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山關(guān)
我們的新聞媒體應(yīng)以正面報道為主,始終高揚時代的主旋律--對這一點,新聞界的同仁們早已有共識,并一直在努力實踐著。
近幾年來,隨著正面報道的日益被重視,許多編輯、記者在深感責(zé)任重大的同時,也越來越深切感受到了正面報道的"君家婦難為";似乎總有人愛跟正面報道過不去,不管你報道什么,也不管你如何報道,他總能挑出"毛病"來。
比如,你報道某個領(lǐng)導(dǎo)干部清正廉潔,有人便會說:"這應(yīng)是最起碼的要求,也值得報道?"你報道某個先進人物為顧"大家"而舍"小家",又有人會說"舍小家也是失職,為何還要提倡?"你報道某地方領(lǐng)導(dǎo)為兌現(xiàn)拖欠教師的工資而不惜賣掉自己坐的小轎車,仍有人會說:"有啥可贊揚的,當初就不該買!"你報道某老區(qū)領(lǐng)導(dǎo)干部外出考察吃大餅就咸菜,有人照樣有微詞:"這是啥時候的思想觀念啊,還提倡!"至于你敢報道某某拒賄的事兒,有人更是劈頭一個"殺手锏":"這只是面子活兒,他受沒受過賄你知道?"……
孤立地看,這些意見不能說沒一點道理。問題是,這樣的挑毛病法,總給人一種難為正面報道的感覺。按這種思路吹毛求疵,正面報道豈不就是一無是處,豈不就要無從下手,豈不又要墜入另一種"高、大、全"式的虛無主義中去?事實上,這種挑毛病法已經(jīng)給搞好正面報道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編輯、記者頭腦中總有些幽靈般的忌諱在閃現(xiàn),總感到有一雙雙苛刻的眼睛在"監(jiān)視"著自己,哪還談得上放開手腳采、編正面報道!
如此看來,要搞好正面報道,不僅有新聞工作者自身如何拓寬思路、深入采訪、強化報道等問題,同樣也存在社會輿論如何給新聞工作者減少壓力、讓其放開手腳搞正面報道的問題。專愛吹毛求疵的人,也應(yīng)當快些鉆出"牛犄角",而不能再有意無意地難為正面報道了。
當然,提出這一問題,并不是說我們的正面報道已搞得無可挑剔,更不是說不允許別人挑毛病。相反地,筆者倒是一直認為,正面報道還有很多亟待改進的地方,也非常需要熱心人、明眼人及時提出問題和建議,以利于把正面報道搞得更好更深入人心。只要不是存心"刁難"正面報道,我想任憑怎么挑毛病,新聞界的同仁們不僅不怕,而且還會熱誠歡迎,并深深感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