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水
薄一波與毛澤東
在薄一波的革命生涯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毛澤東。
1943年11月初,薄一波從太岳根據地來到延安,這是他第一次到中央。第二天,毛澤東便找他談話,這也是他第一次見到毛澤東。薄一波向毛澤東匯報了在北平草嵐子監(jiān)獄中的經歷,匯報了在山西和閻錫山建立上層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情況,談話持續(xù)了八個小時。對薄一波的革命經歷,毛澤東稱贊有加,說:你們把監(jiān)獄變成了學校,通過學習革命理論,武裝了自己頭腦,保存、鍛煉和教育了一批革命同志,這就是勝利。對于薄一波在山西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毛澤東則稱之為"我們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一個成功例證"。正是由于毛澤東的信任,黨中央擬在七大上選舉薄一波為候補中央委員。當有人因草嵐子出獄一事表示不同意時,是毛澤東的堅決支持,使薄一波最后被選為正式中央委員。那一年,他37歲,正是青春煥發(fā)的年月。
其后,薄一波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英勇奮斗,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旋即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之中。對于毛澤東,薄一波一直有著深深的敬意,把他看成是黨和人民的偉大領袖,努力貫徹毛澤東的指示和部署。但是,薄一波并不盲從,總是努力從實際情況出發(fā)。1956年反冒進,他是當事人之一;對"大躍進"造成的嚴重后果,他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被認為是犯了"右傾錯誤";上世紀60年代學習解放軍的政治工作,他認為既要講共性,也要講個性,強調工交戰(zhàn)線的政治工作要落腳到發(fā)展生產上。"文化大革命"中,薄一波身陷囹圄,造反派勒令他每天向毛主席像三鞠躬。他回答說:"我過去經常見毛主席,見面時也就是拉拉手,從來不鞠躬!"
進入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以后,薄一波置個人榮辱于度外,堅持認為既要清理歷史上"左"的錯誤,又要始終不渝地堅持毛澤東思想。在薄一波心中,毛澤東永遠是偉大的!
薄一波與劉少奇
20世紀末的一個春節(jié),王光美在看望年已九旬的薄一波時說:"您對少奇同志是很有感情的。"薄一波回答說:"不對。我和少奇同志是思想上的相通。"老人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卻也道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薄一波與劉少奇在思想上高度一致。
的確,薄一波與劉少奇有著太多的不解之緣。他們曾同是黨在白區(qū)工作的戰(zhàn)士。1936年,大敵當前,是以劉少奇為首的北方局把革命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并得到黨中央的批準,才把薄一波等50多位同志從國民黨的監(jiān)獄中營救出來,為黨保存了一批革命的骨干。又是劉少奇堅決地支持薄一波以抗日活動家的身份與閻錫山建立上層統(tǒng)一戰(zhàn)線,把山西的抗戰(zhàn)搞得轟轟烈烈,繼而又堅決地支持薄一波組建新軍,從而使得新軍成為抗戰(zhàn)初期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1948年華北局成立時,又是劉少奇,力主薄一波實際主持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從最初的關于山西互助組的爭論,到60年代的試辦托拉斯,把物資部門辦成第二商業(yè)部,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思路上又有著驚人的相似。也許正是這個原因,黨內的野心家們要搞"批薄射劉",要把薄一波當成劉少奇"黑線"上的人物大加撻伐了。
薄一波晚年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潛心黨史著述,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研究劉少奇的歷史功績和經濟建設思想。他說:劉少奇不但需要在政治上得到平反,更需要在思想理論方面得到充分肯定和宣傳。他一直在做這個"扭"的工作,他還要繼續(xù)做下去。
薄一波與鄧小平
在薄一波眼中,鄧小平是毛澤東之后中國最偉大的人物;在國人眼中,薄一波是輔助鄧小平開創(chuàng)改革開放大業(yè)的一個關鍵性人物。
薄一波與鄧小平初次共事是在晉冀魯豫中央局。鄧小平是中央局書記和晉冀魯豫軍區(qū)政委,薄一波是中央局副書記和晉冀魯豫軍區(qū)副政委,薄正是鄧的助手。那時候,晉冀魯豫軍區(qū)部隊及其前身八路軍一二九師的骨干力量主要來源于紅四方面軍。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我軍內部有一個克服山頭主義和團結協(xié)作的問題。毛澤東派薄一波來,就是協(xié)助鄧小平進一步做這個團結工作。
新中國成立之初,同為中央局書記的鄧小平、薄一波,先后調中央工作,他們在工作分工上一開始就多有聯(lián)系。1953年財經會議后,是鄧小平接替了薄一波的財政部長職務。同時,留任中財委副主任的薄一波,又協(xié)助作為副總理的鄧小平領導鐵道部、交通部和郵電部的工作。60年代,薄一波受命主持起草《工業(yè)七十條》,就是得到了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央書記處的大力支持。面對"空頭政治"等"左"的思潮,薄一波關于"政治掛帥要落腳到發(fā)展生產力"的思想也得到了鄧小平的高度肯定。在1966年的全國工交工作會議上,針對一些"左"的責難,鄧小平到會講話,明確支持薄一波的觀點。
