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鋼
"嘀嘀……嘀嘀……"急促的鬧鈴聲把我從夢中喚醒,真想再睡一會兒。但想到要確保十六大河南代表團成員及時看到當天的《河南日報》,便睡意全無。
來到辦公室,看到司機姜師傅已在等候,心中油然升起一絲敬意。"昨晚睡得咋樣?"我問。"唉,別提了,心里老想著送報這事重要,不敢耽誤,一晚上醒了好幾次。""你咋不定鬧鈴呢?""定了,我想定5點鐘起床,誰知道鬧鈴4點鐘就響了,定錯了。這一折騰,想睡再也睡不著了,干脆起床。"
一路說笑,不多時來到報社印刷廠樓下。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前一天辦公室?guī)孜煌竟餐塘恐朴喠巳姿蛨蠓桨?,首選方案是趕每天早班T58次特別快車;次選方案是民航飛機運輸;第三選擇公路客車運輸,但后兩種方案時間長,意外情況多,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上到二樓車間,詢問開印時間,機器上的同志說版樣剛剛傳完,正在曬版,具體開印時間不詳。怎么辦,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火車不等人。送報第一天就出問題實在說不過去,正在焦急之時,一抬頭,發(fā)現(xiàn)陳國勝廠長,趕緊把緊急情況向他通報。他說:已經(jīng)交待車間,報紙在印刷這一環(huán)節(jié)會爭分奪秒往前趕,保證在7點鐘左右拿到報紙。天哪,T58次7∶20發(fā)車,報社到火車站還有相當一段路,留下的時間不到20分鐘,太緊張了。
6∶45,終于開印了,姜師傅迫不及待地過去拿報紙,被車間的同志攔住,"這是油報,墨色還沒有調(diào)勻,這樣的報紙發(fā)出去不行。你們是給十六大代表送報紙,咱有責任、有義務(wù)讓他們看到質(zhì)量最好的報紙!"7點差2分,我們終于拿到了當天印出的頭100份成品《河南日報》,"到車上再捆吧。"我抱起報紙就往樓下沖。
車似離弦之箭,一路直奔到火車站,平時20來分鐘的車程,今天只用了七八分鐘。來不及喘息,我與姜師傅拎起報紙向站內(nèi)跑去。
幸虧頭一天晚上的協(xié)調(diào)工作做得認真細致,甚至列車在幾站臺幾股道我們都了如指掌。沖上站臺,遠遠就看到T58次列車長已早早等在16號車廂門口。趕上去,把散發(fā)著油墨香氣、尚有機器余溫的《河南日報》交到了他的手中。
初冬的早晨,已是寒風瑟瑟,這時我和姜師傅才發(fā)現(xiàn)都出了一身的汗。望著北去的列車,我倆相視而笑,更感到了一種光榮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