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想起孫犁就會想到《荷花淀》,這篇小說"無論從題材的新鮮、語言的新鮮和表現手法的新鮮上,在當時的創(chuàng)作中都顯得別開生面……",甚至后來在當代文壇上還誕生了一個由小說名命名的文學流派--"荷花淀派"。作家的藝術風格也由此逐漸形成:富有抒情意味和浪漫色彩,但總體風格上又比較沖淡,沖淡而又雋永。
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大象人物聚焦書系"陸續(xù)出版了17冊后,最近又推出新作:《孫犁--陋巷里的弦歌》。本書除繼承了這套書系圖文并茂、以人物一生為背景凸現人物性格和命運的特點外,還邀請了新作者編寫此書。
本書的文字作者汪稼明是個出書人,更是個愛書人,他因為喜愛孫犁的文章而結識了老人,并為他出版了《書衣書影》、《云齋書簡》,以及后來的《耕堂劫后十種》等書。作者以客觀、誠懇的態(tài)度,聚焦的手法,在書中講述了孫犁成長為一個作家的過程,重要作品的成書背景和特色,以及作家個人的情感生活、精神世界等。讀完此書,我們不僅讀懂了孫犁那些婉約流暢、清新樸素的文字,更讀懂了一個堅守文化傳統、情感豐富而又剛正執(zhí)拗的個性老人。正因為如此,孫犁的作品一方面顯得寂寞孤獨,一方面又能在文學史上長久不衰。
孫犁的晚年較少有人了解,經歷了"文革"的磨難之后,寫作重新成為他惟一的精神寄托和愛好,以致創(chuàng)造了文學史上少有的"衰年變法"的奇跡。與前期活潑昂揚、長于形象的作品相比,他晚年的寫作得于思辨,整體上矜持內斂,語言上多有中國古代典籍的韻致。孫犁一生淡泊名利,靜心為文,他的作品從名字到內容都是作者真心想說的話,沒有花哨俏麗的名稱,沒有浮華世俗的情節(jié)。所以到晚年,孫犁自詡他的作品"仍是陋巷里發(fā)出的弦歌"。
與以前的"人物聚焦"系列一樣,這本有別于人物傳記的圖書在講述人物一生時,不求全、但求精,文字與圖片并重。書中穿插的近百幅孫犁的生活照片和文壇好友、親人們的點評之語,使人物形象鮮活了起來,仿佛作家孫犁就在我們身邊。
《孫犁--陋巷里的弦歌》汪稼明著大象出版社2003.2定價2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