理長得牛高馬大,胖胖高高的,像頭山東馬,因而人們私下也叫他山東馬。
據我所知,山東馬出生時個子并不大也不壯,才五斤,像只小狗。因是出生在公社化年代,缺衣少食,其娘營養(yǎng)不夠奶水不足,所以山東馬老長不肥,骨瘦如柴,像只病狗。其娘生了四胎,惟山東馬是男丁,又是最小,其父疼愛有加,天天抱在懷里,夜夜暖在窩里。
別的孩子一歲便斷奶進糧,可山東馬都五歲了,還常常含扯著其娘的奶頭滿街走。父母不是不想給他斷奶,而是怕他斷奶長不大。歲半那時,曾打算斷奶,可這家伙就不進糧,日夜哭鬧著要奶。父母不忍心,便又塞給他奶頭。一含扯上奶頭,他就不哭鬧了。誰知這一含一扯,就含扯上了五個年頭。
別家的孩子,五歲便下地放牛下河撈蝦捉魚了,可山東馬五歲還要抱著摟著扯著娘的奶頭。大齡奶孩不經病。山東馬三天兩頭就生病,病得骨瘦如柴,弱不禁風。
醫(yī)生多次勸其父母,要想孩子快長大,還是斷奶吧!父母見這樣奶下去不是辦法,心一橫,便給山東馬斷了奶。
頭天斷奶,山東馬又哭又鬧,父母不管他,第二天,他便進糧了。久而久之,紅薯、高粱也能吃上幾大碗。進糧后,山東馬漸漸強壯起來,成了現時的又高又大又肥的山東馬。
山東馬自斷奶后都一直風調雨順。上了高中進了大學,大學畢業(yè)后進了一家大公司。山東馬不僅身體強壯,腦瓜子也靈活,五年做了分公司經理,十年做了大公司經理,正是一步一個腳印五年一個臺階。
問心說,馬經理這經理早十年當得很稱心如意。這是一間市屬國營大公司,產品定向銷售,即使有時虧損,市里也給予補償。
可近年就不同,企業(yè)要實行自負盈虧,這個大公司的頭,就不那么好當了。
公司上千人,子公司就不下十個。上千人的企業(yè)就有三千多張口向馬經理討飯吃。今天有人生病向他提出補助,明天有人破房問他申請經費,弄得馬經理有點招架不住了。
最頭痛的還是第十分公司,沒有一月能完成任務,幾乎月月向總公司借款發(fā)工資。這一借,就等于兒子向老子借錢,有借無還。漸漸地,總公司就被挖了一個大洞。其他幾個子公司有時欠錢,也來總公司借,你借我借,總公司終被借空了。
第十分公司經理小王能說會道,深得馬經理喜愛。馬經理又見第十分公司是個新成立的公司,底子薄,人員年經又缺少經驗,所以時時事事都給予關照,就像父親對待尾兒一樣,百般呵護,百般疼愛,要啥給啥,百依百逗。
這不,小王又來借錢發(fā)工資了,而且一借便是二十萬。馬經理頭痛了,總公司賬戶已空白,哪來二十萬?但不借又不忍心第十分公司斷糧散伙,所以只好向銀行貸十萬借給他們。
半年后,銀行來催債,才使馬經理大吃一驚:第十分公司前后竟向總公司借了一百多萬元。這筆債,怎么還?馬經理越想頭越痛了。
馬經理回家里,茶飯不思,還唉聲嘆氣的樣子。馬母見兒子這樣不開心,便問何事,馬經理隨口將公司里的事兒說了。
馬母一聽,思量一會,大腿一拍,便說:“此事好辦!”
馬經理忙問:“怎辦?”
馬母斬釘截鐵地說:“斷奶,斷第十分公司的奶!”
“斷奶……”
“對,斷奶?!瘪R母認真地說,“第十分公司就跟你兒時一樣,叼著母奶不放老不長進。但斷奶后,自然就會強壯起來。”
“說得有理,說得有理。”馬經理終于點頭笑了。
果然,馬經理實施斷奶政策后,每個公司都盈利,就連一向靠借款發(fā)工資的第十分公司,也能盈利,不但還了舊債,還日漸壯大了起來呢!
點評:
《斷奶》有兩個文本:一個是馬經理小時候的“斷奶”經歷,一個是他當了市屬國營大公司的經理后給子公司“斷奶”的經歷。兩個文本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聯系。但我們讀完全文后,方知作者構思的良苦用心:前者是后者的鋪墊與暗喻。作者對當前國營企業(yè)存在的一個方面的弊端洞燭其微,并能準確巧妙地用“斷奶”進行形象生動的襯比,因此,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小說沒有曲折誘人的懸念和情節(jié),選擇的事件也是人們常見的,但由于運用兩個文本巧妙融和,以及揭示出引人深思的主題,便使小說不一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