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清
2002年10月中旬以來,全國上下的新聞媒體都在熱情宣傳湖南省委原副書記鄭培民的先進事跡,許多受眾從心底里贊揚這個新時期的光輝典型。或許人們要問,這個典型到底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的呢?話得從頭說起--
"天地間,有這樣一位共產(chǎn)黨人"
2002年3月11日,鄭培民同志在被中央抽調(diào)到北京參加干部考察工作時,不幸病逝在崗位上。他的事跡令人感動,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胡錦濤等中央領(lǐng)導同志近千人為他送行;在長沙,上千人擁到機場去等他,許多群眾圍在他住的省委大院門外失聲痛哭!很多熟悉他的人聽到噩耗無不悲慟、惋惜。特別是一些了解鄭培民比較深的同志,希望把他的模范事跡推介出去,作為繼焦裕祿、孔繁森之后又一個黨的好干部的優(yōu)秀代表,為人們提供一個實實在在的學習榜樣。
2002年4月15日,湖南省軍區(qū)原副政委、湖南省八屆政協(xié)常委黃祖示和湖南省軍區(qū)原副司令員、全國九屆人大代表彭楚政聯(lián)名寫了一封推薦宣傳鄭培民模范事跡的建議信,致給湖南省委書記楊正午、省長張云川及中央領(lǐng)導胡錦濤、尉健行、丁關(guān)根、曾慶紅等同志,信中介紹了湖南省委原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鄭培民同志生前立場堅定、心系人民、清正廉潔、虛懷若谷的簡要事跡。他倆認為,鄭培民同志是新時期的優(yōu)秀領(lǐng)導干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勤政為民,無私奉獻,把自身、形象的視作群眾認識黨的窗口。他的舉止萬民稱頌,他的早逝消息傳開,數(shù)不清有多少人淚如雨下,他的精神正是共產(chǎn)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不圖名、不圖利、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生、與時俱進的典范,因此,建議中央有關(guān)部門在全黨大力宣傳鄭培民同志的先進事跡,以樹立一個省級干部的高大形象,弘揚正氣,強化公仆意識,引導教育各級干部學榜樣,在新時期創(chuàng)立新功。
在這封信的后面,附有一套完整的材料,它包括:《實踐"三個代表"的典范,當代領(lǐng)導干部楷模--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鄭培民同志簡要事跡》,事跡材料分三部分,即:"廉政賬"中的培民(記有稿費交公和拒收禮品數(shù)百次,禮金數(shù)十萬元的賬目);與時俱進的培民;百姓敬重的培民。材料后附撰寫人的簡歷。
國家信訪局收到信件和推薦材料以后,給黃祖示、彭楚政兩位老干部正式復信稱:"你們來信提出的關(guān)于宣傳'當代領(lǐng)導干部的楷模'的建議,已由我局報送中央領(lǐng)導同志參閱。謹此對你們的來信表示感謝。"
中央領(lǐng)導同志收閱建議信件以后分別作了批示。2002年6月份,中組部、中宣部、新華社、人民日報派人組成聯(lián)合調(diào)查組到湖南,對這一情況作了進一步調(diào)查核實,并向黨中央寫出了核實報告,一致認為這一典型站得住腳,應(yīng)該向中央推薦,在中央同意將鄭培民列為焦裕祿、孔繁森式的重大典型之后,立即在全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宣傳和學習鄭培民同志的活動。
2002年10月13日,新華社發(fā)表了長篇通訊《公仆本色--追記湖南省委原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鄭培民》,《新華每日電訊》當日刊登;次日,《人民日報》、《經(jīng)濟日報》、《中國青年報》、《農(nóng)民日報》、《科技日報》、《文匯報》和《湖南日報》、《長沙晚報》等許多報紙都在顯著位置刊登這篇通訊,有的還配發(fā)評論。
2002年10月18日,鄭培民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尉健行、丁關(guān)根、曾慶紅等中央領(lǐng)導同志出席。尉健行同志對鄭培民的感人事跡給予高度評價。隨后,報告團成員又到中央黨校作了報告,反應(yīng)強烈,到會的許多同志也流了淚。一時間,從中央到地方迅速掀起了學習鄭培民同志,堅持執(zhí)政為民,當好人民公仆的熱潮。
"我們與培民同志共事多年"
