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 文
馬丁·庫柏(Martin Cooper)1928年出生于美國,在伊利諾斯州的理工學院攻讀電子工程并取得學位,隨后是4年的海軍生涯。服完兵役后,他在一家電信公司工作了一年,1954年加入摩托羅拉公司。1967年,他為芝加哥警署研制成第一個手提警用無線電。之后,庫柏便領導摩托羅拉走向移動電話的時代。
1973年4月3日,45歲的馬丁·庫柏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希爾頓酒店附近漫步,消磨著記者招待會之前的時光。他決定先打一個私人電話,于是提起一部2英鎊(1英鎊=0.454千克)重的箱式手機,按下通話的按鈕。
馬丁·庫柏撥了號碼,將手機提至耳旁。電話通了,他成功地聯(lián)系到自己的工作基地,并通過手機與同事交談,路人紛紛向他投去詫異的眼光——世界上第一部手機誕生了。
(王梅編譯自美國《華盛頓郵報》2003年4月7日)
你喜歡手機嗎?你知道第一部手機發(fā)明者馬丁·庫柏(Martin Cooper)嗎?當你打開手機,欣賞悅耳的鈴聲,玩著網(wǎng)上沖浪,發(fā)送圖片短信,你是否知道這位“手機先生”夢想中的手機是什么樣?
從第一部蜂窩狀移動電話發(fā)明至今30年來,庫柏先生始終期盼著,將夢想中那部手機變?yōu)檎鎸嵤謾C那一時刻的到來。
庫柏先生夢想中的手機是什么樣呢?它小到只需掛在你的耳后。當你想打電話時,它會自動撥號,“一想即撥”;當有人來電話時,它會輕輕地“撓癢”你,把你逗樂,告訴你:喂,來電話了。你再也不用擔心那煩人的電話鈴聲會干擾周圍的人了。
從1973年4月3日他發(fā)明第一部便攜式手機開始,歷時30年,從長7.6cm,寬3.8cm,高25.4cm的大笨箱手機,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4盎司(1盎司=28.375克)重“掌中寶”手機,比一個檸檬還要輕!手機正在逐漸變小。但是盡管如此,庫柏先生還是認為手機上述變化所用的時間太長了,他希望實現(xiàn)他夢想的那一天盡快到來。
庫柏先生覺得,人們打電話的目的就是想溝通信息,不是想對汽車、桌子、墻壁說話(通常電話總是放在這些地方),這是庫柏先生的“創(chuàng)意曲”的核心和出發(fā)點。
你可能很想知道,庫柏先生是怎樣實現(xiàn)他的夢想的?讓我們看看他的想法和做法吧!
庫柏先生始終認為,小孩子就要敢于刨根問底,多問為什么,應該試圖理解周圍每件東西工作的原理,所以,他從小就喜歡把許多東西拆開,再裝成一種新東西。但是,這種拆裝可不是無根據(jù)地亂來的,而是基于他所掌握的一些知識。他勤奮好學,為了夢想成真,成長于美國芝加哥的庫柏,在美國伊利諾斯州技術學院獲得了他的電子工程學位。
青少年時代的庫柏就敢于夢想。在八九歲時,他就夢想搞一個洲際火車。這種火車行駛在真空隧道,用磁懸浮力作火車動力,這是他最早的一個夢想。目前,這一夢想正被世人所實現(xiàn)著。
腳踏實地實現(xiàn)夢想,是庫柏先生成功的一個關鍵。在海軍潛艇服役4年,以及在電信公司工作1年后,伴隨著他監(jiān)管自己的第一部手機的商業(yè)化進程,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整整30年之久,從而完成手機由“大笨箱”到“磚塊”,再到“掌中寶”的變化。
善于夢想是庫柏先生成功的另一大特點,他善于預測未來的發(fā)展,擬定出切實可行的下一個計劃。已經(jīng)73歲的庫柏先生認為,無線電工業(yè)的下一個大的發(fā)展領域,當屬用途最廣、發(fā)展最快的Internet(互聯(lián)網(wǎng))。為此,他邁向網(wǎng)絡領域,成為美國加州一個私營網(wǎng)絡企業(yè)的主席和首席執(zhí)行官,“手機先生”正在變?yōu)榫W(wǎng)絡老板。為了下一個“創(chuàng)意曲”,馬丁·庫柏先生開始了新的夢想。
青少年朋友們,在你拿起手機時,你的下一個夢想和準備是什么呢?