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勇
俄國畫家波格達洛夫·別列斯基有一副名畫,畫名叫作《難題》。
畫面上,畫著科學家、教育家拉金斯基的半身像和一塊黑板,黑板上面有他出的一道難題:
102+112+122+132+142
—————————=?
365
拉金斯基曾情愿放棄教授的職位,到農(nóng)村去做小學老師。他利用數(shù)的一些特性,教給孩子們許多速算方法,畫中的難題就是他提出來的。他為什么要出這道題呢?因為這道題看來很麻煩,如果讓誰一下算出它的結(jié)果,不要說小學生辦不到,就是成年人也無法立刻得出答案。但如果了解到那幾個數(shù)字之間的一個奇妙的特性,解這個題目就容易多了。
原來,拉金斯基早就發(fā)現(xiàn)102+112+122剛好等于132+12,而102+112+122=365,也就說132+142=365,分子是兩個365的和,分母是365,答案即可脫口而出是2。
畫家別林斯基把看似枯躁的算題繪進畫幅,使欣賞者如嚼橄欖,回味無窮。他之所以格外推崇拉金斯基教學法,是因為拉金斯基教授把學習速算作為啟迪孩子智慧的方法,潛心培養(yǎng)他們的“淘金思維”。
學習速算,是用知識重組和創(chuàng)新的一種有選擇性轉(zhuǎn)換整合的心理活動。通俗地說,就是在各種運算方法中,發(fā)現(xiàn)最簡便、最快速、最準確的獨特計算方法。這是一種“淘金思維”的過程。
思維,心理學的定義是:思維是人腦借助于言語和動作實現(xiàn)的,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簡單地說思維就是幫助人們弄清問題、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心理過程。它是尋找答案和理解事物的過程。思維過程中包含著無數(shù)心理活動,最重要的包括觀察、記憶、想象、判斷、推理等。當我們解決一個問題或做一項決定時,往往要綜合進行這些活動。
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決定思維的成果和效率?!疤越鹚季S”如同淘金者不斷轉(zhuǎn)動沙盤把無用的泥沙沖盡洗凈,最后只剩下黃金一樣,是一種發(fā)現(xiàn)式的積極思維方式,而不同于消極的“復制式思維”。
拿我們最熟悉的學習活動來說吧。在學校里,可以看到這樣的同學,一上課兩眼直盯著老師,生怕漏聽或漏寫一個字。課上完了,課上的內(nèi)容似乎都能明白,老師問有沒有疑問或不懂的地方時,他又覺得沒什么可問。雖然上課“專心”聽講,下課“認真”寫作業(yè),但每次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家長著急,自己也十分焦慮。
還有一種同學,平時很愛玩,興趣廣泛,可是他們重視預習和復習,在第二天課上特別注意聽老師講自己不明白的“疑點”,課后仔細復習“難點”“重點”。由于抓住了學習中這些“要點”,看起來在學習上沒花費多少時間,也很輕松,可是考試總是名列前茅。
第一種學生采用的是“復制思維”,他們努力把老師講的知識一滴不漏地全部“收錄”進腦子里。第二種學生不滿足于被動地聽老師講,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能夠?qū)W習內(nèi)容條分縷析,課上課下去“淘”自己需要的知識,采用的是一種“淘金思維”。
心理學家認為思維可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產(chǎn)生想法和進行判斷?!疤越稹笔剿季S的學生,經(jīng)常對問題多角度的思考。然后確定問題的性質(zhì),他會嘗試許多不同的解題思路,產(chǎn)生許多想法和主意。在做出判斷階段,他們會認真檢查自己的第一印象,一旦發(fā)現(xiàn)思路有缺陷立即進行修正和調(diào)整,在學習中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而“復制”式思維的學生,只安于做知識的接受者,不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事倍功半。
從上面兩種學生的學習可以看出,那種“復制”式消極的思維方式,“收錄”進的知識越多,越容易“食而不化”,得到的許多東西只是一堆廢物;而“淘金思維”得到的卻是“黃金”。你看,思維方式的不同,得到的結(jié)果會多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