薄一波與鄧小平交往中最引人矚目和值得研究的還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1979年1月,是鄧小平首先同從12年冤案中走出來的薄一波談話,征詢其對工作安排的意見。薄一波以國務院副總理的身份兼任機械工業(yè)委員會主任后,鄧小平要求他當機械工業(yè)的"秦始皇",期望他在改革上做出成績來。鄧小平首倡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黨內意見并不統(tǒng)一,薄一波數度前往特區(qū)視察,從一開始就對特區(qū)建設給予大力支持。設立中顧委,是鄧小平著力改革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一個重大舉措。薄一波受命擔任10年中顧委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勝利地完成了中顧委的重大歷史使命。其間,薄一波還受命處理若干重大問題,在鄧小平與陳云之間做一些"思想聯(lián)絡的工作"(薄一波著《領袖元帥與戰(zhàn)友》一書語),對統(tǒng)一黨內高層對改革開放的認識起了重要作用。
1997年2月,驚悉鄧小平逝世,薄一波十分沉痛,揮筆寫下"一人千古,千古一人"的挽聯(lián),表達對這位20世紀中國偉人的崇高敬意和評價。
薄一波與陳云
1995年春,陳云因病住院已近一年。4月上旬的一天,薄一波似乎預感到什么,急于要見陳云一面。當日中午,匆匆趕往北京醫(yī)院。這時,陳云已不能說話了。見到多年的老領導、老戰(zhàn)友病重如此,薄一波心情十分沉重,大聲說:陳云同志,大家都很想念你。像往常一樣,陳云仔細地聽薄一波講話,面部不時露出微笑,有些話沒有聽清,又示意秘書重復一遍。果然,這次見面,竟成永別。當天下午,就傳來陳云逝世的噩耗。時為1995年4月10日。
薄一波與陳云認識于延安。那時,薄一波從太岳根據地來延安參加七大,陳云是中央組織部長。初次見面,便有關于學習哲學和"養(yǎng)生之道"的長談。兩人真正共事,始于建國前夕的中財委,主任是陳云,副主任是薄一波。建國后改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習慣上仍稱中財委),又陸續(xù)增加馬寅初、李富春、曾山、賈拓夫、葉季壯等為副主任。1953年初,中央又明確在陳云休養(yǎng)期間,由薄一波代理主任。在中財委,抓大政方針的自然是陳云,輔助決策和做具體工作的則是薄一波。在1953年財經會議之后,毛澤東曾對薄一波說:中財委工作,陳云同志在,你做百分之九十,陳云同志不在,你做百分之百。有了錯誤,不批評你批評誰?如今,毛澤東的話恰好說明薄一波在中財委的地位和作用。其后直到"文化大革命"為止,薄一波與陳云在國家經濟建設戰(zhàn)線上一直工作在一起,同為經濟戰(zhàn)線上的重要領導人。
在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是陳云首先提出要為薄一波的"六十一人案"平反昭雪。隨著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薄一波和陳云之間的交往和聯(lián)系進入了更高的層次。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們共同聚集在鄧小平舉起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旗幟之下。薄一波主持中顧委日常工作十年,其中前五年是作為主任鄧小平的助手,后五年是作為主任陳云的助手。公開出版的《陳云年譜》多處記載了陳云與薄一波談話的時間,雖然談話的內容人們還不知其詳,但圍繞著改革開放的主題則是確定無疑的。在共和國改革的豐碑上,永遠刻下鄧小平、陳云、薄一波這些響亮的名字。
薄一波與彭德懷
彭德懷是薄一波十分敬重的元帥。他們曾共同戰(zhàn)斗在華北抗日的戰(zhàn)場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他們之間也有過不同意見的交流,但都體現著真正同志式的坦率和真誠。
1937年9、10月間,朱德、彭德懷率八路軍一一五師、一二O師、一二九師先后開赴山西戰(zhàn)場。其時,薄一波正和閻錫山建立上層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說"山西話",做共產黨的事,改組犧盟會,創(chuàng)建新軍,把山西的抗戰(zhàn)開展的如火如荼。對于薄一波創(chuàng)建的這支以知識分子為骨干的新軍,彭德懷和朱德十分關注他們軍事素質的提高。先是從八路軍前總和一二九師陸續(xù)調來了七八十個軍事干部,繼而又以八路軍前總的名義辦起了游擊干部訓練班,對決死隊的連級干部進行訓練,這就是有名的"西林整軍"。彭德懷還親自到訓練班講課。百團大戰(zhàn)中,也是這位敢打硬仗的副總指揮,堅持把決死隊放到實戰(zhàn)中鍛煉,使這支年輕的部隊很快在戰(zhàn)火中摔打成八路軍中的一支勁旅。
他們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支持和交流。對薄一波與閻錫山建立的這種特殊形式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當時黨內也有不同意見。有的同志發(fā)出責難,說薄一波執(zhí)行的是一條同黨的獨立自主路線相違背的"特別路線"。彭德懷挺身而出,認為這一批評是不對的,薄一波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是成功的,只要閻錫山還抗日,我們就應該這么做。延安整風,有些同志對彭德懷有意見。薄一波和彭德懷傾心交流,誠懇地建議彭德懷開個華北工作座談會,聽取意見,統(tǒng)一認識。這個建議得到了彭德懷的贊同和中央的支持。后來康生中途插了進來,把座談會變成了批判會,違背了他們的初衷。
新中國建立后,由于工作分工不同,交往不多,但一些共同的黨內問題把他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1959年春,他們在湖南不期而遇。面對"大躍進"造成的重大失誤,他們曾有著共同的感受。廬山會議上彭德懷敢言直諫,惹禍上身。薄一波在會后也因先前發(fā)表的批評"大躍進"錯誤的講話,而被指責為犯了和彭德懷性質同樣的"右傾"錯誤,幸毛澤東沒有追究,才逃過一劫。當"文化大革命"中薄一波被"四人幫"誣為"大叛徒"的時候,身陷囹圄的彭德懷仍仗義直言:薄一波出獄是經過黨中央批準的!
晚年的薄一波每每想起彭老總,總是感慨良多,稱贊彭德懷是黨內難得的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