近日,記者就鄭培民這個典型是怎樣推薦出去的事,特意采訪了向中央和湖南省委寫推薦信的起草人黃祖示少將。黃祖示談道,鄭培民同志從長沙到湘潭到湘西,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他幾十年如一日,對黨忠心耿耿,為民辦了許多實事,他的精神感染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黃祖示說,我和彭楚政同志與培民共事多年,是培民同志事跡的眾多的耳濡目染的見證人之一。我從野戰(zhàn)部隊回湖南省已16個年頭,1985年至1990年,培民同志與我曾在湘潭市委常委領(lǐng)導班子里共事4年,那時,他是市委書記,我是常委。我們調(diào)到省里工作后,我在省軍區(qū),培民同志在省里曾分管過政法工作,關(guān)心部隊的國防教育,像彭德懷紀念館的籌建工作,他都曾參與操辦,直到建成全國著名的紀念館。在多年的軍民共建工作中,我與他接觸較多,交往甚深。
黃祖示回憶說,多年來他和鄭培民養(yǎng)成了交談思想和工作的習慣,隔一段時間總是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談?wù)勍拢槐宀枵劦降?,其中一個經(jīng)常談的話題是清正廉潔、拒腐防變。鄭培民說:"此事非同小可,要廉潔辦事、拒收禮品,就要堅定不移,點滴不受,鐵石心腸。"因此,他在任上有幾本厚厚的廉政賬,真是一身清白。他的女兒結(jié)婚,只有雙方父母到場,只備一桌酒席。平時,有人要請他吃飯是請不動的。送禮給他是送不進去的。他拒禮有幾種辦法,總之不講情面,他對想拉工程和想要官的人,都拒之門外。
黃祖示還談道:鄭培民同志從湘潭市委書記調(diào)到老少邊窮的湘西時,可以說是從米籮里跳到糠籮里。出發(fā)之前,他倆談了很久很久。鄭培民堅決服從組織調(diào)動,對湘西人民的愛,對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心,對貧困地區(qū)的了解、理解,使人很受感動,很佩服。在黃祖示的印象中,他是一個對工作極端負責的人,幾乎沒有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他對子女的事很少管;在湘西,他在農(nóng)村勞動和工作中幾次暈倒,從不在意。
黃祖示介紹說:"彭楚政同志在湘西自治州工作時,曾在培民同志的幫助下開展了各種扶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彭楚政同志在全國被譽為'扶貧司令'。我們兩個部隊工作者在與培民同志多年共事中,對他的為人了解較多,他不是一天一時為人民做好事,而是持之以恒。他的先進事跡看上去普普通通,而別的人不易做到。他對革命不是辦一件事兩件事,而是處處完全徹底,一心為公。所以我們?yōu)樗木袼钌罡袆樱蛯懥私ㄗh信。"
黃祖示接著說:"鄭培民同志是我們的好領(lǐng)導好同志好朋友。2002年3月11日,他在北京突然逝世的噩耗傳來,我家萬分悲痛。第二天,我的老伴迅速趕到北京與培民遺體告別,我為培民敬獻一副挽聯(lián):'北京委重任,求真務(wù)實,日日操勞,夜夜操勞,于家于己,不謀私利,一身為美德,兩袖盈清風,死為國死,壯志未酬,燕山北海揮淚稱汝死得光榮;湘省謀偉業(yè),敬業(yè)樂群,年年盡職,月月盡職,為國為民,只辦實事,三湘頌政績,四水傳英明,生為黨生,忠誠不二,衡岳洞庭含笑仰君生得偉大'。"
黃祖示還激動地表示:"鄭培民同志這個先進典型,可以說,這是在黨中央領(lǐng)導下湖南省委、省政府這個團結(jié)務(wù)實、清正廉潔的班子中的一個過硬的代表,這種精神可以說也反映了湖南省委、省政府長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結(jié)晶,是湖南民眾心中渴望已久的身居高位卻心向群眾的領(lǐng)導干部的時代典范,這是湖南的驕傲,也是全黨的驕傲。"
喝了一口水以后,黃祖示又說:"我們推薦鄭培民這個典型,還有一個想法,我們黨有6000多萬名黨員,有成千上萬的中高級干部,基層干部更多,他們的主流是好的,雖然黨的干部隊伍中出了成克杰、胡長清、慕綏新這些壞典型,但畢竟這種腐敗分子是極少數(shù),而'拒腐蝕永不沾'的優(yōu)秀領(lǐng)導干部和忠于黨的事業(yè)的同志到處都有,20世紀60年代有焦裕祿,90年代有孔繁森;新世紀有鄭培民,他就在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其先進事跡可以給人們以鼓舞和力量,使我們廣大群眾從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加深對偉大、光榮、正確的共產(chǎn)黨的形象的認識,從而堅定不移地跟黨走,進一步搞好改革開放,為我們的革命事業(yè)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更加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